從零起步升任集團軍司令
1887年11月17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出生在倫敦肯寧頓區板球場聖馬克教區的牧師寓所。
1889年,蒙哥馬利的父親被任命為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主教,全家便搬到那裏。1901年,蒙哥馬利隨父母返回倫敦,並於次年1月進入聖保羅學校讀書。
1907年,19歲的蒙哥馬利終於進入了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實現了他想當一名軍人的願望。在那裏,蒙哥馬利開始意識到生活就是一場嚴峻的鬥爭,必須通過艱苦的工作和絕對的努力才能獲取成功。
1908年9月19日,蒙哥馬利被分到皇家沃裏克郡團。他沒有別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軍事職業後,他便以全副身心投入進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蒙哥馬利被編入第四師第十旅前往法國、比利時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愛爾蘭戰爭。
1926年1月,蒙哥馬利被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1930年,陸軍部選派他擔任步兵教令的重編工作。1934年,被任命為奎達參謀學院的首席教官。
1937年,蒙哥馬利調任第九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
1938年10月,任駐巴勒斯坦第八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晉升為少將。
1939年8月,蒙哥馬利被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遠征軍第三師師長。接任第三師師長三天後,英國陸軍於9月1日發布全麵總動員令。當天,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
9月3日11時,英國正式向德國宣戰,同日17時,法國也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全麵爆發了。
第三師經過戰爭動員後,開始向克魯幹地區集結。9月12日舉行通信演習,13日舉行不帶實兵的司令部機關演習,19日國王喬治六世檢閱全師,20日舉行師前進指揮所與師情報所演習。
9月20日,由五名軍官組成的先遣隊前往法國。第二天,師運輸部隊向福茅斯進發。
9月26日,蒙哥馬利召集全師營以上軍官訓話,宣講他的攻防策略和對機動作戰的看法。為了使預備人員有機會進行實彈射擊,全師已使用了10萬發步槍彈,但蒙哥馬利仍堅持,全師在起航之前,每人至少還應投三枚手榴彈。
9月29日這天,第三師乘火車趕到南安普敦,在那裏登船,於當日午夜起航駛往法國。
英國遠征軍司令為帝國參謀總長戈特,蒙哥馬利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因為這項工作超過了他的能力。從個人感情上來說,蒙哥馬利認為戈特是令人尊敬的,他個性開朗,是個熱心的朋友;他為人誠懇,從不做小動作和卑鄙的事。在他任團級軍官時,曾經被人視為英國軍隊中團級軍官的典範。
但蒙哥馬利認為,作為遠征軍司令官,戈特的缺點在於他的經曆。他在任帝國參謀總長以前,任過的最高職務是指揮一個步兵旅。而且他本人一向隻關注作戰事務,對部隊的行政和後勤都缺乏應有的關注,而在現代化戰爭中,它們的重要性絕不低於戰略,尤其是後勤工作。
另外,指揮係統也過於分散。戈特把他的總司令部設在哈伯克附近。各下屬部門的司令部分別設在麵積達130平方千米的13個村莊裏。司令部設置分散,對於通信聯絡來說十分不便。從一開始就麻煩不少,有時想要知道某人在哪裏,或想下達某個命令就非常困難。
更糟糕的是,從宣戰開始,他們的法國盟友就要求無線電靜默,而英軍多數報務員幾乎沒有操作實踐,至於高功率的無線電接收機,更是從未碰過。結果可想而知,遠征軍內部的通信一直就很差勁,對外通信幾乎沒有。
與英國遠征軍這種一團糟的情況相反,德軍不僅裝備先進、訓練有素,而且有著一個非常健全的、高效的指揮體係。對此,蒙哥馬利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我們派陸軍參加最現代化的戰爭,而配備它的卻是極不適當的武器和裝備,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恥辱。1940年戰爭開始後我們在戰場上早期所受到的失利的災難隻能歸罪於我們自己。
應該責怪誰呢?我認為兩次大戰之間的曆屆英國政府,特別是1932年以後的政府,都有責任。因為那一年,才開始討論在現代規模上重整軍備的必要性。直至1938年還仍然停留在討論階段。直至1939年的春天才隻在小範圍內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