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法西斯解放全非洲(3 / 3)

正式進攻於4月6日4時在黑暗中開始,梅塞被打得暈頭轉向,因為他估計蒙哥馬利要等月圓時才會發起進攻。在發起進攻前幾小時,圖克的廓爾喀士兵就向法特納薩高地上的哨所滲透了。這些廓爾喀士兵在不斷增強的後續部隊的支援下,非常有效地執行了任務。

到早晨,整個法特納薩高地就全被印第四師占領了。但在英軍戰線的右翼,卻是一團混亂。第五十師在反坦克壕溝上和魯馬納山脊下麵的地雷場上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在魯馬納山脊上,第五十一高地師雖然已經奪得了陣地,但仍然遭到德意軍的凶猛反擊。該師的情況總結報告說:“毫無疑問,本師在這一天經曆了這次戰役以來最激烈的一次戰鬥。”

但是,該師的英勇作戰並沒有迫使敵人配置在魯馬納山脊下的88毫米大炮退卻。這些大炮把在新西蘭師前麵摸索前進的第八裝甲旅的坦克一輛接一輛地擊毀,有效地阻擋了蒙哥馬利部隊的前進。

然而,這場戰役還是打贏了。那天下午,非洲軍團的高級軍官們開始絕望地商量對策。雖然第十五裝甲師和第九十輕裝甲師這些久經沙場的部隊仍和往常一樣凶猛地作戰,但他們的指揮官已喪失一切希望。

4月7日,戰線突然崩潰,梅塞命令部隊向西退卻。

4月10日,第八集團軍占領了斯法克斯。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參謀長比德爾·史密斯2月間曾在的黎波裏與蒙哥馬利討論如何盡快地使第八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在加貝斯北部會師。

蒙哥馬利說,他將於4月15日前到達斯法克斯。史密斯說,如果他果真能做到這一點,艾森豪威爾將軍將滿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蒙哥馬利說他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希望能得到一架歸他個人使用的“空中堡壘式”飛機。史密斯同意了這一要求。

進入斯法克斯後,蒙哥馬利給艾森豪威爾發去電報說:“今晨8時30分進入斯法克斯。請派‘空中堡壘’來。”

艾森豪威爾弄清情況後,為了搞好關係,就把一架“空中堡壘”連同一個美國空勤組送給了蒙哥馬利。

4月16日,飛機飛來了,於是蒙哥馬利成了一名完全“機動”的將軍。為了這事,帝國參謀總長後來曾狠狠地責備了蒙哥馬利一頓,說他不應為比德爾·史密斯的一句玩笑話而當真,因為艾森豪威爾得知這個消息時曾大發雷霆。

當第八集團軍推進到突尼斯的大山腳下時,它在軍事上已沒有重大意義,隻能作為一支牽製力量,把馮·阿尼姆的部隊盡可能多地牽製在昂菲達維爾。

昂菲達維爾這個小村莊坐落在離海大約8千米的內陸,它的周圍以及通向海的隘道都有防坦克壕加以防護,但這一切都隻不過是要塞的前哨而已。要塞本身由一排聳立在北麵的險峻的小山構成,其中約300米高的加西山聳立在村子的西麵,而在加西山的北後方則是姆代克爾山。

此外,還有向東北方向延伸的卜利達山、曼古卜山和泰拜蓋山。敵人在這樣的地形上建立的防禦陣地有兩大特點:一是敵人能夠看清山下平原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二是設在頂峰線下的敵火炮陣地有極好的天然屏障,第八集團軍的炮火打不到那裏。

因此,對昂菲達維爾進行任何攻擊都必然要付出極大代價,而隻能奪取極小地盤。要突破防線是不可能的,除非在人員和彈藥方麵付出慘重代價,以至於使昂菲達維爾變成像一戰時索姆河或帕森達勒那樣的“絞肉場”。

為了拖住敵人,蒙哥馬利必須不斷地向敵人施加壓力,使敵人誤認為第八集團軍將擔任主攻。新西蘭師的一個營從接敵行進間發起攻擊,“突然襲擊”了加西山,但馬上就失敗了。接著又進行了幾次其他試探性攻擊,結果都一無所獲。

最後,蒙哥馬利在4月19日深夜至20日黎明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事先部署好的進攻。這次進攻的計劃要求印第四師奪取加西山,新西蘭師奪取泰克魯奈及其周圍地區,而第五十師則在右翼遂行牽製任務,第七裝甲師照管左翼,並與第一集團軍的法國第十九軍會合。

印第四師把可供使用的六個營中的四個營投入戰鬥,犧牲了五六百人,卻隻在加西山上奪得了巴掌大的一塊土地。新西蘭師雖於4月21日下午占領了泰克魯奈,但卻傷亡了大約500人。蒙哥馬利不得不停止攻擊,變更部署。

4月23日至26日這段時間,蒙哥馬利在開羅參與製定“赫斯基”(進攻西西裏的代號)作戰計劃。在離去之前,他對霍羅斯特說:“現在我要你製訂一個計劃,通過沿著海岸的強大的進攻來突進到突尼斯。”

但血的教訓使蒙哥馬利認識到,有裂縫的山坡能夠吞沒進攻者的人力,卻使防禦者實際上堅不可摧。於是,他最後放棄了進攻的計劃。

4月26日,蒙哥馬利回到昂菲達維爾後,患了重感冒和扁桃腺炎,臥床不起。鑒於第一集團軍最初對突尼斯的突破作戰並不成功,蒙哥馬利急於同亞曆山大商量怎樣迅速結束在突尼斯的戰爭,並轉而計劃西西裏戰役。於是,請求亞曆山大來見他。

亞曆山大於4月30日來到第八集團軍司令部。蒙哥馬利對他說:“有必要整編第一和第八集團軍,這樣才能在最合適的地帶使用最大的力量來進攻突尼斯。”

蒙哥馬利建議,由霍羅克斯帶領印第四師、第七裝甲師、第二○一近衛步兵旅和若幹炮兵部隊前往第一集團軍的戰線,並接管那裏的第九軍,負責突破突尼斯的作戰。

亞曆山大表示完全同意。於是,蒙哥馬利和亞曆山大一起召見了霍羅克斯,並指示說:“你要突進到突尼斯,結束在北非的這場戰爭。”

霍羅克斯率領部隊前往第一集團軍,並於5月6日率軍從邁賈茲巴卜北麵發動強大的閃電攻擊,沿著邁傑爾達河穀一直衝進了突尼斯。5月12日,敵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大約有24.8萬敵軍被俘。

5月13日,繼隆美爾負責整個指揮的意軍總司令梅塞陸軍元帥向第八集團軍投降。至此,非洲戰爭全部結束,德意軍隊以慘敗告終。

第八集團軍對北非最後勝利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它把隆美爾和他的軍隊趕出埃及、昔蘭尼加、的黎波裏,然後協同第一集團軍將他們全殲在突尼斯。

從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約3200千米,第八集團軍卻在三個月內拿下的黎波裏,六個月內拿下突尼斯,創下了光輝的業績。

1943年7月,蒙哥馬利率第八集團軍在西西裏登陸,與美軍勝利會師。

1944年前夕,蒙哥馬利被陸軍部電召回國接替佩吉特指揮第十二集團軍群,準備在英吉利海峽彼岸開辟“第二戰場”。第八集團軍交由奧利弗·利斯將軍指揮。蒙哥馬利負責指揮遠征歐陸開始階段的地麵作戰,並指揮在英國的作戰行動。

回國後,蒙哥馬利對諾曼底登陸的總體計劃做了全麵而細致的準備。

至1944年5月,他視察了在英國的各個部隊,同幾乎所有將參加諾曼底登陸行動的官兵都見了麵,並向他們發表講話,使整個參戰部隊上下都充滿了信心。其間,蒙哥馬利還參觀了英國各地生產軍事裝備的工廠,向工人們發表演說,極大地鼓動了群眾的熱情,並獲得了他們的廣泛支持。

經過全麵的研究分析以及充分的準備,盟軍於1944年6月6日開始發起諾曼底戰役。他們首先以強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猛轟德軍設防薄弱的灘頭陣地,陸軍則迅猛地在諾曼底東北部灘頭登陸。

在蒙哥馬利的精心策劃下,英國第二集團軍在左翼做出向內陸突進的威脅姿態,以便把敵軍的主要後援,特別是裝甲師牽製住;同時美軍第一集團軍從右翼出擊,爾後向南,再折往東麵向環繞巴黎的塞納河前進。其目的是希望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巨輪,以法萊茲為中心旋轉來切斷塞納河岸的全部敵軍。

進攻開始日那天的出擊收到了戰術上奇襲的效果。到6月10日,各灘頭占領區連成寬約100千米,縱深13千米至20千米的一片。但由於敵人負隅頑抗,再加上天氣的惡劣,造成盟軍增援部隊無法到達,進攻受挫。

擔任主攻任務的美軍傷亡較大,英軍次之,這便引起了美國方麵,尤其是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對蒙哥馬利的不滿。為配合“眼鏡蛇”作戰計劃,7月底,蒙哥馬利命令第二集團軍重新集結力量,將主力從最左翼轉移至最右翼的科蒙,斷掉了敵軍後撤時企圖重建陣地的幾個關鍵地區。

8月19日,盟軍消滅了陷於莫坦東麵“袋形陣地”的殘敵,諾曼底戰役最終取得了全麵而具有決定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