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紅軍顯露軍事才能(1 / 3)

參加紅軍顯露軍事才能

1896年12月2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出生在莫斯科西南的卡盧加省一個普通的窮村莊裏。他的父母都是貧苦的下層人,家境淒苦,但自古寒門出英才,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造就了朱可夫勤奮、樸實、堅毅的性格。

8歲時,朱可夫進了一所教會小學。他背著用粗麻布縫的書包,和附近幾個村裏背著洋書包的小朋友一起去讀書。剛開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這種自卑感便煙消雲散了。因為朱可夫聰明且勤奮,所以在同齡人中顯得出眾。

小學畢業後,為了謀生,朱可夫告別了父母,離開家鄉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爾·皮利開的毛皮作坊裏當了一名學徒工。

朱可夫心靈手巧、聰明過人,一年之後就成了學徒工裏技術最好的一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1915年7月,沙皇政府決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生的青年。1915年8月7日,朱可夫從卡盧加省小亞羅斯拉韋次縣應征入伍。

朱可夫上戰場了,但他的熱情並不高,因為他離開莫斯科時,隻見一麵是從前線運回來的傷兵,一麵是闊少爺仍和從前一樣過著豪華驕奢的生活。這兩種鮮明的對比,使他茫然。可他還是想,既然入伍,就要忠誠地為國打仗。

軍營對朱可夫來說就像一張白紙,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鮮的,連最習慣的走路、吃飯、睡覺,都有了新的約束和規定。第一次體驗軍營生活,他既感到新奇,又覺得那麼不可思議。

1915年9月,朱可夫等人被派到了烏克蘭境內的後備騎兵第五團,該團駐紮在哈爾科夫省巴拉克列亞城內。騎兵當時分為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三種。朱可夫被分到槍騎兵連,還分到了一匹叫“哈謝奇娜婭”的烈馬。

騎兵每天要比步兵早起一小時,晚睡一小時。最要命的算是乘馬訓練,在訓練騎乘、特技騎術和使用冷兵器時,每個人兩條大腿都磨出了血,剛結了疤,又磨破了。

每次訓練後,馬鞍上都血跡斑斑,可朱可夫十分堅強,不怕苦、不退縮。他每次訓練都最認真、最刻苦。那匹烈馬不知把他從馬背上摔下來有多少次,但越摔這個年輕人訓練時間越長,僅僅兩個星期,“哈謝奇娜婭”就被馴服了。

在1916年春天,朱可夫以優秀的成績被選進教導隊。1916年8月,朱可夫從教導隊畢業,被分回騎兵第十師。當時第十師正駐在德涅斯特河岸,其任務是擔任西南戰線的預備隊。朱可夫是乘火車前往部隊的。

一路上,他看到了許多從前線運回來的傷兵,他們負了很重的傷急需治療,但還要停下來為開往前線的部隊讓路,朱可夫心中有些說不出的感受。

他還從傷員那裏聽到各種消息。有的說俄軍裝備落後,夥食很差,根本打不過敵人;有的說,指揮官特別是高級指揮官名聲很壞,常常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士兵的死活;還有的說最高統帥部裏有敵軍奸細,這仗沒法打。

很快,朱可夫經受了生平第一戰鬥的洗禮。那是他們到達一個車站下車時,天空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大家迅速隱蔽起來。接著敵人來了一架偵察機,扔了幾顆炸彈就飛走了,結果炸死了一名士兵和五匹馬。

不久,在一次戰鬥中朱可夫俘虜了一名德軍軍官,因而獲得了他軍事生涯中的第一枚勳章。

1917年2月,彼得格勒部分工人開始罷工。幾天後,罷工浪潮席卷全城和臨近的城市,罷工人員達20萬人,並且勢如潮湧,不可阻擋。朱可夫也置身到革命的浪潮之中,參加了“二月起義”,被選為連士兵委員會主席,並出席團蘇維埃代表大會。團士兵委員會的負責人叫雅科夫列夫,他是一個很有水平的布爾什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