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兩人以大本營代表身份分別簽署的給巴格拉米揚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和紮哈羅夫的訓令也發了下去。他們要求這四位方麵軍司令員在他們到達部隊之前,先行確定好完成戰役準備和開始進攻的日期。
6月4日,華西列夫斯基由莫斯科出發,到了設在斯摩棱斯克州紅城附近的森林中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司令部。在這裏,他聽取了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關於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戰役計劃及其實施準備工作方麵的彙報。
6月8日,華西列夫斯基離開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帶著隨員到了巴格拉米揚大將的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司令部。
在這裏,華西列夫斯基先後聽取了方麵軍司令、參謀長、各兵種首長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關於戰役準備過程以及戰役的物資保障等方麵的報告和說明。
在此後的幾天中,華西列夫斯基一直在為鐵路工作的緩慢而發愁。因為,一旦承擔進攻任務的部隊及其所需要的物資和技術器材不能如期到達指定位置,任何周密的計劃也等於白費。
而且,由於鐵路運輸的拖延,必將會使戰役發起時間推遲,而這給高度集中起來的部隊和大量技術兵器的隱蔽和偽裝又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此,他曾多次向斯大林打電話並遞報告,要求最高統帥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由於華西列夫斯基的一再催促,終於引起了最高統帥部的重視。後經斯大林親自過問,交通人民委員會才改變了原運輸計劃。但是,這種修正已經太晚,以致最後不得不把進攻時間推遲至6月23日。
每當大戰之前,都是華西列夫斯基最為繁忙的時候。作為蘇軍總參謀長,他要對所有的方麵軍和各集團軍負責領導工作。
總參謀部和大本營還要為考慮其他方向的作戰或下一步的戰役規劃征求他的意見,或幹脆要求他主持這些工作。而作為派赴某一指定位置的大本營代表,他也絲毫不能因上述問題而推卸自己的責任。
6月19日,華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的命令,處理列寧格勒方麵的問題。直至6月20日,他才回到前線。
1944年夏季,隨著蘇軍在整個西部戰線的迅猛推進,特別是白俄羅斯戰役的巨大勝利及其戰役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最終消滅敵“北部”集團軍群有生力量、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的條件成熟了。
這時,根據最高統帥大本營的命令,華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又增加了協調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麵軍行動的內容。這樣,在整個北部地區作戰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一、第二方麵軍就全部由他來負責了。
在7月12日以前,華西列夫斯基不斷地在波羅的海沿岸第一和第二方麵軍之間飛來飛去。作為大本營代表,他更關心的是這兩支部隊在具體部署和未來作戰中的相互協調問題。待巴格拉米揚和葉廖緬科基本完成戰役準備後,華前列夫斯基於12日晚回到了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
這裏正在進行合圍德坦克第三集團軍的激烈戰鬥。早些時候,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已派出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和近衛第十一集團軍從北南兩側繞到了維爾紐斯的後麵。
隨著合圍圈內敵軍被消滅,第三十一集團軍攻克了利達。很快,維爾紐斯也被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解放。更重要的是,由此,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與“北部”集團軍群的陸上聯係終於被切斷,德軍坦克第三集團軍被徹底地擋在立陶宛南部地區。
此後,華西列夫斯基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決定,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主力部隊立即向西挺進,占領整個從考納斯到波羅的海沿岸的直線走廊,最終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德國與立陶宛之間的邊境線,以待下一步從這裏直接進軍東普魯士的德軍“狼穴”所在地。
1944年7月底至8月初,在整個波羅的海沿岸戰場上,蘇軍的前沿戰線已經大大地向前延伸了。
按照最高統帥部的訓令,華西列夫斯基的任務再次加重了。他不僅要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一、第二方麵軍的行動,而且還要指揮它們的戰役作戰。同樣,朱可夫元帥在南部戰線也得到了同樣的指示。
新的使命,讓華西列夫斯基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任重道遠。他清楚地知道,德國統帥部和前線德軍都不會甘心波羅的海沿岸戰線上這個“德軍的缺口”的存在,他們肯定會不惜代價地派出部隊來填充這一缺口,以恢複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與東普魯士之間的陸上聯係。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甚至是性命攸關的。
鑒於此點,華西列夫斯基於8月2日晚將自己的分析報告給斯大林,並再次提出把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調入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他還提出,應把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麵軍所屬的突擊第四集團軍也劃入該方麵軍建製。斯大林表示同意他的分析,也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第二天,安東諾夫就告訴他說,大本營和總參謀部已經做出了上述安排。
有了這些部隊,華西列夫斯基便命令巴格拉米揚立即在米塔瓦至夏烏裏亞一線嚴加部署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的前沿和縱深,以便隨時準備擊退德軍的反突擊。此外,為了積極防禦的需要,華西列夫斯基又指示波羅的海沿岸第二和第三兩方麵軍立即對裏加實施南北夾擊作戰。
果然不出所料,在此間獲得的大量情報表明,敵軍正在沿麥麥列河地域建立強大防禦,那裏已集中了7個步兵師,而且還有一個軍隊集團集結在裏加以南的森林中,看樣子可能是要從北麵突擊進攻米塔瓦。
同時,偵察部隊還發現,在夏烏裏亞以西地域還有大批敵軍正在集結。據此,華西列夫斯基判斷,敵人可能要從上述兩個方向拔出蘇軍打在裏加灣方麵的楔子。
於是,華西列夫斯基與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首長經過商量,並向最高統帥部請準,在這兩個重要方向上布置了強大的防禦措施,其中還安排了近衛機械化第三軍的反突擊行動。
8月16日,德軍的突擊行動果然開始了。敵軍同時以6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2個坦克旅的強大兵力展開反攻,其中反攻的重點在米塔瓦附近。
結果,德軍在夏烏裏亞附近的突擊被擊退,而米塔瓦地域的突擊卻取得效果。雖然遇到英勇頑強的激烈抵抗,德軍最後還是堵住了所謂的“缺口”地帶,從而獲得了一條寬約50千米,長達1000千米的防禦地帶,在它的南端,則經過日穆季直接可達東普魯士邊界。
此次作戰,應該說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華西列夫斯基對這一點十分清楚。因此在準備實施戰役計劃時,他格外細心,也嚴格要求各方麵軍部隊。
9月11日,天公不作美,整個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忽然下起了暴雪。雖然氣溫還沒有明顯變冷,但雪粒和8級以上的大風也給人們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盡管如此,華西列夫斯基還是堅持在進攻前逐個方麵軍和集團軍檢查了一遍各部隊。直至13日下午,他才風塵仆仆地從波羅的海沿岸第三方麵軍趕回他設在第一方麵軍的指揮所。
14日晨,整個波羅的海沿岸的三個方麵軍在暴風雪的呼嘯裏同時對德軍發起了進攻。
17日,列寧格勒方麵軍也轉入了進攻。一開始,德軍沒有想到蘇軍會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實施突擊。當猛烈的炮火傾瀉過來,以及隨後的坦克群衝到防禦前沿時,德軍次要方向的陣地立時大亂,傷亡損失十分嚴重。
但隨後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出現了有組織的抵抗。經過一周多的殘酷戰鬥,蘇軍才推進了80千米,有些地段也就是60千米左右。
然而,在裏加主要方向上,敵軍在當天下午就穩住了戰線。從第二天開始,德軍曾數次組織反突擊行動,戰鬥極為激烈。
17日上午,敵軍以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摩托化師的強大兵力,向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所屬的近衛第六集團軍正麵實施了猛烈的反突擊。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向該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結合部猛衝。
由於反坦克武器的缺少和後援坦克部隊沒有到達,該部敵軍曾一度突破蘇軍防線達四五千米。
隻是在晚上,華西列夫斯基派去的坦克第一和第十九軍趕到才製止住了敵人的前進。第二天,當敵人再度發起進攻時,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也插向了這個方向。這樣,敵人的反突擊被擊敗了。
然而,此後德軍憑借深溝塹壕和堅固的築壘地域,仍在拚死抵抗,致使蘇軍在這一主要方向上隻能一口一口地咬著敵人的防禦緩慢地向前推進。
恰在這時,大本營給華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揚送來了敵軍的最新情報。稍後,方麵軍偵察部隊也印證了這一情報的準確性。這些情報說,在克
萊彼達州的德國坦克第三集團軍地段上,敵人的兵力總數不超過8個師,其餘的都被派往米塔瓦附近去營救那裏的“北部”集團軍群去了。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敵軍力圖用一切辦法保住其“北部”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係通道,以便在必要時將其部隊全部撤離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說什麼也不能讓這部分敵軍跑了。否則,這曠日持久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作戰豈不要功敗垂成?這是當時華西列夫斯基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
他與巴格拉米揚反複分析,權衡輕重,最後一致認定:寧可暫時放下裏加附近的戰役計劃,也要先在南部海岸的美麥爾首先堵住德軍“北部”集團軍群的退路。這樣,還正可以利用該地區敵坦克第三集團軍的暫時弱勢。
9月22日,華西列夫斯基立即把這一想法用電話告訴了斯大林,並要求大本營給他一定的戰役準備時間。沒想到,斯大林聽了立即很高興地表示讚同。9月24日,最高統帥部正式訓令到達,要求把進行這一戰役的任務全部交給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
幾天後,斯大林又打電話給華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揚說,經他再三考慮,這一任務應以波羅的海沿岸第一和第二兩個方麵軍來協力完成。此外,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的第三十九集團軍也應加入,它的任務是沿涅曼河進攻,以協助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的行動。電話中,斯大林還批準了華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揚提出的於10月5日發起戰役的日期。
10月1日,華西列夫斯基又收到大本營訓令,讓他隻負責和協調波羅的
海沿岸第一方麵軍和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的行動。10月5日,美麥爾戰役打響了。就在這段時間裏,華西列夫斯基再次在行車途中受到了意外的傷害。當
然,這次不是碰到了地雷,而是一個冒失鬼司機迎麵撞的。那天,華西列夫斯基清晨從葉廖緬科的司令部到巴格拉米揚的指揮所去。當他的車子正常地在路麵上奔馳時,突然前麵飛馳過來一輛越野吉普車。駕車的是一個年輕的軍官,不知怎麼回事兒,隻見這輛車子直直地朝華西列夫斯基的小車迎麵衝來,司機根本來不及拐彎或刹車。結果,華西列夫
斯基被甩出了車外。原來,這名肇事的年輕上尉是一個前線的偵察連長。那天夜裏,他剛剛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責任重大的任務。他是要急著趕回部隊去向上級首長報告。華西列夫斯基原諒了他,並要求有關部門不能處分他。不多久,這名上尉光榮地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