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島作戰攻取所羅門群島
瓜島戰役的失敗給日本人提了一個醒。日美雙方都在積極備戰,戰事漸趨沉寂。隻有哈爾西指揮的南太平洋地區,戰鬥始終沒有停止。
由於戰事的需要,哈爾西進入了麥克阿瑟的指揮範圍。為了促進合作,哈爾西親自前往謁見那位飛揚跋扈的大將軍。
英勇而又蠻橫的麥克阿瑟再次給哈爾西留下深刻的印象,哈爾西在事後曾這樣說:“我在那天下午對他的敬意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益增長。”他又說,“我可以替麥克阿瑟效勞,但他對我決不會如此。”
就在日美雙方積極備戰的同時,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了鼓舞日本官兵的士氣,決定親赴前線視察。但是這一消息卻被美軍情報部門獲悉。美國大部分指揮官,還有羅斯福總統都決定,趁此機會襲擊山本五十六。這次行動被定名為“複仇”,即複珍珠港之仇。
1943年4月17日,哈爾西接到尼米茲的命令,要求他組織航空兵完成奇襲山本五十六的任務。哈爾西即刻向所屬航空兵布置任務。指揮官是美軍所羅門地區航空兵司令米徹爾,戰鬥由18架戰鬥機來完成。
4月18日,奇襲山本五十六的伏擊戰僅曆時3分鍾,至上午9時38分,米徹爾少將向哈爾西報告:約翰·米徹爾陸軍少校指揮的戰鬥機機群向卡希利地區進攻。上午9時半過後,擊落了由編成密集隊形的“蠶式”戰鬥機護航的2架陸上攻擊機,還擊落了3架“零式”戰鬥機。我1架戰鬥機尚未返回。4月18日看來是我方的勝利日。
接到報告的哈爾西感到非常滿意,立即回電以示祝賀。他在電文中以幽默的語調表達了自己愉快的心情:“祝賀你們成功!在獵獲的鴨子中,好像
還夾著一隻孔雀。”
6月,攻打所羅門群島的戰事又排上了美軍的議事日程。
為了使這一戰役能夠順利進行,尼米茲大大加強了哈爾西指揮的第三艦隊的實力。第三艦隊已有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49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還配屬有海軍陸戰隊。
6月30日,哈爾西部在新喬治亞島實施登陸作戰,遭到日本守軍的激烈抵抗。8月25日,美軍攻克該島,殲日軍約9000人。根據預定計劃,哈爾西的攻擊目標將是科隆班格拉島。
該島有10000名日軍嚴密設防,強攻不僅會造成重大傷亡,而且將使作戰曠日持久。因此,哈爾西決定對該島圍而不攻,越過該島而攻取韋拉拉韋拉島,為後來尼米茲提出“越島作戰”提供了成功的先例。而且因為哈爾西采取這一戰術,迫使日軍主動地撤出了科隆班格拉島和韋拉拉韋拉島的守備部隊。
當所羅門戰役的炮聲還在隆隆作響的時候,一個新的越島進攻的戰役計劃又已在醞釀製訂之中,其攻擊目標是希幹維爾島。由於哈爾西在所羅門戰役中采用的越島進攻已初見成效,因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授權哈爾西攻占希幹維爾島。希幹維爾島是所羅門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該群島最北部。島上擁有多處機場,沿海一帶多良港錨地,是日軍俾斯麥防線東南側的重要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島上駐有日軍33000人。
對哈爾西來說,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作戰行動。而且,當時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即將開始,哈爾西的許多艦船和部隊被調給了斯普魯恩斯。
哈爾西費了好大的勁才結集了34000餘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第三師、步兵第三十七師和一個新西蘭旅,這三支部隊合編為兩棲作戰第一軍。
為了贏得勝利,哈爾西對攻占希幹維爾島進行了縝密地布置,並拿出了周密的計劃。當時日本的主要兵力大都集中在希幹維爾島南部的卡希利·希因地區及其附近島嶼,還有一些部署在北部的希喀島和悟尼斯地區。
根據韋拉拉韋拉島作戰的經驗教訓,哈爾西計劃繞過日軍兵力集中的南部要地,而在島嶼中部防禦薄弱的地區登陸。登陸後,在這裏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並修建機場。日軍要想進行反擊,必須越過群山連綿、地勢險峻的地區,並穿過原始森林才能到達這裏。
為了迷惑敵人,哈爾西采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正當日軍暈頭轉向、顧此失彼時,哈爾西的部隊出其不意地在希幹維爾島腰部的奧古斯塔皇後灣登陸。等到日軍反應過來時,美軍已有40000餘人登陸。雖然後來陸上戰鬥持續了很久,但美軍一直處於很主動的地位,並且取得了重大勝利。
所羅門戰役的勝利為哈爾西贏得了第二枚“優異服務勳章”。勳令中有這麼一句話:“一位堅強有力和精神旺盛的將領,能夠將其本身的戰鬥精神和堅強意誌灌輸給他的部下。”此時已是1943年12月底,南太平洋戰爭日益沉寂,日本的南進計劃也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