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向他手下的指揮官發布的第一號指令是“每個人在自己適當的職權範圍內都要身先士卒”,他自己當然身體力行。每當占領一個城鎮,巴頓總是冒著敵方狙擊手射擊和延期炸彈爆炸的危險,同第一批部隊一齊衝進去。
在歐洲戰場的一個陰雨綿綿的寒冷的下午,巴頓看到一群士兵正在修理一輛被敵軍炮火打壞的坦克。他立即從吉普車上跳下來,躺在泥濘的地上鑽進坦克底下足足待了25分鍾。最後雖未能修好坦克,但看著他那沾滿油垢和泥漿的將軍服,周圍的官兵和機械師都不禁肅然起敬。
每逢兩棲作戰,巴頓總是不等登陸艇靠岸便躍入水中,冒著連天的炮火與戰士們一道涉水登岸,並高聲激勵士兵們勇往直前。
盡管巴頓對部隊的管理異常嚴格,但在他手下工作過的士兵卻非常理解這位將軍的嚴厲隻是表麵上的。
巴頓不但知道如何激勵士兵去英勇作戰,而且懂得怎樣關心士兵的切身利益。
他要求屬下的指揮官:“必須經常關心士兵的福利和糧食;必須對士兵了如指掌,如有任何疾病或精神緊張的病症,他應一看便知;必須照料好士兵的雙腳,確保他們的鞋襪適中合腳,因為襪子太鬆太緊都會傷腳;必須預計到氣候的變化,適時地提出要求以使士兵得到應季的被服和鞋襪。”
巴頓曆來的原則是:“以美國人生命的最小代價換取敵人的最大傷亡。”他認為部隊傷亡極大是指揮才能很差的標誌。
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巴頓叮囑指揮官們不要節省彈藥:“浪費彈藥比浪費生命好得多。造就一個士兵至少要18年,而製造彈藥隻需要幾個月時間。”
巴頓非常注意保存戰士的體力,他的原則是,在戰鬥中隻要有機會乘車,就不讓士兵們走路,他深知“行軍疲勞的士兵打仗時體力就不會充沛”。因此巴頓盡可能利用卡車、坦克、裝甲車、大炮、拖車等來運載士兵。
有的將軍批評巴頓的這種行軍方式不雅觀,而巴頓卻認為這樣可用最小限度的疲勞來換取最快速的前進。
每當巴頓的軍隊奪得了戰利品後,他總是盡可能地讓士兵們分享。在法國,他的戰士們可在感恩節每人分到7瓶白蘭地,還可用德軍冷凍庫裏的牛肉做成炸牛排、烤牛肉和燉牛肉湯來代替吃厭了的幹糧。
每當在檢閱時發現有士兵受傷或立功,巴頓總要仔細詢問他們受傷和立功的經過。對於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的戰士,巴頓總是盡快在前線向他們授勳,對受重傷的戰士則在病床前為他們授勳。巴頓堅信拿破侖的格言:“隻要有足夠的勳章,我就能夠征服世界。”
當然巴頓也很注意保護這些戰功卓著的士兵,他曾下令禁止獲得“榮譽勳章”或“優異服務勳章”的人再上前線,因為他發現獲得勳章的官兵“往往會因奮勇作戰而犧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