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侵略者取得最後勝利
1942年6月,西南方向總指揮部撤銷。7月,鐵木辛哥出任由西南方麵軍擴編而成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參加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0月,調任西北方麵軍司令。次年2月,組織指揮西北方麵軍以突擊之勢摧毀德軍傑米揚斯克登陸場,使其無法利用北方集團軍群加強蘇德戰場南翼。
從1943年3月起,鐵木辛哥多次以最高統帥部代表身份協調諸方麵軍的作戰行動,參與組織和實施許多重大戰役。1943年3月至6月協調列寧格勒方麵軍和沃爾霍夫方麵軍的作戰行動,6月至11月協調北高加索方麵軍和黑海艦隊的作戰行動。
1944年,蘇軍展開了氣勢恢宏的大反攻。從春天開始,蘇軍連續發動了6次大規模進攻戰役,除庫爾蘭半島外,在各個方向都前進到1939年國境線。德軍在這一係列打擊中遭到嚴重損失,作戰兵力捉襟見肘。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正確地判斷了所麵臨的形勢,決定在雅西和基什尼奧夫地區實施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的意圖是粉碎雅西—基什尼奧夫地域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法西斯德國結盟的戰爭。
此次戰役由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協調指揮。為了消滅德軍集團,鐵木辛哥決定投入由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和托爾布欣大將指揮的烏克蘭第二和第三方麵軍,以及由奧克佳布裏斯基海軍上將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少將指揮的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共同執行這次任務。
此次戰役蘇德雙方兵力兵器對比,蘇軍具有明顯的優勢,兵力之比為125萬比90萬,1.4倍於敵;火炮之比為16000門比7500門,2.1倍於敵;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為1870輛比400輛,4.7倍於敵;飛機之比為2200架比810架,2.7倍於敵。
8月19日傍晚,蘇軍通過在烏克蘭第二、第三方麵軍內的戰鬥偵察查明,德軍防禦部署仍保持原態勢。8月20日,蘇軍經過炮火準備後便發起了進攻。
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第二十七集團軍在3小時內便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中午強渡巴赫盧伊河,突破第二防禦地帶。第六坦克集團軍遂進入突破口。下午2時,其所屬第五坦克軍投入交戰1小時後,第五機械化軍也投入交戰。
第二十七集團軍的突然出現使德軍震驚不已。蘇軍坦克兵利用這一有利態勢,迅速前出到沿馬雷山構築的德軍第三防禦地帶。
烏克蘭第三方麵軍的進攻也很順利,天黑前,第三十七、第四十六、第五十七集團軍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向縱深推進12公裏,在某些地域楔入了德軍第二防禦地帶。戰役第一天,兩個方麵軍推進10~16公裏,德軍損失9個師。
8月21日,第二十七集團軍粉碎德軍的頑強抵抗後,與第六坦克集團軍和航空兵協同,進行了奪取馬雷山第三防禦地帶的戰鬥。第五十二集團軍利用當天進入交戰的第十八坦克軍的戰果,擊潰了德軍,中午解放了雅西市。
這時,蘇近衛第七集團軍在第二十三坦克軍的配合下占領了特古伏魯莫斯市。經過兩天戰鬥,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突破德軍40公裏深的三道防禦地帶,把突破正麵擴大到65公裏,形成了迅速追擊和合圍德軍第六集團軍的有利態勢。烏克蘭第三方麵軍打退德軍步兵和坦克的反突擊後,經過兩天戰鬥,推進近30公裏,把突破正麵擴大到95公裏。空軍第五、第十七集團軍出動飛機6350餘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
為了盡快全殲德軍,8月21日傍晚,鐵木辛哥下達命令:各方麵軍盡快在胡希地域封閉合圍圈,殲滅德軍集團,以開辟進至羅馬尼亞主要經濟政治中心的道路。
8月23日日終前,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第六坦克軍前出到伯爾拉德地域。第十八坦克軍打響了奪取胡希的戰鬥。當天,烏克蘭第三方麵軍近衛第四軍和第七機械化軍已前出到普魯特河渡口,完成了正麵向東北的防禦。
次日,第五十二集團軍和第十八坦克軍解放了胡希,並前出到普魯特河,在那裏與烏克蘭第三方麵軍的部隊會師。德軍25個師有18個師陷入合圍。
蘇軍在合圍的對外正麵也同時展開了進攻。到8月24日日終前,已推進到距被圍德軍85~100公裏處。這時,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左翼與第四十六集團軍與近衛機械化第四軍部分兵力和強渡德涅斯特河灣的登陸兵協同,在航空兵和黑海艦隊、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支援下,合圍了羅軍第三集團軍,該集團軍很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