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全境解放。8月27日,福克夏尼築壘地域已被突破。當日晚,在普魯特河以東被圍的德軍集團也停止了抵抗。
與此同時,蘇軍兩個方麵軍同時向布加勒斯特和伊茲梅爾方向發展進攻。到8月29日,烏克蘭第三方麵軍解放了土耳恰、加拉茨、布斯伊拉、康斯坦察和蘇利納等市。至此,雅西一基什尼奧夫戰役宣告結束。到9月3日,被圍德軍零星集群被徹底肅清。
通過8月20日至9月3日的作戰,蘇軍共殲滅德軍22個師,其中含被圍的18個師,消滅了第一線羅軍的幾乎全部師,使德軍遭受重創。蘇軍則向縱深推進320~350公裏,進入了羅馬尼亞內地,並接近了保加利亞邊境。
德軍在雅西一基什尼奧夫地區的失敗,對羅馬尼亞的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羅馬尼亞的反法西斯力量在共產黨領導下,於8月23日舉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統治,成立了新政府。8月24日,羅馬尼亞新政府聲明退出法西斯集團,並對德宣戰。
為了鎮壓起義,德軍於8月24日晨野蠻地轟炸了羅馬尼亞首都,並向布加勒斯特發動了進攻,妄圖通過“采取一切手段把羅馬尼亞從歐洲版圖上抹掉,讓羅馬尼亞人作為一個民族不複存在”。
8月29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鐵木辛哥給烏克蘭第二、第三方麵軍下達了徹底殲滅在羅馬尼亞的德軍的新任務。
8月30日,烏克蘭第二方麵軍占領了羅馬尼亞石油工業的中心普洛耶什蒂。8月30日和31日,第六坦克集團軍、第五十三集團軍以及以圖多爾·弗拉季米列斯庫命名的羅馬尼亞誌願軍步兵第二師的部隊,開進布加勒斯特。蘇軍會同在作戰上隸屬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的羅馬尼亞軍隊,於10月25日完全肅清了羅馬尼亞境內的占領者。
9月5日,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已前出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邊境。蘇聯政府宣布,從當時起,蘇聯將同保加利亞處於戰爭狀態。在這種極為有利的形勢下,保加利亞共產黨加緊了武裝起義的準備。
9月5日,保加利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和人民解放起義軍總司令部製定了武裝起義計劃。根據保加利亞工人黨和祖國陣線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強大的反法西斯群眾運動。索非亞、普羅夫迪夫、瓦爾納市等城市的工人紛紛上街遊行。9月7日,普列文的勞動群眾攻占了監獄,釋放了大批政治犯。9月8日,全國舉行大罷工。
在這種形勢下,蘇軍在幾乎沒有保加利亞軍隊抵抗的情況下開進了保加利亞領土,成為促進該國人民革命的強大因素。9月9日夜,在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下,索非亞市爆發了人民武裝起義,法西斯集團被推翻,全國政權轉入祖國陣線手中。保加利亞與德國斷絕關係,對德宣戰。9月16日,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在市民的熱烈歡迎下開進保加利亞首都。次日,經改編後的保加利亞軍隊在作戰上隸屬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同法西斯軍隊一直打到戰爭結束。
通過此次戰役,蘇軍烏克蘭第二、第三方麵軍在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協同下,粉碎了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主力,擊潰羅軍幾乎全部在戰場上的作戰部隊,導致了蘇德戰場南麵德軍防禦的崩潰,改變了巴爾幹地區整個的軍事政治形勢,使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和伊茲梅爾地區獲得解放,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退出與法西斯德國結盟的戰爭,並對德宣戰。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解放,更加鞏固了蘇聯武裝力量的戰略態勢。蘇軍不僅從東麵,而且也從南麵逼近了德國邊境。
戰後,鐵木辛哥曆任巴拉諾維奇軍區司令、南烏拉爾軍區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聯老戰士委員會主席等職。1970年3月31日,鐵木辛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5歲。
鐵木辛哥的一生曾獲得2次“蘇聯英雄”稱號和5次列寧勳章、5次紅旗勳章、3次蘇沃洛夫勳章,以及勝利勳章、十月革命勳章各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