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從軍成長為高級將領(1 / 2)

青年從軍成長為高級將領

基裏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1897年6月7日生於俄國梁讚省紮賴斯克縣納紮利耶沃村的一個貧農家庭。7歲幫父親耕田耙地,9歲就跟大人一樣幹地裏所有的農活,15歲時來到莫斯科當鉗工,1918年加入紅軍。

1918年6月,白軍襲擊弗拉基米爾省的穆羅姆城蘇維埃,占領了該市,梅列茨科夫率領赤衛隊參與了收複該市的戰鬥。8月底紅軍發動喀山戰役,以奪回被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和立憲委員會人民軍所占據的喀山,梅列茨科夫被選入弗拉基米爾支隊,擔任政委,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9月,省級機關命令他去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學習。

梅列茨科夫的生活經曆使他沒能受到係統的中等教育。然而,多少年來他一直渴望有機會能夠補上這一課。所以,他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在學院如饑似渴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1919年5月,梅列茨科夫被派到頓河地區的第九集團軍第十四師任參謀長助理。最初任務是在司令部裏收集情報,標注作戰地圖。他認為在通信不暢的情況下,這種方式難以反映實際情況,要求自己到各部隊收集情報,得到了司令斯捷平尼的批準和信任。

6月份,由於友鄰部隊撤退,第十四師為避免被鄧尼金的軍隊和哥薩克騎兵合圍也被迫撤退。撤退後,梅列茨科夫和所有在戰鬥中幸存的一年級學員一起又調回軍事學院去讀二年級。

1920年夏天,梅列茨科夫再次中斷學習,被派往西南方麵軍司令部所在地哈爾科夫,見到了司令員亞曆山大·葉戈羅夫,並和軍事委員會委員約瑟夫·斯大林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隨後被分配到謝苗·布瓊尼指揮的騎兵集團軍下屬第四師任參謀長偵察助理。不久,又被派往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率領的第六師任參謀長助理,除了負責偵察也參與作戰工作。

1920年8月,他參加了蘇波戰爭,半個月後,因戰鬥任務轉交給了西方麵軍又回到軍事學院進修三年級課程。梅列茨科夫在回憶錄中認為這段在騎兵集團軍的生活對他影響頗大,“1917年夏季到1920年夏季可以作為我成為軍事首長的第一個階段”。

梅列茨科夫在總參軍事學院所學的課程內容豐富,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曆史和軍事科學等諸多課程,還常有軍事首長來學院做講座。1921年10月份他通過了學院的畢業考試,在論述“戰略和戰術中思想和意誌的統一”的題目上得到優秀。

畢業後,梅列茨科夫被推薦到駐彼得格勒的獨立訓練旅任旅長,但西部戰線司令圖哈切夫斯基向謝爾蓋·加米涅夫要求,把騎兵出身的他調往西部軍區,組建白俄羅斯騎兵軍司令部,隨後他用了9個月時間整頓了情況十分糟糕的托木斯克騎兵師。

1923年年底,梅列茨科夫被派往高加索軍區任頓河步兵第九師參謀長。他積極順應當時目標為正規化、製度化的軍事改革的要求,在補充兵員、訓練新兵和加強裝備方麵作了很多工作。

1924年7月,他被任命為莫斯科軍區動員部部長。上任後,他和組織部長戈爾巴托夫一起提出減少辦事人員,增加效率的方案,得到了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伏龍芝和軍區司令伏羅希洛夫的支持。

9月,他兼任軍區副參謀長,在伏龍芝和伏羅希洛夫領導下參與了地方民兵製度和後勤製度正規化的改革,並試驗了局部動員的效果。在此期間他還常受軍事學院的委托,為學員介紹地方工作的經驗,與院長帕維爾·帕夫洛維奇·列別傑夫就正規軍與地方軍事力量配合進行過討論。

1925年秋,伏羅希洛夫接任去世的伏龍芝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巴濟列維奇代理莫斯科軍區司令。之後的三年,梅列茨科夫與他配合成功地完成了軍區的軍事改革工作,巴濟列維奇的言傳身教給了他很大幫助。

1928年11月,莫斯科軍區新任司令員伊耶羅尼姆·彼得洛維奇·烏博列維奇到任,他擔任過多個軍區的司令員,並曾於1927年至1928年在德軍總參高等軍事學院學習。烏博列維奇強調階級教育、訓練和新式裝備的重要性,組織了多次實兵演習。

烏博列維奇對演習的講評、在提高平時訓練和對坦克兵的指揮水平、建立坦克兵訓練基地和需要加強空中防禦的意見深深影響了梅列茨科夫。梅列茨科夫認為烏博列維奇影響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這以前還沒有一位軍事首長能像他那樣使我獲得那麼多的教益。”

1930年,梅列茨科夫被任命為步兵第十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不久根據蘇聯和魏瑪共和國簽訂的《蘇德友好中立條約》,他被編入紅軍指揮官小組前往德國參謀部進行考察交流。他對德國參謀部裏工作的熟練度和良好的組織印象深刻,但是也認為這樣作過於墨守成規,會限製參謀人員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