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重建防禦陣地(1 / 2)

戰爭爆發重建防禦陣地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體蘇聯人民團結起來,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鬥爭。

戰爭爆發的最初幾個月裏,梅列茨科夫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的身份,先後幫助西北方麵軍和卡累利阿方麵軍司令部工作。

1941年9月,梅列茨科夫被叫到最高統帥的辦公室,斯大林正站在地圖旁邊。他聽到腳步聲,隨即轉過身來,迎著梅列茨科夫走了幾步,說:“您好,梅列茨科夫同誌!身體好嗎?”

“您好,斯大林同誌!我身體很好。請下達戰鬥任務吧!”

看著梅列茨科夫急切的眼神,斯大林走到地圖跟前,詳細地向他介紹了西北方麵軍的態勢,然後要他繼續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的身份立即前往西北方麵軍協調工作。

梅列茨科夫接受任務後,當天就飛往西北方麵軍駐地。同行的有西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布爾加寧和總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

這個方麵軍是在戰爭開始時組建的。當時,它編有第八、十一和二十七等3個集團軍。第八集團軍配置在梅梅爾至涅曼河地區,奉命抗擊德軍第十八集團的突擊。

第十一集團軍防守涅曼至拉脫維亞共和國南部邊境地帶,戰爭開始就與德軍第十六集團軍及德軍“中央”集團軍左翼的第九集團軍和第三裝甲集群遭遇。德軍第四裝甲集群企圖從蘇軍第八和第十一集團軍之間突入,沃爾霍夫方麵軍陣地遭德軍航空兵突擊,受到嚴重破壞。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壓迫下,蘇軍各兵團且戰且退。

8月初,遭到分割的第八集團軍轉向南,進入愛沙尼亞組織防禦。第十一集團軍由普斯科夫退往伊爾門。這兩個集團軍之間隔著楚德湖。西北方麵軍編成內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在第十一集團軍以南組織防禦。

繼而,第八集團軍經愛沙尼亞退守列寧格勒,即劃歸北方麵軍指揮。後來,第八、二十三和四十八集團軍都編入8月27日成立的列寧格勒方麵軍。在卡累利阿和極區活動的北方麵軍的第七和第十四集團軍,合並組成卡累利阿方麵軍,直屬大本營。

8月底,為了封閉掩護盧加的皮亞德舍夫中將的戰役集群與舍隆河之間的缺口,德軍派來了第五十六摩托化軍和第十六集團軍的其餘兵團,在西北方麵軍防區內重新發起進攻。

德軍在洛瓦特河突破防禦後,向前推進了100公裏,到達謝利格爾湖附近。在波洛麥季河以東,德軍建立了傑緬斯克登陸場。後來,爭奪這個登陸場的激烈戰鬥,一直持續到1943年年底。

這就是1941年9月初,梅列茨科夫所碰到的局麵。

9月9日,梅列茨科夫一行到達西北方麵軍。在機場上迎接他們的是西北方麵軍司令員庫羅奇金中將和軍事委員會委員什特科夫。

什特科夫是梅列茨科夫在對芬戰爭時的戰友,他是一位機智、英勇、果敢的將軍。軍事委員會的另一名委員是軍級政委博加特金,參謀長是梅列茨科夫的老同事瓦杜丁。他們詳盡地報告了前線的情況。

蘇軍第二十七集團軍與德軍之間隔著謝利格爾湖以北的水網地帶。德軍在此處難以進攻,因此方麵軍首長已把這個方向上的部隊抽調至列寧格勒附近。右翼的第十一集團軍在帕爾芬諾、波拉、累奇科沃以北據守陣地。其當麵德軍正困在沼澤地中,沒有足夠的力量發起進攻。

第十一集團軍的左翼和第三十四集團軍的防禦地段,負責掩護通往克列斯特齊、瓦爾代和博洛戈那的道路,所防守的陣地穿過瓦爾代高原下比較幹燥的地方,而這正是德軍最有可能突擊的地域。換句話說,如果要發起進攻,這裏是最容易被德軍選中的地段。

從初步了解到的各個集團軍的情況看,它們都遭到嚴重損失,兵力消耗相當大,技術兵器、武器、彈藥、裝備等也嚴重不足,隻能堅守防禦。因而,必須穩定防線,加固陣地,阻止德軍進至上沃洛切克。梅列茨科夫知道,德軍從該處極有可能迂回蘇軍在沃爾霍夫河防守的兵團,向雷賓斯克方向進攻,切斷西北方麵軍與西方麵軍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