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北極圈驅逐侵略者
卡累利阿戰役結束後,消滅北方德軍的準備工作又重新開始了。方麵軍輔助指揮所急忙轉移到坎達拉克沙,第七集團軍的一些兵團也調到該地。由此,蘇軍在極圈內地區部隊得到加強,而德軍由於芬蘭從蘇聯領土上撤走了自己的軍隊卻相對削弱了。現在,德軍第二十拉普蘭集團軍的南翼暴露了。於是,梅列茨科夫擬定計劃,決定實施正麵突擊,並插入德軍後方,實施合圍突擊。
9月7日,德軍指揮部由於害怕蘇軍向其山地步兵第十八軍翼側前出,開始將該軍撤離烏赫塔方向。斯克維爾斯基將軍把這一情況報告給方麵軍司令部後,梅列茨科夫立即下令追擊。早在一天前,梅列茨科夫就已下令第十九集團軍把部分主力前調到德軍第三十六軍的後方。
方麵軍司令部周密研究了預定的行進路線,仔細考慮了鋪設急造軍路的各種問題,行軍縱隊的編成、行車的保障與警戒等問題。為了使鋪設急行軍路的工作不致耽擱,每個縱隊的先頭都配有工兵。給各個先頭步兵分隊都發放了斧頭、工兵鍬、鋼鋸和鋼釺。出發前,後勤部門還給所有戰士都補助了應急儲備食品,增加了子彈和手榴彈儲備。因為在皮亞奧澤羅湖、奎托湖地區的山林地內,在幾乎完全沒有道路而航空兵又忙於在別處作戰的情況下,部隊脫離了後方,其補給將成問題。
第十九集團軍前進到一個高地。它通過難走的地形完成了將近100公裏的行軍,9月12日淩晨,出敵意外地深遠迂回了德軍陣地,切斷了交通線。集團軍在北地段實施同時突破,又在南麵輔助方向上實施迂回,從而使德軍受到被圍殲的威脅。法西斯德軍由於害怕全部被圍,便急忙放棄陣地,丟掉物資和裝備,向芬蘭北部撤退。
梅列茨科夫得知第十九集團軍已截斷凱拉勒地區的道路後,便立即用直通電話將這一情況報告了第一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大將。但是,到夜間,梅列茨科夫收到的電報卻說,無論如何不能同德軍的退卻部隊打硬仗;不能由於深遠迂回把自己的部隊拖垮;消滅敵人主要靠沿敵退路配置好的火器。
梅列茨科夫不理解大本營為什麼不讓采取進攻行動合圍德軍第三十六軍。大本營解釋說: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力量,完成極圈內地區的首要任務,即解放佩琴加地區。北極地區對德國具有重要意義,那裏有鎳礦場,有海空軍基地,活動在蘇聯海上交通線上的潛水艇和飛機都集中在那裏。德國人並不打算從那裏逃走,我們必須用武力趕走他們。而追擊德軍第三十六軍就要消耗預備隊,沒有預備隊就不能在摩爾曼斯克方向發起戰役。
大本營還解釋說,目前還抽不出兵力支援梅列茨科夫,而且還不排除在近期內從他那裏抽部分兵力,調到西方向的可能性,大本營需要的部隊恰恰是眼下正在追擊德軍的第十九和第二十六集團軍的那些兵團。
也就是說,梅列茨科夫必須把位於卡累利阿方麵軍中央地區的兵力為其他方麵軍保存下來,而他們自己則要考慮,如何把步兵第三十一軍盡快從坎達拉克沙調往摩爾曼斯克,以便趁沿芬蘭內地撤退的德軍兵力趕來之前,解放北極地區。
到9月17日,第二十六集團軍已前出到戰前的蘇芬國界,到9月30日,第十九集團軍也肅清了蘇聯境內的德軍。
現在,從拉普蘭的峭壁到拉多加湖的窪地,幾乎整個蘇聯國界都已光複。隻有北極地區仍被德軍盤踞,德軍山地步兵第十九軍依靠鋼筋混凝土和石質堅固工事作掩護,駐守在那裏。
在3年期間,德軍在該地建起了拉普蘭防禦要塞。芬蘭此時已經退出戰爭,德國人缺少了幫手,隻好拚命增修防禦工事。偵察表明,德軍的專業建築部隊正在夜以繼日地鑽鑿岩石,修造新的鋼筋混凝土和裝甲火力點與掩蔽工事,挖掘塹壕和交通壕。
在蘇軍當麵90公裏長的戰線上,布滿了樁砦和防坦克壕、密集的地雷場和鐵絲網障礙物,這些工事切斷了所有的山埡口、穀地和道路。各製高點都變成了真正的山地要塞。此外,朝海方向有配置在掩體內的岸炮和高炮掩護。各築壘工事之間有無數的河湖、峭壁、沼澤與泥潭。
德軍企圖依托防禦要塞,阻止蘇軍進入挪威,保護其巴倫支海的基地。佩特薩莫—基爾克內斯德軍集團共有約5.3萬人、770門火炮和迫擊炮、160架飛機和45艘軍艦。
蘇軍截獲的德軍山地步兵第二師師長傑亨中將在命令中引用希特勒的命令說: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北挪威的陣地,特別是鎳礦開采區。命令寫道:
我們可以讓俄國人向堅固築壘的支撐點猛攻,然後通過反突擊將他們消滅。一切有利條件都在我們一邊。我們有作好反突擊準備的快速預備隊,能在敵人被我支撐點的致命火力打得流盡鮮血的時刻實施突擊。盡管芬蘭在政治上背叛,我們仍奉命守住防線。這表明,防線必能守住。你們知道,必須這樣做的原因是:我們需要科洛希奧基的工廠加工的鎳和銅。在最近幾天,這裏的冶煉爐將重新冒煙。此外,我們恰恰要在這裏告訴俄國人,德國軍隊還存在,並將守住俄國人無法攻克的陣地。
德軍還繼續從陸地、空中和海上往北極地區趕運增援。據蘇軍前方偵察員送來的報告,德軍佩特薩莫與基爾克內斯之間地區的兵力正迅速增多。梅列茨科夫認識到,此仗必須速戰速決,動作緩慢是不利於自己的。
在準備進攻的過程中,蘇軍多次討論了使用方麵軍作戰兵力的各種最佳方案。多數人讚成快速行動,但也有反對意見。有的人斷言,在極圈內地區無法實施大兵團和重裝備的機動。當年德軍發動戰爭後向蘇聯領土推進最不順利的地方就在這一地區。
在極圈地區以北的瀕海高原上,部分海麵雖不封凍,但卻十分寒冷。那裏有時而從海上向內陸刮來摩爾曼斯克夏季所特有的強風,以及越來越強的冬風。在秋季的惡劣天氣裏,則是雨雪交加,常常一夜之間便滿地冰霜。地表的深處是一片片永久凍結的小洲。
周圍是一個挨一個的湖泊,水光閃濯。湖間的沼澤裏雜生著草叢、苔蘚和低矮樹叢。灰色的泥炭地已被挖出條條深溝,溝裏滿是清澈的冰水。有些地方聳立著一個個光禿禿的巨大石峰。湍急的河流在各石峰之間穿過,基本上都是由西南向東北流去。同大陸性氣候的更寒冷地區相比,人員在這裏更感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