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任北方將敵人驅逐出境
1942年6月,梅列茨科夫再次被任命為沃爾霍夫方麵軍司令,除原轄4個集團軍外,還增加了2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該方麵軍於1943年年初與列寧格勒方麵軍共同突破了列寧格勒的封鎖。1944年,又勝利地進行了諾夫哥羅德—盧加戰役。
1944年2月中旬,梅列茨科夫被緊急召到大本營。召見的原因是撤消他所領導的沃爾霍夫方麵軍,軍隊轉隸給列寧格勒方麵軍,而他則被任命為卡累利阿方麵軍司令員。
對這種變動,梅列茨科夫並不怎麼高興。因為他希望到熟悉的白俄羅斯戰場去。但斯大林回答說:“你對北方也是熟悉的。同時,你又有在複雜的森林沼澤地實施進攻戰役的經驗。何況早在1939年至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你就在維堡方向指揮過集團軍,並且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眼下,派一個對該戰區特點一無所知,又沒有在卡累利阿和極圈地區作戰經驗的人到卡累利阿方麵軍去,是不妥的,因為這會延誤殲敵的組織工作。”
隨後,大本營概略說明了卡累利阿方麵軍麵臨的任務:在1944年夏秋戰局中,通過廣泛的進攻解放卡累利阿,肅清佩特薩莫(佩琴加)地區的法西斯德軍。卡累利阿方麵軍長期擔任防禦任務,軍隊和指揮員都沒有實施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經驗,因此大本營除調換方麵軍司令員外,還決定把沃爾霍夫方麵軍的指揮機關調到卡累利阿。新調去的有經驗的人員一到達,就要采取積極的戰鬥行動。
接受命令以後,梅列茨科夫便出發到卡累利阿方麵軍司令部當時的所在地白海城。幾天以後,沃爾霍夫方麵軍的指揮機關也來到該地。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卡累利阿方麵軍的指揮部,到2月底便開始工作。參謀長是新上任的皮加列維奇將軍。
卡累利阿方麵軍是在戰爭初期組建的,他們在這一地區堅守了將近3年。該地區從巴倫支海冰冷的水麵到拉多加湖,綿延1000多公裏。戰線穿過極圈內地區的凍土地帶和天然石林,沿著卡累利阿的無數河流湖泊、森林和沼澤南下,屏護著從摩爾曼斯克、白海直至基洛夫鐵路的各條道路幹線。
卡累利阿方麵軍的布防情況是:在摩爾曼斯克方向是第十四集團軍,在坎達拉克沙方向是第十九集團軍,在烏赫塔方向是第二十六集團軍,在梅德韋日那戈爾斯克方向是第三十二集團軍,在斯維裏河沿岸是第七集團軍。各集團軍的陣地基本上都屏護著道路和便於軍隊通行和機動的道路鄰近地帶。各陣地之間是一片被天然石林、原始森林和泥濘沼澤覆蓋的渺無人煙的荒漠。與蘇軍對峙的北段是德軍第二十拉普蘭集團軍所轄各軍,南段是芬蘭軍隊。
通過研究地形和敵情,與各集團軍司令員、軍長和師長會麵,梅列茨科夫認為,集中主力的最有利方向是坎達拉克沙,從該方向可把第二十拉普蘭集團軍分割成兩個相互隔絕的集團;輔助突擊最好在摩爾曼斯克方向實施。
方麵軍司令部的意見是,必須選擇對難以通行的地形上的敵防禦陣地的暴露翼側實施深遠迂回作為基本的機動樣式,並派出為此目的而受過專門訓練的部隊實施。
但是,既要在坎達拉克沙方向,又要在摩爾曼斯克方向建立必要的進攻集團,僅靠他們自己的兵力是不夠的。因此,2月28日,梅列茨科夫在向大本營上報戰役企圖時,請求給方麵軍增派兵力。
大本營同意方麵軍上報的解放北部邊疆的計劃,並指示不必等待命令,立即開始戰役準備。各部隊立即加緊準備各個方向的進攻行動。方麵軍接受任務後,整修了道路,構築了預備發射陣地和輔助觀察所。在個別地點,部隊還進行了局部的戰鬥行動,以便取得有利的出發地位。通過協調,在坎達拉克沙方向和摩爾曼斯克方向的軍隊,依靠從方麵軍其他地段調來的部隊,逐步得到加強。
為了在通行困難的地段實施進攻,梅列茨科夫命令把各海軍步兵旅、獨立滑雪旅和獨立滑雪營新編組成輕步兵第一二六和第一二七軍。這兩個軍與主力兵團不同,其所屬分隊既沒有汽車,也沒有馬車,步兵重武器、火炮、迫擊炮、通信器材、彈藥都靠馱載輸送。
部隊練習了在山林地戰鬥的本領,練習了以自身力量鋪設急造軍路和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實施深遠迂回的技能。各司令部研究了預定的行進路線,仔細考慮了行軍縱隊的編成,探討了最合理的物資配備方案和有效的保障方法。
4月和5月,蘇軍各集團軍的領導人、方麵軍首長組織了戰役戰術導演,在導演中推演了即將進行的戰鬥行動進程。然後,各師實施了一連串觀摩戰術演習和首長司令部導演,各師長、團長、參謀長和作戰科長都參加了集訓。
5月30日,大本營給卡累利阿方麵軍下達了任務:把芬蘭軍隊趕出南卡累利阿。6月3日,梅列茨科夫和參謀人員來到了預定渡過斯維裏河實施主要突擊的第七集團軍,並在洛傑伊諾那波列地區從河南岸進行了現地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