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俸祿投身政治的高級掮客
1913年春,希特勒年滿24周歲了,按照奧地利政府的規定,他早在20歲的時候就應該去服兵役,可他卻逃避了4年。
眼下情況不同了,歐洲大陸陰雲密布,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危險,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須到兵役局去報到。希特勒一看情況不妙,就趕緊買了火車票,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維也納,跑到德國去了。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親王在薩拉熱窩被一名塞爾維亞的愛國分子刺殺了。
一個月以後,歐洲幾個大國相繼宣戰,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爆發了。交戰的雙方,一方是以德國、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另一方是以英國、法國、俄國和美國為主的“協約國”。
戰爭爆發以後,希特勒馬上上書巴伐利亞國王,懇請國王恩準他加入巴伐利亞軍隊。他的請求得到國王批準,國王批準他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
“平生最偉大而最難忘的時期,就這樣開始了!”戰爭不僅使希特勒擺脫了貧困,而且在希特勒看來,戰爭給他提供了一個參與改變世界的良機。他說:“在熱情衝動之下,我跪下來,衷心感謝上蒼,賜給我這個能夠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幸福機會。”
從此,希特勒投筆從戎,結束了他的賣畫生涯。當兵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他後來曾經慶幸自己走了這條道路,這條最合乎他本性的道路。希特勒因作戰勇敢很快被提升為下士,旋即調往團部當傳令兵。不久,他被上司獎勵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希特勒喜形於色,寫信給慕尼黑裁縫師傅波普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可是,我那些也該獲鐵十字勳章的戰友們幾乎都陣亡了。”
1918年8月,希特勒又得到了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這是不同尋常的,因為一級鐵十字勳章很少授予普通士兵。李斯特團日誌中有希特勒得獎的記載,但沒有說明得獎章的原因。
一種說法是他隻身俘獲了15名英軍,因此得獎;另一種說法是他隻身俘獲了12名法軍。不論什麼原因,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以此作為最高的榮耀和他作戰勇敢的證明,始終驕傲地掛在胸前,直至他死去。
1919年春天,希特勒回到了慕尼黑,被第二步兵團雇用,任務是偵察和調查各政黨和組織,特別是工人政黨和組織的活動及其性質。這項工作希特勒幹得很賣力,頗受上司賞識。
不久,他又被派到當地軍區司令部的新聞和宣傳處工作。為了擴大陸軍的保守思想的影響,司令部舉辦了“政治訓練班”,目的是為了培養一批同和平主義、民主主義作鬥爭的“鬥士”。
希特勒在訓練班上比較係統地聽了一些右翼思想家和教授的政治見解,進一步啟發和加強了他的保守和反動思想。希特勒控製不住的演講欲和滔滔不絕的口才,特別是他的極右思想觀點,使他的主管上司感到滿意。訓練班出來以後,他就被派到一個團裏去做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