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邪惡的“軸心國”組織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前半期,意大利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利用民族矛盾在歐洲搞“泛德意誌主義”,意大利因為最北部上阿迪傑地區日耳曼族居民較多,也受到“泛德意誌主義”的威脅。為此,墨索裏尼曾資助奧地利新聞界200萬奧地利先令,專門用於反德宣傳。
1933年1月底,希特勒效法墨索裏尼,奪取了德國執政大權。墨索裏尼聞訊後,竟十分高興地說:“我的法西斯主義思想正在奪取世界,是我為希特勒提供了許多好主意、好做法,現在他還在繼續效法我。”
希特勒很想見見這位“老師”,未上台前他就托意大利駐德商務代辦處負責人朱塞佩·倫澤蒂轉告墨索裏尼,非常想得到一張墨索裏尼親筆簽名的照片。墨索裏尼那時還未把希特勒放在眼裏,他以“師長”傲慢的姿態大筆潦草地寫了幾個字,回絕了希特勒的要求。
希特勒上台後,在招待各國使節的晚宴上,有意將意大利大使夫婦的名次擺在前麵,向大使夫婦一再表示說:“我非常敬佩貴國的領袖,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希望早日認識他。”“如果有幸見到他,那將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1934年6月,希特勒終於接到墨索裏尼的邀請,到威尼斯進行短期訪問。
6月4日,墨索裏尼特意從羅馬趕到威尼斯利多島的聖尼科洛飛機場迎接希特勒。墨索裏尼身穿軍服,佩戴耀眼的勳章綬帶,擺出“新帝國第一元帥”的派頭。當希特勒出現在歡迎人群麵前時,人們對他的儀表感到意外。
與墨索裏尼相反,希特勒服飾十分隨便。他身穿束著腰帶的黃褐色風衣,頭戴一頂寬邊禮帽,加上他那蓄有一撮小胡子的瘦臉,壓根兒顯不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風度。
希特勒的打扮使墨索裏尼感到很不愉快,他悄聲對身邊自己的女婿、30歲的新聞辦公室主任加萊阿佐·齊亞諾說:“此人真不討人喜歡。”在埃塞俄比亞代價昂貴的成功令墨索裏尼昏了頭腦。1937年,他應西班牙將軍佛朗哥的請求,與希特勒攜手支援推翻共和政府的暴動。當年9月,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了《反對共產國際的同盟協定》。奇怪的是,從柏林回來的墨索裏尼突然間變得頹唐而消沉,失去了往日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原來,在訪問德國的幾天裏,希特勒炫耀地向他展示了德國的現代化裝甲部隊和先進武器裝備。墨索裏尼驟然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之中希特勒已經造出了一架可怕的戰爭機器。隻徒有虛表的意大利再也不是德國的同級對手了。1938年3月12日,腳穿長筒靴的納粹軍隊占領了維也納。墨索裏尼除了私下抱怨外未置一詞。
1939年3月,希特勒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隻在事後拍來一封電報“向領袖報喜”。墨索裏尼被優柔寡斷的痛苦折磨得幾近瘋狂。希特勒不時地送來一張勝戰紀錄片的拷貝。在波蘭、在挪威、在丹麥、在荷蘭,“元首”希望“領袖”能盡快表態,走出曖昧不清的“中間”立場。
在巨大的誘惑下,墨索裏尼終於押下了他的籌碼,期望最後能在德國的“偉大勝利”中分得一份“紅利”。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國宣戰!墨索裏尼自鳴得意地向驚慌失措的部下辯解:“不用擔心,這場戰爭到9月份就能結束。隻需要死幾千人,我就可以作為戰勝國的領袖參加和平會議!”墨索裏尼在把國人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後,由於他並非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位軍事天才,加之過高地估計了意大利軍隊的作戰能力,使意大利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敗。而且在大戰期間,作為最高統帥的墨索裏尼,仍與和平時期一樣,經常犯下為追求表麵效果而犧牲實利的錯誤。
以至於有人指出,墨索裏尼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一位總司令或國防大臣,還不如說是一名記者,因為他滿腦子考慮的都是明天的新聞標題。更有甚者,墨索裏尼往往把意軍在戰場上失利的責任都推卸給軍隊,推卸給整個意大利人民,責怪他們辜負了他的領導。
從參戰至1941年冬,意大利軍隊在巴爾幹地區和非洲戰場上遭到了一連串失敗。從此,一向頗為自負的墨索裏尼不得不開始在戰略上完全從屬於希特勒。
然而,隨著意大利越來越依賴納粹德國的幫助,墨索裏尼對希特勒的憤恨心理卻變得越明顯。他常說,希特勒外表醜陋,絲毫沒有一個獨裁者應該具有的果斷作風和軍人舉止,弄得其他獨裁者臉上也不光彩,使他們這幫“傑出的超人”在人們心目中減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