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然進攻導致一敗塗地(2 / 3)

“無疑,你曾經考慮,在意大利領土上占領幾處港口,讓艦隊運輸你所需要的一切人員和裝備,利用這些港口作為新的跳板,以便沿著海岸追擊敵人,直至遇到真正的抵抗為止。看來,這些人就像是成熟的莊稼等我們去收割了……”

至12月15日,英聯邦軍隊已從埃及境內掃蕩了所有的意軍。留在昔蘭尼加的意軍,大部分撤退到已被孤立的巴迪亞防禦陣地以內。這樣便結束了西迪巴拉尼之戰的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英軍使墨索裏尼的5個師大部被殲,38000餘人被俘。

英軍自己的損失是:陣亡133人,受傷387人,失蹤8人。

為了乘勝擴大戰果,12月16日,丘吉爾電示韋維爾:“現在,你們的首要目標,是粉碎意大利陸軍,並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驅逐出非洲海岸。前曾得悉你們有進攻巴迪亞和圖卜魯克之意,現在又獲悉你們攻占蘇盧姆和卡普的消息,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我深信,你隻有在確知你不能再向前進以後,才放棄主要的目標,轉而在蘇丹或多德卡尼斯群島采取輔助行動。但是,不要讓這兩個行動使進一步擊潰墨索裏尼主力的最大任務受到影響。”

墨索裏尼在非洲慘敗的消息,使全意大利人驚恐不已,離心傾向愈加嚴重。飽受折磨的意大利人民“根本不能冷靜地接受這一巨大的打擊”。從齊亞諾那幾天的日記裏,可看到妄自尊大的墨索裏尼對這一打擊的反應和這一事件對法西斯統治集團內部所產生的影響。

在最初,剛愎自用的墨索裏尼,還裝模作樣,尚能“保持平靜”,但至12月12日,他也嚴重地動搖起來,承認事態的嚴重性。

他曾對他的左右心腹說:“我們真的被擊垮了!這回並非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這完全是軍事將領們的無能所造成的。”

在這以前,墨索裏尼對於格拉齊亞尼要求提供更多的戰車、大炮和空軍支援,總以為那是某種借口,而置之不理;現在失敗了,他不僅不嚴於律己,反而怪起格拉齊亞尼來了。

他憎恨地說:“盡管我瞧不起他,但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實在可憎!”

墨索裏尼一向不大信任格拉齊亞尼,總以為他保守、怕死,因而聽取了巴迪亞司令官貝爾索利將軍的意見。“領袖”在一封致這位半白胡子將軍的熱情洋溢的電報裏說:“閃電胡子以及他勇敢的士兵是有口皆碑的。我相信他們在戰爭中會旗開得勝,為黨國盡忠!”

然而,格拉齊亞尼卻不以為然,他對意大利軍隊能夠守住巴迪亞一事,表示懷疑,於是他提議放棄此城,撤退到圖卜魯克,這樣可以有充裕時間構築防禦工事。然而,這一建議卻被墨索裏尼拒絕了,他認為不交戰就把利比亞廣大地區放棄,未免太便宜英國了。他命令部隊必須堅守陣地,不準後退!

在意大利“領袖”下令“堅守陣地”不久,英軍就把巴迪亞作為他們下一個攻擊的目標了。在這個城市的周圍,格拉齊亞尼布置了4個意大利師。

防禦工事是由連續不斷的反坦克戰壕和鐵絲網障礙物構成的,每隔一段有一座混凝土的碉堡,後麵還有第二道防禦工事。

為攻擊這一陣地,英軍可以調用的軍隊有第六澳大利亞師、英軍第十六步兵旅、皇家坦克團第七營、一個機槍營、一個野炮團和一個中程炮團。

從1941年1月3日清晨開始攻擊。一營澳大利亞部隊在強大的密集炮火掩護下,在西邊的外圍陣地攻占了一個據點。在他們的後麵,士兵衝進了反坦克戰壕。兩個澳大利亞旅繼續進攻並向東麵和東南麵掃蕩。

戰事進展十分神速。4日下午,英國“馬蒂爾達”坦克在步兵的支援下攻克巴迪亞;5日,守軍全部投降。共俘45000人,繳獲大炮462門。

1月6日,輪到了圖卜魯克,第七裝甲師切斷了它的交通;7日,領先的澳大利亞旅已進抵該城東部防線的前沿。這裏的外圍陣地長達27千米,與巴迪亞的陣地相似,隻是在許多地點反坦克壕的深度不夠,起不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