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被殺懸掛廣場示眾
墨索裏尼被搭救來到慕尼黑後,見到了他的女兒愛達和女婿齊亞諾伯爵。他們夫婦在意大利投降時從羅馬亡命出奔。齊亞諾在法西斯黨大委員會舉行的那次決定命運的會議上,雖然投票反對他的嶽父,但仍希望依靠他妻子的影響,同墨索裏尼言歸於好。
在慕尼黑期間,這種願望確已實現,從而引起了希特勒的憤怒。墨索裏尼對於背叛法西斯的“叛徒”,特別對齊亞諾遲遲不願懲辦,引起了納粹元首的鄙視和狂怒。
1943年7月,意軍在維克多—埃馬努爾紀念碑前遊行示威,要求墨索裏尼下台,並向德國宣戰。就在這群法西斯匪徒進入墳墓之前,一場蓄謀已久的複仇醜劇就開場了。
墨索裏尼對那些曾在1943年7月間投票反對他的舊法西斯政權的領導人員,凡能在德國占領的意大利境內逮捕的,至1943年年底,都在維也納的中世紀城堡中加以審判,其中就有齊亞諾。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被判處死刑。盡管愛達百般懇求並要挾,墨索裏尼堅決不肯赦免。
1944年1月,這批人,不僅包括齊亞諾,而且還有曾與墨索裏尼一同向
羅馬進軍的夥伴、78歲的德·邦諾元帥,都以叛徒的罪名被處死了。關於齊亞諾的死,引起了世界廣泛的議論。丘吉爾說:“齊亞諾的下場,同文藝複興時代的悲劇中的各種角色完全
一致。”
“墨索裏尼屈服於希特勒的複仇要求,徒然為人們所恥笑,而這個分崩離析的軸心的遺骸——煞是淒涼的新法西斯共和國,卻仍在加爾達湖畔勉強支撐著殘局。”
墨索裏尼雖然按照希特勒的旨意殺害了齊亞諾,但是德、意法西斯在意大利戰場並沒有因此得到什麼改善。
不久,盟軍就再次發起了對卡西諾要地的進攻。為了保證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霸王”計劃的進行,盟軍已將大約20個精銳的德國師拖在意大利中部,動彈不得。後來盟軍的飛機又對德國的交通線進行了猛烈的轟炸。
墨索裏尼又苟延殘喘了一年多,由於盟國將重點從地中海轉向西歐,意大利戰場直至1945年1月才開始大反攻。此時希特勒的阿登反擊也失敗了。墨索裏尼徹底絕望,而且幾乎精神失常了。
1945年4月25日傍晚,墨索裏尼倉皇帶領少數死黨從米蘭逃往科摩湖,企圖從這裏去瑞士過流亡生活。
26日,墨索裏尼的車隊到達邊境城市東戈附近,這個城市已經被意大利遊擊隊控製。
在一個村口,遊擊隊員發現了一支有德意軍人在內的車隊,於是鳴槍命令車隊停住、接受檢查。隨即一支由8人組成的遊擊隊巡邏隊走了過去,為首的青年名叫貝利尼。
車隊為首的一名德國軍官用流利的意大利語自我介紹,並解釋他們奉命回德國本土作戰,他們無意與意大利人作戰。貝利尼和他的同伴們商量後,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當即決定:德國人可以放行,但必須接受下一站的檢查,意大利人必須留下歸遊擊隊處理。
這時墨索裏尼正躲在一輛卡車的駕駛室裏,用毛毯裹著肩膀,一聽說要交遊擊隊處理,急忙豎起軍大衣的領子並壓低頭上的鋼盔,故意使人看不見他的臉。
一名叫拉紮羅的遊擊隊員走過來,看見此人形跡可疑,很像墨索裏尼。他走上卡車,拍拍蜷縮的人的肩膀,墨索裏尼沒反應。拉紮羅第二次拍拍他的肩膀諷刺地說:“閣下!”墨索裏尼還是沒反應。拉紮羅火了,他大聲叫道:“本托·墨索裏尼騎士!”那人身子不安地動了一下,拉紮羅確信他就是墨索裏尼。
人們聽到叫嚷聲也圍攏過來,拉紮羅摘掉那人的頭盔,取下他的墨鏡,翻下他的衣領,人們很快都認出來了:這就是那位曾經令人無限崇拜、後又被嚴厲詛咒的法西斯領袖——墨索裏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