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噪對外侵略的戰爭魔頭(2 / 2)

作為一名老奸巨猾的政治人物,東條英機對為官之道十分明了。他知道,侵略、擴張、效忠,既是日本國運所係,也是自己奮鬥的“神聖”事業。在這樣的信念麵前,任何有礙日本對外擴張的人,甚至任何與自己見解不同的人,必須毫不客氣地予以清除。

東條英機的第一障礙目標是外相鬆岡洋右。

鬆岡是一個乖戾的、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辦事機智伶俐,卻又浮誇外露,有“五萬言先生”之稱。

近衛首相任命他為外相,實際上是看中了他口若懸河的外交口才,想以此掩蓋日本侵略擴張的野心。然而這位自命不凡的外交大臣卻經常自以為是,在許多重要決策上給內閣添麻煩,特別是與陸相東條英機常有抵觸。

1940年5月,希特勒橫掃歐洲的消息傳到日本,東條英機大喜。他認為,希特勒打敗英法,正好給日本掠奪戰略資源提供了良機,因此,應當立即出兵占領東南亞。然而,鬆岡卻極力反對。

1941年6月,希特勒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東條英機卻敏銳地發現,德國打敗蘇聯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加上兩次進攻蘇聯受挫,日本絕不能“北上”,而應當趁機“南進”。然而,富有煽動力的鬆岡到處遊說,反對南進,力主進攻蘇聯。

東條英機對此十分惱火。在東條英機的策劃下,近衛內閣於7月16日集體辭職,但在第二天又重新組閣,能言善辯的鬆岡便被排除在內閣之外。新任外相豐田貞次郎立即執行東條英機的主張,幾乎不費力氣就迫使法國維希政府同意日軍和平開進東南亞地區。

入侵東南亞雖然為日本國內注入了一支高效興奮劑,促使外擴潮流再掀高潮,但也由此惹惱了英、美等國。本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抱著各自的政治目的,企圖用日本扼製蘇聯和中共的不斷壯大,而對日本實行所謂的綏靖政策。

日本的南進政策使得美國如夢初醒,突然感受到嚴重的威脅。於是,美國決定給日本點顏色看看。

1941年7月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停止一切日美貿易,凍結所有日本在美資產,並對日本實行禁運。隨後,英國、中國、荷蘭也相繼采取了類似的措施。這一舉措使日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是否與美國針鋒相對、鬥爭到底,近衛文麿心中沒有底。他召來了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想了解日本到底能不能與美國抗衡。

山本五十六早年曾出使美國,對於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了如指掌。他在分析了日美的實力後,對近衛說:“如果在一年或一年半內能夠結束,則有希望取勝,如果時間再長的話,那麼就沒有把握了。”

這實際上是說,日本海軍隻能撐一年半的時間。近衛聽後十分恐慌。第一次組閣時,他向天皇保證半年就解決“中國問題”,至今拖了三四年依然毫無進展。近衛猶豫了,這位首相,在是否與美國為敵的問題上開始退縮。

8月4日,近衛召見陸相東條英機和海相及川,說出了自己要與羅斯福舉行會談,爭取和平解決爭端的想法。

東條英機聞聽十分生氣,他極力說服近衛,不要對和平談判抱有任何幻想,解決問題的出路隻有一條,就是要打,與美國開戰。然而,近衛仍然沒有信心。東條英機認為,近衛實際上已經成為實現日本帝國和自己事業的絆腳石。

東條英機下定決心:搬掉他。

於是,從1941年9月開始,東條英機便采取了一係列的行動。他先是唆使自己的親信利用各種場合反對近衛的和談主張,繼而在9月18日暗中縱容對近衛首相進行人身襲擊,同時,大罵海軍“推卸責任,是懦夫行為”。

10月14日,近衛再次會見東條英機。近衛建議東條英機在撤軍問題上做做樣子,要謹慎行事。

但東條英機已經下定決心,迫使近衛辭職。他在內閣會上大聲宣布:

“關於撤軍,我堅決不會讓步!”又向主張和談的海相大發雷霆。近衛及一班閣僚呆若木雞。在東條英機的威逼之下,僅僅過了數小時,近衛就提出了辭呈。近衛的倒台,實際上成了東條英機上台的鋪路石。在陸軍操縱政局的形勢下,除了東條英機,誰還能穩住政局?連世襲貴族,與天皇關係親密,而且勢廣權重的近衛都不行,別人哪敢問津?因此,盡管許多人反對,盡管宮內大臣對東條英機不太滿意,天皇和重臣們還是下令由東條英機組閣。這個從小立誌做將軍的戰爭狂人,終於踏著無辜者的屍骨,爬上了日本政府最高統帥的寶座,同時被授予陸軍大將軍銜。11月18日,57歲的東條英機宣誓就任首相,兼任內務大臣、陸軍大臣和“對滿事務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