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複與預防】
看書、寫字要有端正的姿勢和體位,保持眼與書本的正常距離(30厘米),使眼睛有充分的調節能力,避免眼睛疲勞。
閱讀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持續閱讀以1小時為宜,並向遠處眺望,使眼睛適當休息,或閉目放鬆,均有利於眼肌疲勞的恢複。
閱讀時書本與視線最好呈40°左右,減少閱讀時頭部過度前傾,不僅可以避免頸部肌肉疲勞,也可使方字在眼內成像清晰,減輕眼肌疲勞程度。同時光線必須柔和充足,光要從左側射來,以免造成陰影。
不要在躺臥、走路、乘車時看書。
經常做眼睛保健操,自我按摩眼睛及其周圍穴位,每天堅持進行2~3次,並進行左右轉眼活動和看上視下運動。
定期檢查視力。
【飲食調養】
1.羊肝胡蘿卜粥
將150克羊肝,胡蘿卜100克切成0.5cm見方的小丁,肝丁用黃酒、薑汁漬10分鍾,再用熱油爆香蒜茸後,倒入肝丁,略炒盛起,將100克大米熬成粥,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鍾,再加入肝丁煮片刻,加入調味品即成。
2.蚌肉蟬花明目湯
鮮蚌肉100克,蟬衣15克,杞果30克與蔥、薑、鹽、醬油、味精共入鍋中燉湯,至肉熟為度。
(六)美尼爾氏病
梅尼埃病又稱膜迷路積水、內耳眩暈病、耳源性眩暈,是由於內耳迷路積水而引起的一種以眩暈為特征的疾病,具有旋轉性眩暈、耳聾、耳鳴3個主要症狀。其特點是突然發作,發作期長短不等,一般幾天即愈,但可多次複發。發病以中年人居多,一般為單耳。
【病症表現】
發作時呈突發性旋轉性眩暈,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但神誌清楚,頭稍動即覺眩暈加重,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冷汗等現象。多數病人在眩暈前已有耳鳴出現,耳鳴多為低頻音,有波動,輕重不一,可呈持續性,一般在眩暈發作時耳鳴加重。另外有些病人可有耳聾現象,早期多不明顯,一般在發作數次後方感耳聾明顯,多為一側性,病人雖有耳聾,但對高頻音又覺刺耳,甚至聽到巨大聲音即感十分刺耳。在間歇期內聽力常可恢複,但當再次發作時,聽力又有下降,即出現一種特殊的聽力波動現象。病人在發作時多有一側頭部或耳內脹滿感,頭內發悶或頭重腳輕。
【推拿處方】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耳反射區1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頭反射區1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腎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輸尿管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膀胱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肝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膽反射區半分鍾。
用雙指鉗法按壓小腦反射區半分鍾。
用雙指鉗法按壓腦幹反射區半分鍾。
用雙指鉗法按壓頸椎反射區半分鍾。
用示指刮壓法刮壓甲狀腺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釣掌法擦摩內耳迷路反射區1分鍾。
【康複與預防】
平時避免過度疲勞,生活要有規律,以減少複發機會。
發作期間應臥床休息,注意防止起立時因突然眩暈而摔倒。
臥室宜保持安靜,減少噪聲,光線盡量暗些,但空氣要流動通暢,不宜過於溫暖。
忌飲濃茶、咖啡、酒,忌過鹹飲食。
可用同側環指將耳郭自外向內壓下,同時用中指或示指端敲打耳根。這種打之有聲的方法非常有利於耳鳴的治療。
【飲食調養】
1.陳皮茶
取陳皮10克,茶葉5克,煎水代茶。
2.首烏粥
取製首烏30~60克,水煎去渣取汁,與粳米90克,大棗4枚、冰糖適量共煮粥食用。每天1劑,連服8~10天。本方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肝腎的作用。
六、骨傷科疾病
(一)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肩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頸椎退行性變。現代醫學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頸項長期勞損,使頸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行性變,纖維環彈力減退,椎間盤向四周突出,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不穩定及項韌帶鈣化。這些變化導致頸椎椎管或椎間孔的變形、狹窄,以致直接刺激、壓迫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或通過影響其周圍血運引起這些重要的組織發生功能上或結構上的改變和損害,並引起相應的一係列症候群。輕者頭、頸、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
【病症表現】
1.神經根型
此型最為常見,病變部位在第4頸椎以上椎體者,多見後頭枕部沉重、發僵,或頸肩疼痛麻木。病變部位在第4頸椎以下者,多見肩臂手疼痛麻木,頸部後仰、咳嗽等增高腹壓時疼痛加重,另有握力減弱和持物墜落等症狀。
2.椎動脈型
此型常見於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見。它是由於頸椎間盤或骨質增生向後側方壓迫椎動脈而產生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特點為頭痛頭暈、惡心、位置性眩暈、突然摔倒、記憶力減退、耳鳴耳聾等。
3.交感神經型
頸交感神節後纖維通道受刺激、壓迫或受到椎周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的刺激、壓迫,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使其支配的髒器功能障礙。因此臨床上亦稱內髒型頸椎病。常見症狀除頸肩痛外,還有心慌、胸悶、偏頭痛、出汗、耳鳴、肢涼或手足發熱、四肢酸脹等症狀,但無放射痛或麻木,個別病人可出現聽力、視力的異常。
4.脊髓型
本型少見。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中線突出、椎體後方骨贅、黃韌帶肥厚或鈣化等原因,致相關脊髓神經受壓而引起。病人常感到一側或雙側下肢肌肉發緊,步態笨拙,不能快步行走,經常跌跤,甚至不能走路。嚴重者出現雙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同時可有上肢麻木、無力和肌肉萎縮等周圍性神經損害現象的出現。
5.混合型
此型病人的臨床表現較為複雜,並非單一發病,多種症狀常常混雜出現,故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推拿處方】
用雙指鉗法按壓頸椎反射區1分鍾。
用拇指指腹按壓法按壓頸項反射區1分鍾。
用雙指鉗法按壓頸椎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小腦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腦幹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肩反射區半分鍾。
用示指刮壓法刮壓斜方肌反射區半分鍾。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胸椎反射區半分鍾。
【康複與預防】
推拿是治療頸椎病的最有效手段,操作時手法宜輕柔,不宜暴力。治療頸椎病貴在堅持,不可因短期內無效而輕易放棄。
平日頸部不應保持固定姿勢過久,應適當做自主活動。經常看書寫字或在電腦前工作的人,要每隔一定時間就站起來休息、活動一會兒,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