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步兵攻擊》引起元首關注
在德國符騰堡州斯瓦比亞的海登海姆,1891年11月15日誕生了一個後來頗受希特勒重用的人物,他就是隆美爾。
隆美爾小時候體弱多病,很少參加孩子們的遊戲,對競技、體育等更不感興趣。直至10歲時他的性格才有所改變,打網球、騎自行車、滑冰等都成了他喜愛的運動項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具備了斯瓦比亞人常有的一些特征——強壯、自信、倔強、節儉和實用主義。
1898年,隆美爾開始從私人教師那裏學習必要的知識,以便能進入他父親任校長的中學讀書。
1900年隆美爾考進了一所拉丁學校並在那裏就讀了五年。
1908年秋,他開始在格蒙登皇家現代中學五年級讀書,一年後升上六年級。這成了隆美爾從軍前的最高學曆。日後當隆美爾躋身將軍、元帥之列時,與一些有著顯赫家世受過良好教育的同行相比,便難免自慚形穢,不過這更使他發憤努力。
青少年時代的隆美爾並沒想做一名軍人。他的第一誌向是當一位工程師,因為他喜歡機械學。
14歲時,他和一位朋友在阿倫的田野裏製作了一架完整的盒式滑翔機,而且居然使它飛出了一段距離。當時萊特兄弟剛剛發明飛機不久,還是個少年的隆美爾能製作出一架滑翔機也算是了不起了。
正基於此,隆美爾經常向人誇耀他的這項發明。他的遺物中還保留著一張很小的這架滑翔機的照片。可見,隆美爾最初的誌向與他後來的輝煌業績幾乎沒有什麼必然聯係。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盡管少年的隆美爾就有了令人可喜的小發明,但老隆美爾還是希望兒子能去從軍。從當時的大背景看,德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德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大力擴充軍備。軍隊在社會中占有優越地位,軍人們享有種種特權。參軍對隆美爾的前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910年,隆美爾加入第一二四伍爾登堡步兵團,三個月後被提升為下士,六個月後成了一名軍士,1911年3月又被送到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按照德國軍製,軍官主要是通過專門的軍事院校來培養。
軍事院校根據自願原則接納主要是出身於貴族和資產階級的青年人並加以訓練。由於軍隊中的軍官幾乎總是配備不齊,加之不斷擴軍使軍官缺額更多,軍事院校就接納了一定數量的小資產階級、僧侶、官吏、知識分子出身的人。
隆美爾就是這樣成為一名軍官候補生的,這對他來說是很幸運的。那時德國共有8所陸軍幼年預備學校和11所軍事學校。
隆美爾在軍官候補生學校期間對軍事表現出特殊的興趣,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到了完成軍事課目上,射擊、操練、擊劍和騎馬等訓練項目都一絲不苟地完成。
僅僅過了兩年時間,在1912年1月,隆美爾就被授予中尉軍銜,隨後回到第一二四步兵團。在之後的兩年裏,隆美爾一直在那裏訓練新兵。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單兵訓練和分隊訓練。
此外,還要向士兵們灌輸由普魯士創建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即將成為一個“世界帝國”的思想,帝國的社會製度、國家體製和社會結構都是完美無缺的,軍人的職責就是不惜一切捍衛現存的一切。隆美爾虔誠地信仰著這一切,而後義無反顧地向他的那些新兵們灌輸著。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被派到離家鄉不遠的烏爾姆第四十九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德軍統帥部十分重視炮兵建設,德軍每個步兵師都有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每個軍有一個150毫米榴彈炮營。集團軍則配備了獨立炮兵營,但德軍的炮兵訓練水平卻不是第一流的。盡管如此,在炮兵中的經曆使隆美爾有機會掌握了這一技術兵種的專門知識,為他將來很快勝任合成軍隊指揮官提供了便利條件。
1914年8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全國總動員,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比利時的一個村莊裏,隆美爾參加了他平生第一次戰鬥。
他一連24小時都在巡邏,幾乎沒有合眼睡上一覺,他已精疲力竭,饑腸轆轆。這時一隊20人的法國兵向他們發起了進攻並占領了村莊。隆美爾與一個排中的另三個人立即發起反擊。
他大叫一聲向法軍衝去並率先開了火,幾名法軍應聲倒地,殘存者立刻臥倒以猛烈的火力還擊。隆美爾被打得抬不起頭來,被迫退了下去。
待全連到達後,隆美爾再次發起反擊,終於擊退了法軍,占領了村莊並抓了很多俘虜。隆美爾取得了第一次戰鬥的勝利,並因此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勳章。
這次戰鬥規模很小,談不上什麼重要意義,但卻顯示出隆美爾的戰鬥風格。在他以後的戎馬生涯中,隻要有機會,不論作戰規模的大小,他都采取先發製人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