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托卜魯克成就輝煌戰績
沙漠的“閃擊行動”,使隆美爾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稱,也使英國在北非戰場上僅幾個月的時間就損失慘重。德國“非洲軍”獲得了極大成功。這時,隆美爾的聲譽也幾乎達到頂點,廣播電台喋喋不休地重複著他的名字,納粹德國將他視為“英雄”。就連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曾在英國下院發出這樣的感歎:
一個勇敢而老練的對手在同我們作戰,雖然我們雙方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攻殺,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希特勒對隆美爾也表現出特別的寵愛,提議晉升隆美爾為上將。不過,希特勒的提議受到總參謀部堅決抵製,因為隆美爾在短短兩年內已經由中校提升為中將。然而,隨著北非形勢的發展,需要在那裏設立一個在建製上僅次於集團軍群的裝甲兵團,因此除了把隆美爾晉升為上將之外已別無選擇。
於是,隆美爾佩上將軍銜,時年隻有49歲。初戰大勝後,隆美爾著手準備攻打英軍在昔蘭尼加地區最後一處孤立的要塞——托卜魯克港。1941年5月上旬,德意軍首次向這座僅有四千多阿拉伯居民的小城發起進攻,然而拿下它並不容易。一是英軍在這裏防守兵力雄厚,總計有六個步兵旅、四個炮兵團、兩個
反坦克團以及45輛坦克和75門高射炮,共36000人。
二是自然環境對進攻者不利。在托卜魯克周圍幾乎全是不毛之地,夜晚的溫度降至零下,“然而一到白天,熱空氣閃爍跳躍。從早至晚,太陽炙烤著士兵們的軀體,使之失去水分,變黑蛻皮;熱風使他們的嘴唇幹裂,頭發卷曲,眼睛布滿血絲”。連隆美爾的臉也被太陽曬起了水泡。
當然,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對攻守雙方是一樣的。但是,防守的一方由於有城內建築和堅固防禦工事的遮掩,境遇要比進攻的一方好得多。
5月,隆美爾沒有打下托卜魯克,雙方在這裏的戰事呈現出膠著狀態。不久,酷熱的夏季來到了。坦克停放在沙漠上,白天燙得簡直不能碰,隆美爾讓攝影師拍下在坦克上煎雞蛋的照片,借以引起德國公眾的注意。因病傷官兵減員較大和補給線過長,德意軍隊被迫後撤。
隆美爾的迅速提升引起了意大利將軍的不安。不知為什麼,這位在2月抵達、率領一個輕裝甲師來幫助他們扭轉危局的將軍,現在實際上已經成了軸心國在北非的指揮官,並被授予管理這塊土地的行政權力。
這樣一來,隆美爾和意大利最高統帥部之間就出現了一種明顯的敵對情緒。
1941年7月12日,意大利的指揮官加裏波第——這個逐漸引起隆美爾喜愛的和藹、溫順的老頭,突然被墨索裏尼那位風度翩翩、留著唇髯的私交埃托爾·巴斯蒂柯將軍所取代。
有個德國人形容巴斯蒂柯,說他是個“難對付的、蠻橫的獨裁者”。明顯地,在這個沙漠舞台上,不可能同時容納他和隆美爾。
作為隆美爾的正式上司,7月底巴斯蒂柯把這個風塵仆仆、頭發蓬亂的“沙漠之狐”召到他在昔蘭尼加的大理石宮殿裏,明確表示,他要給這隻狐狸帶上“口籠”。
“到柏林去勢在必行了。”隆美爾在一封寫給家裏的信中怒氣衝衝地說。
兩天後,隆美爾乘坐他的“亨克爾”飛機,來到了東普魯士希特勒的大本營“狼穴”。在那裏,希特勒對隆美爾在薩盧姆戰役中的勝利,給予了令人激動的褒獎。
在隆美爾動身之前,希特勒批準了他為進攻托卜魯克將采取特殊措施而提出的全部要求——隻有一個例外,不得使用德國科學家發明的一種具有巨大穿透力的空心炸藥炮彈。
這種武器的密碼代號為“紅頭”。雖然庫存品已經送到利比亞,但由於這種武器還是一個絕密,所以希特勒不讓隆美爾使用。不過希特勒命令空軍在隆美爾全麵進攻開始時,向托卜魯克第一次投擲一種兩噸半的新型炸彈。同時他還指示海軍向地中海出動六艘潛艇和部分魚雷艇,協助封鎖托卜魯克。
1941年8月6日,隆美爾在德國駐意大利武官林特倫的陪同下拜見了墨索裏尼。
“隆美爾將軍,祝賀你被提升為上將。”墨索裏尼握著隆美爾的手,親切地說。“謝謝!”隆美爾對墨索裏尼行了個軍禮。話題圍繞著要不要從托卜魯克撤退和放棄薩盧姆前線展開。隆美爾作了自信的描述:
薩盧姆前線的前景是光明的,我們能守住這一陣地,甚至打敗敵軍。盡管他們在兵力上占有優勢。隻要能得到充足的後勤補給,勝利是完全有把握的。
墨索裏尼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對意軍總參謀長卡瓦利諾說:“你和林特倫立即飛往利比亞,進行必要的部署。”但是,巴斯蒂柯仍舊把隆美爾對托卜魯克的興趣看成一種病態的迷戀。9月6日,他還寫信給隆美爾,建議在不驚動托卜魯克的情況下向埃及發起進攻。
隆美爾十分生氣,他沒有告訴巴斯蒂柯,已經派人前往羅馬。羅馬方麵回答說,按既定的方針辦,在尼羅河推進之前,攻下托卜魯克是“絕對必要的”。羅馬方麵還答應提供給養,以便隆美爾可以在1941年11月初發起進攻。
隆美爾聽到羅馬的回複後,暗自笑了:“巴斯蒂柯,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進攻托卜魯克定在11月份。1941年11月21日,隆美爾決定二打托卜魯克。為了爭奪托卜魯克防線的防禦支撐點西迪拉傑格,他決心集中德意軍隊的坦克部隊與英軍進行殊死爭戰。雙方的一千多輛坦克在大量飛機火炮支援下,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沙漠坦克戰。
德意軍隊雖然占領了西迪拉傑格,但因損失過大又被迫撤走休整。
1942年年初,地中海形勢發生變化。
軸心國的海空軍在馬耳他海域實施嚴密封鎖,英國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和戰列艦“巴漢號”被擊沉,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和“英雄號”也在馬耳他島附近被擊傷,軸心國的運輸船隻能夠較順利地通過馬耳他海道而到達北非。隆美爾由此得到了235輛坦克和11個營的增援部隊。
隆美爾決定再次發動對英軍的攻勢。
為了達成突然性,他既不把意圖通報北非意軍總部,也不報告德國最高統帥部,就組成了兩個突擊群,並親率先頭部隊挺進阿傑達比亞。
1月22日夜,隆美爾率部包圍了英軍第一裝甲師,經過激戰,該師主力衝出包圍逃走。
25日,隆美爾向姆蘇斯進攻,占領該地並繳獲96輛坦克。接著,隆美爾不顧意軍總參謀長卡瓦利諾的親自勸阻,繼續前進,於29日第二次占領班加西,俘虜英印第四師官兵千餘人。
這一勝利使隆美爾得到了一柄鑲有櫟樹葉和騎士十字勳章的佩劍,“非洲軍”被升格和擴編為裝甲集團軍,身為該部指揮官的隆美爾也順理成章地晉升為上將。
1942年4月,德意首腦會晤,商討非洲作戰的戰略問題,隆美爾強烈要求最高統帥部拿下盟軍攻擊他運輸線的基地馬耳他島,以便他能攻擊賈紮拉,奪取托卜魯克。
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同意隆美爾進攻,但對能否拿下馬耳他島感到力不從心。之後,隆美爾決定以意軍第十、第二十一軍為主向賈紮拉發動正麵進攻,自己則親率德國部隊和意軍第二十軍迂回到賈紮拉的背後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