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特船長的兒女2
4身陷地震中
10月14日,陸上探險隊搭小艇上岸,船上的海倫一幹人揮手向格裏那凡爵士一行人告別。
格裏那凡爵士雇了一名在南美生活了20餘年的英國人做向導,還租了10匹阿根廷騾子以及兩個阿根廷當地的騾夫。探險工作全部準備就緒,交通工具,馱行李和幾捆布匹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格裏那凡準備將布匹贈送給土著人酋長交誼用的。在陌生而艱險的南美大陸碰到當地土著人,最好的捷徑就是結交他們,便於得到幫助。探險人員各自都身配武器,帶齊彈藥。這些在探險旅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他們最先在沿海地區擴大尋找範圍,但是一無所獲,他們不得不轉移尋找探查的視線,開始在內陸沿著南緯經度往東徑直尋找過去。
南美草原風光無限,越靠近內陸人煙越為稀少。探險隊渡過拉克河和杜巴爾河後,前方已經出現了安第斯大山脈的險嶺峻峰。
巴加內爾一路忙得不亦樂乎,他邊行邊觀察隨身攜帶的南美地圖,他對路過之地考察得格外仔細,一一對照書上所載文字記錄。對於同伴們提出的各種疑問,他回答得非常出色,走在前麵的向導也不時用欽佩的眼神回頭看看巴加內爾。空閑之餘,巴加內爾便獨自一人學習西班牙語。
幾天過後,探險隊已經深入了安第斯山脈,他們不走向導熟悉的兩條穿山小路,而是選擇另外一條狹窄的安杜穀小道艱難地跋涉。要知道,隻有安杜穀小道才真正位於南緯37度線上。
山道曲折,小路坎坷,險穀幽深,山峰險岩重重疊疊,有幾座峭崖已是搖搖欲墜。這一帶是地震、火山爆發的多發地區。山高路險,但格裏那凡等人卻是絲毫不畏懼。向導對這條狹徑窄道十分厭惡。要知道,這些地方的自然標誌如一株樹、一堆石頭、一方山穀,都極有可能在某次地震中改變形態或者隱沒。失去這些自然標誌,向導根本就無法帶路。這時,向導已經技窮才微,再也辨認不出上次來的路徑了,騾子也累得氣喘籲籲。
這些情形格裏那凡爵士瞧得非常清楚,大家都心知肚明。於是,格裏那凡轉身和巴加內爾交換了一下意見,立刻便和向導、騾夫結賬了事。探險隊員再無他念,隻管一心一意穿山越嶺,一路艱行。
前方道路坎坷不平,身體極棒的穆拉第和威爾遜兩位水手扶弱攜幼,眾人極為感激。尤其是羅伯爾,他年幼身小,在他們兩位水手屢施援手的情況下,才勉強趕上大家。
路越來越陡,山越來越險,高處不勝寒,草木略顯枯稀,但大家依然能夠見到高原的珍稀動物騾馬、羊駝。眼看山頂漸近,視野之中冰壁聳立,寒氣懾人,高空缺氧,呼吸困難,每走一步極費勁力,稍有疏忽,都有可能摔倒滑落,此處山高險阻,常年冰川不融,大雪不化。
夕陽西下,傍晚來臨。格裏那凡爵士愁眉苦臉觀察周圍何處能更好宿夜之時,麥克那布斯少校突然手指前方,驚呼:“前麵好像有一座土屋!”
格裏那凡爵士轉頭回望,但見前方凸突之處有一個冰雪堆,形如小屋,狀似偏房。
那座小屋是印第安人用土坯——一種黏土製成的,日曬後變硬吸熱,十分堅固。格裏那凡一行人大步跨進小屋之中,見小屋甚為簡陋,房雖小,但七人住宿一夜還是能勉強度過。僻角處還存放一個可供取暖的爐灶,大家不由齊聲歡呼。
格裏那凡和威爾遜大步跨出小屋,巴加內爾尾隨其後。三人走到洞外幹燥的地方尋找幹枯的苔蘚毛草,雪峰冰巔沒有木炭取火之物。不一會兒,倒也幸運地撈起了一堆毛草。格裏那凡想到漫漫長夜,沒有溫火暖身實在是過不了這一宿,他帶著水手威爾遜不停地尋找毛草。巴加內爾踮足長望,但見安第斯山脈連綿千裏,縱橫天地之間,蜿蜒多奇。看那安杜穀火山,噴口長煙,輕搖直上,卻是另一番風光。
三人懷抱珍稀易燃幹枯毛草苔蘚奔回小屋,用火石敲打了好一會兒,在雪山之巔終於燃起了顫顫微火,大家伸手出腳盡力接近火堆取暖,口中吃著的幹糧算是晚餐了。
這時,突聞尖銳野獸吼聲不斷,嘯聲不絕,各自心頭不禁一驚。不由暗想,這千丈萬仞山巔,怎麼會有野獸出沒呢?此時,吼聲越來越響,嘯聲越趨越近,稍一細聽,便可聽見野獸雜亂的奔跑聲,直奔小屋而來。大家心頭一震,紛紛搶先出屋,麥克那布斯隨手持槍而出。
黑暗中,模糊不清的獸群狂衝而來,在離他們不到一英尺的地方一衝而過。格裏那凡他們根本看不清是什麼動物。眾人本能地趴在地上,唯有巴加內爾臨危不懼,倒趨步靠近,巴加內爾正要細眼觀望,突見一物竄起將他立馬摔倒在地,半晌不作聲,情急之中,他雙手緊緊抱住了頭部。麥克那布斯一聲不吭,橫槍在臂,“砰”的一聲,朝獸群開了一槍,依稀望見有個黑影猝然而倒。片刻之間,獸群飛奔山崖下不見了蹤影。
麥克那布斯走上前去看到雪地上躺著一隻死獸。
眾人一邊誇獎少校神槍無敵,一邊讚揚獵物皮嫩。眾人拽拉那死獸進屋裏,借爐中火光一看,巴加內爾首先拍掌大笑道:“妙啊!妙啊!這樣夜深氣冷之時有烤駝肉吃,倒也不失風雅。這可是隻健壯的南美駝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