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進軍奧斯曼(3 / 3)

德黑蘭的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安息王朝時期。

那時德黑蘭隻是位於雷伊城北部的一個小村莊。第一位定都德黑蘭的國王是伊朗凱加王朝的穆罕默德.汗國王

。公元1786年,穆罕默德.汗消滅了當時統治德黑蘭的阿夫沙爾汗,從而建立了凱加王朝,定都於德黑蘭。穆罕默德.汗.凱加登基後下令在通用的貨幣上打印上他的名字,並把首都德黑蘭命名為“達魯哈裏法”。

穆罕默德.汗.凱加選擇德黑蘭為首都是有其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德黑靠近土地肥沃的瓦拉明地區,而且瓦拉明由支持他的阿夫沙爾控製。此外德黑蘭距四季如春、氣候適宜的馬讚德蘭地區不遠,這一地區居住著支持他的軍事首領。自穆罕默德.汗.凱加定都德黑蘭後,德黑蘭逐步得到了發展,最後成為了一個大都市。

在凱加王朝法塔哈阿裏時期,即公元1798到1849年之間,德黑蘭發展迅速,興建了許多居民區,居住在周圍的農民,甚至其它地區的農民紛紛遷到德黑蘭定居,德黑蘭人口急劇增長。公元1807年,一位西方旅遊家穆立葉曾到過德黑蘭,他在自己的旅遊記中對德黑蘭的客棧、洗澡塘和廣場進行了統計。在納賽爾丁國王時期這一時代被稱作納賽爾時代,伊朗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歐洲工業文明的影響下,伊朗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納賽爾丁國王曾下令宰相阿米爾克比爾加強德黑蘭的城市建設。首先阿米爾克比爾於1850年主持修建了一座科學宮,以發展科學知識。阿米爾為了發展工業,還興建了玻璃、陶瓷、紙、布、武器等生產廠。阿米爾還特別注重市民的娛樂和環境衛生。在納賽爾丁時代,德黑蘭一些主要道路都用石塊鋪設。在德黑蘭建有40個衛兵所,相當於現在的警察局,其職責是打擊犯罪分子,保護市民的安全。阿米爾克比爾在1852年對麵臨倒塌的伊拉格王宮進行了重修。在納賽爾丁國王時期,德黑蘭人口約有15萬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城市的發展,德黑蘭急需擴建,於是納賽爾丁國王下令米爾紮尤蘇夫和米爾紮伊薩負責規劃和建設德黑蘭的城建工作。根據新的規劃,德黑蘭的麵積不僅得到了擴大,而且還開鑿了一條護城河,建立了12道城門,曆時10年之久的時間。納賽爾丁於1868年在德黑蘭擴建工程開工儀式上正式將德黑蘭命名為“達魯哈裏法納賽爾”。

不過這裏終究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奧斯曼在這裏駐紮了十五萬人,而現在,這十五萬人與四萬伊朗仆從軍隊被封鎖在這座城市,準備等待末日的來臨。

新軍開始集結,一個師團師團的開赴到了城下,他們不急於進攻,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奧斯曼已經派出了一個使者前往會見袁世凱,袁世凱閉門不見,他的回話是:“到了貴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時再見麵不遲吧。”

他的意思再明確不過,現在沒有必要相見,等什麼時候新軍進了奧斯曼的首都,再等著奧斯曼的那個蘇丹把降表遞上來。

他又開始大放厥詞了,什麼三個月滅亡奧斯曼,要讓奧斯曼蘇丹知道厲害,反正他最近風光得意,而且也很有信心。

奧斯曼軍隊足有兩百餘萬,而且正有近三十萬人趕來增援德黑蘭,但是袁世凱並非是憑空大放厥詞,通過他的情報,這些奧斯曼人武器十分落後,除此之外,訓練也相當的鬆散,這是一支類似於前清的新軍而已,不夠打的。

有了阿富汗戰爭練手,經過長期訓練的新軍已經有了戰鬥經驗,對這場戰爭有足夠的信心。

除此之外,奧斯曼軍隊中有為數不少的仆從軍,這些仆從軍的戰鬥力自然更加落後,而且不少早已不滿奧斯曼人的政策,急**得到獨立,因此並不願為奧斯曼人賣命。

到了這個份上,奧斯曼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雖然蘇丹願意割讓大片的國土,給予足夠的賠償,但是新國所要的比這更多,尤其是它們位於歐洲部分的土地以及產油的地區。

袁世凱的作戰計劃並非是針對德黑蘭,他的戰略是圍困這座城市,坐等奧斯曼的援軍,圍城打援。

而他的目的達到了,當袁世凱不接受和解的方案之後,奧斯曼蘇丹亦狠下了心,決心拚力一戰,因此,保住伊朗是緊要的問題,因此,立即派出了援軍開始趕赴這一地區,開始謀劃在這裏與新軍進行一場決戰。

蘇丹的決心正好滿足了袁世凱的需要,袁世凱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這支傳說中的蘇丹禁軍趕來了。(!)

108尒說Www.bOOk108。coM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