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進軍奧斯曼(2 / 3)

麵對這種處境,英國人隻能和新國分道揚鑣,重新拾起遏製新國的計劃。

該如何遏製呢?這是個頭痛的問題,戰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或者說,英國是打不過新國的,這個國家太過龐大,戰爭潛力亦不再是從前的水平,若是進行總動員,將會有一千萬陸軍進入歐洲,足以施行拿破侖時代的海禁政策,以打擊英國。

而英國的海軍可不能保證能夠進入南洋、遠東海域對其發動襲擊,一個是遠洋,一個是近海防禦。縱然新國的艦隊規模隻有英國的一半,經驗也不足夠,但是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若是開戰,英國人的結局隻有被封鎖而各地的殖民地被新國任意踐踏的下場,英國得不到任何的好處,而新國極有可能連南印度一並吞噬,南洋那裏的緬甸等國也將被新國毫不容情的控製,甚至於澳大利亞也是危險的。

所以開戰行不通,英國人也不敢嚐試,這已經不是英國的黃金時代了,不是一兩句戰爭威脅就能恐嚇對手的時代。

至於貿易禁運。這個方法倒是值得商榷,事實上這確實也是打擊新國的手段,不過這個辦法威力有限,若是在幾年前,或許還有可能,但是新國已經控製了足夠的殖民地同時也占領了足夠的領地,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這些市場,海外的市場最多隻是一些開胃菜而已,有和沒有都不會影響大局。

若是英國打開了這個先河,新國也將毫不猶豫的對英國實施禁運,這極有可能將兩國的關係推至深淵,對於英國同樣也沒有好處。

英國最後的一個辦法就是對其進行悄然的遏製,比如現在的奧斯曼。

奧斯曼人送上了門來,他們開始祈求和平了,英國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他們立即答應了奧斯曼人的請求,表示願意接受他們的善意。

英國必須抓緊時間,盡快的將奧斯曼從敵人的身份轉化為盟友,如果奧斯曼是敵人,那麼新軍就有充分的理由對奧斯曼帝國發起進攻,並且吞並掉奧斯曼這個老朽帝國的最後一點遺產,新國的影響將進入地中海、進入中歐,甚至是阿拉伯地區,借此影響到埃及、西歐、南歐一帶。

這是英國不願看到的結果,他們寧願扶植一個奧斯曼帝國出來,也不願意看到新國繼續擴張,這不但會使新國人的實力增強,而且會讓新國人將他們的鐵路延伸到更多的地方。

英國人趕緊與法國人聯合起來,開始與重新成為宰相的奧斯曼特別使者米德哈特進行和談,這個和談是秘密進行的,當他們迅速的得出結果並且發布公報時,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卻傳了出來。

接收了北印度的五十萬西征新軍迅速突入了奧斯曼的伊朗地區,並且宣稱將對奧斯曼帝國發起滅國之戰,以懲罰奧斯曼。

戰爭進行的非常順利,新軍很快就抵達了德黑蘭地區。

而英法奧的聯合公報發出之後,新國人卻不加理會。繼續進攻,他們的措辭是,奧斯曼必須受到懲罰,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犯了反人類的行徑之下還能得以脫身,這個國家一定要受到懲罰,而新軍明顯就是懲罰者。

英法對於新國拒不接受公報的態度極為惱火,卻一時也找不到製衡的辦法,隻好多次的召見新國公使,要求他們的解釋。

新國駐英公使顯然已經想好了措辭,態度強硬的道:“如果英國、法國與奧斯曼媾和,那麼新國是否可以和德國媾和?並且要求你們立即將軍隊退出德國邊境,德國將成為友好國家。”

英國人對於德國倒是現在倒是釋然了,因為這個國家已經被壓製了下去,就算恢複,那也是很久之後的事,新國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法國人的態度卻極為堅決,戰敗德國,給予德國最為嚴厲的製裁,使其再沒有威脅法國的能力對於法國才是最重要的,否則這場消耗了法國幾十年積攢的國力戰爭將毫無意義,法國人寧願讓新國去占領奧斯曼,也絕不能讓德國死灰複燃,任何一屆法國政府同意了這個折中的方案,都將會被趕下台去。

法國人現如今對德國人的仇恨已經到了無可遏止的地步,普法戰爭,德法戰爭將這種仇恨推向了**,因此,任何可能向德國妥協的方案都是絕不允許的。

新國公使顯然抓住了法國人的軟肋,隻要法國人拒絕這種妥協方案,那麼除非英國人一意孤行,單獨向新國施壓,問題是,若沒有法國人的支持,英國的影響力明顯有限。

就在雙方耍嘴皮子的時候,在德黑蘭,一場大戰役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