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世界新格局(1 / 3)

(108小説WWw.boOK108.Com鯁新)奧斯曼幾乎將大馬士革拱手相讓。等到大馬士革的戰報傳遍歐洲,英國人已經緊張起來,他們立即著急各國公使,要求軍事連忙立即生效,奧斯曼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們已無力再戰,隻有等到英國人的保證,才能拱衛他們的安全。108尒說WWw。bOoK108。cOm鯁噺

當各國的聯合聲明發布之後,新軍果然停止了任何的軍事行動,他們已經得到了地中海和黑海的出海口,似乎已經不急於繼續吞噬了。1403268ad336();

新國使臣表示尊重白色聯盟,並且承諾和平已經到來,願意與各國簽署邊界條約,這個條約自然是鞏固新國的疆土用的,主要的對象是兩個,一個是奧斯曼,一個是俄國,他們要求俄國所有的土地,但是承諾不會攻擊烏克蘭,同時也承諾隻要奧斯曼人承認新國對大馬士革、伊朗的占領,就願意和奧斯曼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奧斯曼自然欣然願意接受這個條件。隻是尼古拉沙皇卻仍然頑固的想著收複他的失地,不過在英法的施壓之下,他不得不對新國作出妥協。

英法的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害怕新國,同時也不願意為了俄國佬打仗,尼古拉既然簽署了聯盟條約,若是進攻俄國失地,新軍必然會向烏克蘭進攻,到時候難免將英法卷入進去,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歐洲已經打累了,他們渴求和平,而新國吞噬的領土過多,也需要消化的時間,因此,和平成了主旋律,各國為和平而彈冠相慶,而新國要求國聯取消美國在國聯的常任理事地位,原因在於,美國已經衰弱,一年的鋼產量也不過一百萬噸,甚至不如戰前的俄國,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在新國的施壓之下,英法隻好作出讓步,隻要新國願意和平,他們不得不這樣做。新國一年的鋼產量已經超過了兩千萬噸,幾乎等於整個歐洲的總和,他們占有太大的優勢。

同時,新國宣布了一項關於振興法國的援助計劃,計劃包括每年提供一至三億美元的貸款,並且擴大與法國的貿易渠道,這個計劃對於法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在得悉新國皇帝將對法訪問的意向之後,福爾總統迫不及待的發出了邀請。

世界和平了,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所有人都為之鬆了口氣,而一場新的角逐正在開始,在國聯會議上,英國提名意大利成為常任理事國,這是英國的計劃之一,他們希望讓這個南歐的小夥伴進來,雖然它的實力不足,但是在戰爭之中卻也占了不少的便宜,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讓他們加入,能過增加整個歐洲的話語權。以對抗新國咄咄**人的貿易攻勢。

新國自然是極力反對。現在真正取決的,是法國人的態度了,法國人的態度顯得有些**,在與英國進行商討之後,已經開始猶豫,不過新國的激烈態度也令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畢竟新國的援助就要到來,它可不敢得罪這個大主顧。

當然,福爾總統考慮的還有另一個方麵,整個歐洲大陸在戰後格局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德國人被打趴下去了,很難翻身,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權的國家,影響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一極一直是法國人的夢想,而現在,他們做到了,英國人卻扶植出了意大利,這不得不讓法國人對英國懷有戒心,想當年,普魯士還未統一之時,英國人不就是希望縱容德國統一來製衡法國的嗎?現在又抬出意大利,很明顯,他們是希望利用意大利來製衡法國。

一個在法國影響下的歐洲不是英國的利益所在,英國的製衡之道在於,在歐洲尋找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歐洲強權,以便於他們繼續玩製衡的把戲,盛極一時的奧地利完蛋了,德國也已經轟然倒塌。意大利雖然是豬一樣的隊友,底子卻是不錯的,英國希望給予他們一個機會,讓意大利試一試。

這對法國是有害的,法國人不允許這樣做,最後他們投出了反對票。

法國的舉動令英國不滿,在英國民眾之間,反法情緒原本就相當的濃重,兩國幾百年來有過太多的齷齪,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都彼此厭惡,也使得英法的關係走到了最低點。

法國謀求在歐洲大陸的霸權,而英國不希望如此,這才是矛盾的中心,因為這會影響到整個英國對世界的霸權,不過新國卻支持法國的計劃,新國的公使們在多次場合認為歐洲必須有序起來,而建立次序必須擁有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這個領導者自然是法國人,因為法國已經成為了事實上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他的工業水平已經超過了戰後的意大利、德國、奧匈的總和,這自然與法國侵占了德國的主要工業區有關,而且法軍的人數也超過了六十萬。與之相比的德軍則被壓縮到了五萬,奧匈是三十萬,意大利人是三十四萬,軍隊總數也相當於三國的總和,在這種情況之下,法國有必要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建立歐洲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