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治療是甲亢治療的一個有效而方便的方法,由於此方法治療後甲減的發生率較高,過去認為放射性碘治療不適合兒童甲亢,近年大量的臨床經驗證明此方法對兒童甲亢也是適合的。

·兒童正值生長發育時期,如何切除患兒的甲狀腺是十分重要的。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生可以有效地用外科手術方法治療兒童甲亢。

93甲狀腺激素是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的有效藥物

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應用是對甲減的治療,無論是原發性或繼發性甲減,甲狀腺激素製劑都可以有效地治療甲減。L型甲狀腺素(L-T4)治療劑量為每日1.4~1.6微克/千克體重。開始劑量宜小,20~40微克/天,如服藥後無心悸、憋氣、出汗等不良反應,2~4周增加劑量1次,每次增加20~40微克/天,維持劑量平均為100~115微克/天,根據T4,T3和促甲狀腺素測定值來調整藥物劑量。由於絕大多數甲減為原發性甲減,臨床在判斷治療劑量時,以促甲狀腺素降到正常範圍為適宜。

對伴有心髒疾患的病人,可同時服用洋地黃或/及心得安,甲狀腺激素製劑增加劑量要慢,增加幅度要小,調整藥物的時間也長。

由於甲狀腺激素在血循環中絕大多數與蛋白結合,血清半壽期長,當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劑量和病情穩定後,可以改為每日1次服,多數在睡前服用,甲減一般為永久性的不能治愈疾病,需終身服用。

甲減時T4替代治療和一般內分泌功能低減病人的藥物替代治療原則不同,甲減病情越重,T4越低,甲減病程越長,則藥物起始劑量越小,加量要緩慢,加藥劑量宜小。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絕大多數是與蛋白質結合,口服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平衡時間較長,加上血液中T4對促甲狀腺素的反饋抑製的平衡也需一定時間,所以在了解T4劑量是否合適時,必須在改變劑量4~6周後測定促甲狀腺素。過去由於沒有超敏感的第三代、第四代促甲狀腺激素的測定,T4替代治療劑量往往偏大,平均為150~200微克/天。自從超敏感促甲狀腺素藥盒的出現,使我們對T4劑量有了更好的監測指標,可以防止T4劑量過大。甲狀腺激素製劑過量可造成心悸、骨質稀疏等不良反應。

94甲狀腺激素治療甲狀腺腫至少半年以上方能判斷療效

單純性甲狀腺腫一般不需治療。如果因為美容問題或腫大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時,可以首先選用甲狀腺激素製劑治療。治療至少需觀察6~9個月,時間太短常常看不出療效。治療甲狀腺腫的劑量要大於治療甲減的替代劑量,L型甲狀腺素劑量為每日17~19微克/千克體重,以保持促甲狀

腺素在0.5~0.1微單位/毫升範圍內。以甲狀腺體積減少1/3以上作為治療有效,有效率一般為60%~70%,停藥後可能甲狀腺又發生腫大。若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可以采用手術切除。注意的是手術後應該用甲狀腺激素製劑進行抑製性治療,否則甲狀腺腫又會複現。

95甲狀腺激素製劑的種類

甲狀腺激素製劑有3種:

(1)幹燥甲狀腺片:用動物(主要是豬或牛)的甲狀腺焙幹,碾磨成粉,壓製成片。以片劑灰化後,測定其中碘的含量來標定甲狀腺片的生物含量。由於甲狀腺內碘的含量包括甲狀腺內T4、T3、T2(二碘酪氨酸)、T1(一碘酪氨酸)甚至無機碘的含量,碘量和甲狀腺激素的生物效應不平行,所以幹燥甲狀腺片生物效價不夠穩定。

幹燥甲狀腺片隻能腸道吸收,效價不夠穩定;但製作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便宜,避光、陰冷處存放不易變質。劑量為40毫克/每片,每天的替代劑量為40~60毫克/天,個別病人需要80~120毫克/天。

(2)L型甲狀腺素片(L-T4)

L型甲狀腺素片是人工合成的,生物效價穩定,有口服片劑和靜脈注射兩種。片劑劑量為20微克、50微克、75微克、100微克和125微克/片5種。目前國內天津已能生產,但未上市場,正在臨床審評中(臨床試用效果肯定,相信不久就會在市場上見到)。

(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是人工合成的,生物效價穩定,隻有口服製劑,沒有靜脈注射液。片劑為5微克、25微克、50微克/片3種。其對心血管的作用太強,臨床上隻用在抑製試驗,很少用在治療上,目前國內還不能生產。

(4)3種製劑間的等效價為:100微克L型甲狀腺素≈40~60毫克幹燥甲狀腺片≈30~40微克T3。

96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中的幾個注意問題

(1)服藥時開始劑量宜小,為1/2~1/4片/次。甲減程度越重,病程越長,開始劑量越小。以後逐漸增量,每2~4周增量1次,每次增量1/2~1/4片,直至促甲狀腺激素和T4恢複正常。對伴有心髒疾患的病人,可同時服用洋地黃和/或心得安,以增加對甲狀腺激素製劑的耐受性。

(2)當劑量和病情穩定後,可以改為每日1次服,多數采用在睡前服用,藥物需終身服用。

(3)3種製劑間的等效價:

根據我們在臨床上對原發性甲減病人的治療觀察,100微克L-T4≈40~60毫克幹燥甲狀腺片≈30~40微克T3。

(4)判斷藥物劑量是否合適,應在一個替代劑量治療4~6周後測定促甲狀腺激素,使促甲狀腺激素維持在正常值範圍,超敏感的促甲狀腺激素測定可以避免替代劑量過量或過少。

97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的關係

血清降鈣素是由甲狀腺C細胞(也稱明亮細胞)分泌。C細胞位於濾泡旁,所以也稱為甲狀腺濾泡旁細胞。血清鈣離子濃度控製其分泌,同時它也積極參加調節血清鈣的平衡。甲狀腺C細胞發生學上來自神經外胚層,而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來自內胚層。甲狀腺功能異常時,降鈣素一般沒有變化。降鈣素缺乏在臨床上沒有發現病理意義,隻是在甲狀腺髓樣癌時,血清降鈣素水平升高血清鈣磷正常,對臨床診斷和預測甲狀腺髓樣癌預後有意義,但也未發現其他臨床意義。

甲狀腺濾泡旁細胞來自胚胎早期的神經脊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移行到最後一對咽囊。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和甲狀腺一起下降時,神經脊細胞移行到甲狀腺內,並彌散地分布在濾泡旁,故稱濾泡旁細胞;濾泡旁細胞的核大而透明,細胞質明亮,故又被稱為“明亮細胞”。濾泡旁細胞分泌降鈣素,人們取其英文字母的第一個字符“C”,故也稱“C細胞”,在正常切片上很難看到C細胞。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C細胞發育成一個獨立的一個器官——終鰓體,和甲狀腺分開,有很強的分泌功能。其作用如下:

(1)降鈣素是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是一個32個氨基酸組成的肽,基因編碼位於第11對染色體上。降鈣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血鈣、血磷濃度。降鈣素主要作用於骨骼,抑製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作用並使成骨細胞活性增多,使骨鈣和磷向外釋放減少,結果使血鈣下降。降鈣素減少腎小管對鈣和磷的重吸收,降低血鈣和血磷,此作用較弱。

(2)降鈣素分泌的調節主要受血鈣的影響。高血鈣刺激降鈣素釋放,低血鈣抑製降鈣素分泌。其他刺激降鈣素的因素是高血鎂、胃泌素、胰泌素、腸升糖素、β腎上腺能激動劑。此外,妊娠、哺乳也使降鈣素升高。抑製降鈣素分泌的還有生長抑素、H2受體阻滯劑和煙酸。

(3)甲狀腺全切後血循環中降鈣素缺乏。隻要甲狀旁腺完整無缺,在臨床上並未發現鈣、磷代謝異常:甲狀腺髓樣癌分泌過多的降鈣素,在臨床上也未發現生化異常(包括鈣磷代謝)。

(4)由於C細胞來自外胚層,當發生甲狀腺髓樣癌時,C細胞還可能分泌血清素、胃泌素、前列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腸血管活性多肽等其他神經內分泌激素。這些激素可能會引起病人的潮紅、腹瀉、皮質醇增多症或其他症狀。上述症狀的出現有利於對甲狀腺髓樣癌的診斷。降鈣素是甲狀腺髓樣癌的一個十分敏感的標誌,可以用它來判斷甲狀腺髓樣癌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