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3)

範仲淹拿著清單,越看眉頭皺得越緊,他搖了搖頭,生氣地對兒子說:“太過分了!哪能為婚事這麼浪費?你這個清單,我得劃去多半!”

範純仁聽了,就像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心裏很不是滋味。

範仲淹走到兒子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呀,不是爹舍不得為你花錢,如果你過慣了榮華富貴的日子,就吃不了一點兒苦了。”

經過爹爹的教誨,範純仁終於冷靜下來了,讓爹爹為他修改了清單,最後辦了一個很簡單的婚禮。

範純仁結婚後,他的妻子用羅綺做一個大大的幔帳,甚是華美。範仲淹聽到這件事,把範純仁、範純禮叫來,對他們說:“我們家向來清儉,用羅綺為幔,豈不是亂了我們的家法?如果你們繼續這樣做,我一定要在院子裏把它燒掉。”

範純仁和範純禮想起爹爹平時的教誨,急忙說:“爹爹,請您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保持住咱們的家風。”

範仲淹說:“這很好!這樣我死以後也就瞑目了。”

範仲淹為子女能保持勤儉的家風而感到欣慰。同時他又感到自己年紀大了,而且身體也越來越差,但多年節儉而積蓄的那些俸祿又怎麼使用呢?範仲淹坐在那裏,反複地思考著。

這一天,範仲淹把範純仁、範純禮叫來說:“我年紀大了,不過這些年來我還積存了不少錢財,你們看應該怎麼辦呢?”

範純仁和範純禮低頭思想,沒有表態,其實他們是想聽聽父親的意見。

“怎麼,留給你們幾個分掉?”範仲淹問兩個兒子。

“不!不!我們不要。”兩個兒子異口同聲地說。

範純仁腦子裏一轉,出主意說:“爹爹,你在邊防時曾把錢財送給了窮苦的兵士;在應州和邠州時,又善施給了那裏的百姓。如果你還像過去那樣,把積存的俸祿用來周濟他人,不是很好嗎?”

範仲淹聽了範純仁的話,心中暗暗高興。他說:“是啊!我就是想這麼做。我做官幾十年,雖然泛愛樂善,廣施於人,但對咱們老家的族人還沒有辦過什麼事情。我想把這些剩餘的俸祿在吳縣買上千畝良田,作為義莊,養濟族人,使範姓之民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都有些補貼。你們看怎麼樣?”

兩個兒子說:“爹爹說得極是,我們完全讚同。”

範仲淹又說:“這件事我已考慮了很久,還準備在族人中收一名義子,代我管理義莊。”

範仲淹停了一會兒,又告誡孩子:“將來你們做了官,要保持好咱們的家風,千萬不能隻顧自己享樂,要先憂天下人,要為國家和百姓多做些事情。”

到了晚年,範仲淹和當時的隱士林逋多有來往,很多人猜測他似有退隱之意。

這時,有人勸範仲淹的二兒子範純仁給老人家安排一個棲身之地。範純仁就找到範純禮,商量要在河南府給父親建造一處宅第和花園,一來可以作為父親晚年歡愉之所;二來也算做兒子的一片孝心。

範仲淹聽了搖著頭說:“不成!不成!”

範純禮說:“爹爹,河南府建了那麼多,我們怎麼就不能建?”

範仲淹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一個人假若有了道義上的快樂,即使是赤身露體地躺在漫天野地裏,心裏也是高興的,何況我還有房子住。我早就說過: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怎麼能無憂無慮地一個人去享清福呢?我現在擔憂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不願從高位上退下來,不擔心自己退下來以後沒有好的居住條件。關於建造宅第的事,你們永遠不要再提了。”

1052年春,範仲淹又調往潁州,就是現在的安徽阜陽。在往潁州上任的途中病逝,終年64歲。當時人們無不為這個盡國愛民的清官而悲哀,都讚歎範仲淹的高尚情操。

範仲淹一生非常儉樸,為後人所稱頌。他的千古絕句更叫人蕩氣回腸。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實,這千古名句正是範仲淹一生為人做官的真實寫照。

司馬光嚴於克己自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時又是古代偉大的曆史學家。他嚴於克己、節儉自律的風範,同樣體現出儒家“克己奉公”思想的精髓。

司馬光是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陝州就是現在的山西。他為官近40年,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央任職,而且官職不低。後來他離開京都,身居洛陽,潛心著書,完成了光輝著作《資治通鑒》。

洛陽為北宋時期西京,這裏住著很多王公大族,因此到處可以見到深宅大院、亭台樓閣。有的園宅建得富麗堂皇,氣勢恢弘,飛簷鬥獸,華麗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