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3 / 3)

王家有一片李樹林,到了夏天果實累累。一天夜裏風雨大作,後母令王祥去守住李樹,不讓果實被風雨打落下來。王祥哪有這本事啊,他就抱著李樹向天哭泣哀求,結果還真靈,果實硬是沒有掉下一個來。王祥的孝舉,在十裏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人寫詩稱讚: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王祥的孝行也感動了朝廷,於是被推舉為孝廉。此後不久,王祥的父親去世了,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永遠地離他而去。

在王祥悲苦萬分的時候,弟弟王覽常來安慰他,使他感到了僅有的溫暖。這時候的後母,對王祥是羨慕嫉妒恨,她想用毒酒毒死王祥。就在千鈞一發間,王覽發覺了,他奪過毒酒,要自己喝下去,他的母親打掉了那杯毒酒。

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有一天夜裏,後母提刀走進王祥獨睡的小屋,來暗殺王祥。結果王祥命大,正好起床上廁所,後母隻是刺穿了被子。王祥從廁所回來,發現後母持刀怒視自己的被子,知道後母行刺失敗,就跪在後母麵前請死。

後母朱氏這時良心發現,她聯想過往的一切:她想到自己一直袒護親生兒子王覽,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加害王祥,兒子卻又這麼善良地願意代兄死,差點將自己骨肉毒死;她想到王覽、王祥的手足情,兩人共患難共死生的點點滴滴;想到王祥為了給自己治病,在大冬天赤身臥冰求魚等。

這一幕幕人間的溫暖,怎能不叫她震撼,叫她悔恨呢!原本鐵石心腸的後母,此刻深感羞愧,蹲下身抱住王祥大聲痛哭起來。哭聲驚動了王覽,他走過來一看什麼都明白了。於是,三人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從此以後,一家的陰霾化去了,後母待王祥百般嗬護。王祥如沐春風,對後母百依百順。王祥、王覽兩兄弟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王祥侍奉後母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曾扶母攜弟避亂於廬江郡,就是現在的安徽潛山縣一帶,長達20餘年。在此期間,有州郡邀他去做官,他都以有母在堂為由予以推辭。

20多年後,應該是已經進入曹魏時期了。後母去世,人們看見王祥居喪,哀痛欲絕,麵色憔悴,形容枯槁,必須要拄根拐杖才能立起身來。

後母既逝,孝心已盡,說到出山,王祥應該再也沒有理由擋駕了。徐州刺史呂虔早知王祥孝悌之德,趕忙寫來一封信,叫他去當別駕從事。但王祥卻說是年老耳背,勝任不了這樣重要的工作。其實他是舍不得弟弟。

王覽見了,一再勸說,還親自為哥哥備好車馬。直至這時,王祥才應召上路。

呂虔對王祥特別信任,幾乎把州中大小事務全部委任給他來處理。當時,徐州境內盜賊蜂起,王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這些盜賊,經過一番密集的打擊,境內的盜賊全部被肅清。史書用“州界清靜,政化大行”來形容王祥所取得的政績。

當地老百姓更是用歌謠來稱頌王祥:

海沂之康,實賴王祥。

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海沂,即徐州,徐州境內有一條沂河流過,故有此名。歌謠的意思是,徐州的安寧和倉廩充實,都有賴於王祥的功勞。

254年,繼司馬懿之後掌權的司馬師廢掉了曹魏的第三任皇帝曹芳,立年僅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皇帝。不久,司馬師暴死,其弟司馬昭繼續獨掌大權。

這時,王祥已經遷太常之職,封萬歲亭侯。王祥是當時社會的道德偶像,曹髦需要的是這個偶像的力量,於是任命王祥為三老,專掌教化。憑著資曆、聲譽和祖父般的年紀,王祥成為帝王師,可以隨時訓導曹髦。

王祥初任官時,一位權位極高的朝廷老臣非常肯定王祥的德範,贈送一把追隨多年的鎮家寶劍送給他,告訴他這把寶劍將帶來一家無比的吉祥與興旺,並深深地期勉王祥。

王祥知道此劍是無價之寶、吉祥寶劍,他並沒有自己珍藏,而是趕緊轉送給弟弟王覽,並將老者的期許轉告了弟弟。

王祥的弟弟王覽也當了官,兩人在朝中各有建樹。兩人一生當中一路走來,患難與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相互安慰、相互提攜;而且兩兄弟都非常長壽,都活到八九十歲,這大概就是兄弟相親的緣故吧。

兄弟倆的後裔子孫也非常賢能有德,幾代興盛不衰,而且皆為朝廷棟梁。真的是應驗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古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