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將帥薛仁貴
薛仁貴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膂力過人。由於生於亂世之中,沒有什麼發展,隻有在家務農。30多歲的時候,他在頗有見識的妻子柳氏的勸告下,應征參軍。
剛當小兵不久,薛仁貴就憑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於洛陽出發征討高句麗。在遼東安地戰場上,有一次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於是退卻,劉君邛被救。
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使薛仁貴名揚軍中。回到中原以後,薛仁貴被委以重任,統領宮廷禁衛軍,被派駐在玄武門。
做宮廷禁衛軍統領雖不是職位特別高的官,但那是守衛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重要的職位。薛仁貴農民出身,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可以被皇帝這樣信任,足可見其忠義與實力,同時也能看出這個職位的意義非凡。
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水衝至玄武門,保護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貴很憤怒,說:“天下哪有見到天子有難就逃跑的禁軍!”然後,他冒死登上門框,向皇宮大聲呼喊,以救唐高宗。
洪水過後,唐高宗李治感謝薛仁貴的救命之恩,對他說:“幸虧愛卿高聲呼喊,朕才避免被淹死。別人見死不救,你卻臨危不懼,現在我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
根據記載,這次山洪附近死了幾千人。幸好薛仁貴在。唐高宗非常感謝薛仁貴,以至於日後多次提起這事,這件功勞也許大家認為不是什麼開疆擴土的大功,但皇帝認為薛仁貴功勞很大,畢竟是救了自己一命。從此,薛仁貴的人生上了一個新台階。
唐朝將領多數都是人到中年才允許統領軍隊。守了10多年玄武門的薛仁貴已經44歲了,終於在658年可以統帥軍隊了。
也就在這一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從此,開始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軍事指揮官生涯。
在征討高句麗的戰鬥中,薛仁貴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貴端城之戰,薛仁貴在開戰不久就擊敗了高句麗軍,斬首3000餘級。
在橫山之戰,薛仁貴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合力大戰高句麗大將溫沙門。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
在石城之戰,開始時高麗軍殺唐軍10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於薛仁貴勇武,還沒來不及放箭,就被薛仁貴生擒了。
在黑山之戰,薛仁貴與辛文陵攻擊契丹軍,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此戰後,薛仁貴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
臨行前,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讓薛仁貴試射鎧甲。薛仁貴應命,取弓箭望甲射去,隻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回紇九姓擁眾10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3箭射死3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
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殘敵,擒其首領兄弟3人。
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回紇九姓衰敗,不再為邊患。
666年,高句麗莫離支淵蓋金死,其子於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品前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於是,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援送龐同善、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