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 / 3)

第二十六章

蔣琬豁達寬宏大量

豁達的心胸也是篤實寬厚美德的體現。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繼承者蔣琬,為人處世豁達大度,待人處事寬厚仁慈,贏得了世人的讚譽。

蔣琬,青年時期才華卓著,在當地便很有名氣,以州書佐隨劉備入蜀後,提拔為廣都縣長官。

在當時,蔣琬對縣官之職殊感屈才,便眾事不理,終日醉酒。一次,劉備出巡廣都,發現蔣琬正爛醉如泥,無法前來迎接,便勃然大怒,欲加以嚴厲處罰。

諸葛亮勸說:“蔣公琰乃社稷之器,非百裏才也。他誌在安民,不尚修飾,願主公察之。”

劉備尊重諸葛亮的意見,隻給以免職,不再加責。

諸葛亮在劉禪即位後,成立丞相府,受先主劉備之托輔佐。他提拔蔣琬先後任東曹椽、參軍、丞相府長吏兼撫軍將軍等職,成為諸葛亮的重要助手。此後,諸葛亮一直與他保持頻繁的書信往來,評論當時人才,兼及政局時勢。

諸葛亮南征和北伐曹魏,留蔣琬統管丞相府事宜。蔣琬不負所托,坐鎮成都,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總是足食足兵。諸葛亮常常對人說:

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當是和我共同輔佐帝王大業的人。

後來,諸葛亮病逝在北伐前線五丈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秘密上書給後主劉禪:“如果我去世了,以後的軍國大事可以托付給蔣琬。”

劉禪遵照諸葛亮之囑,先後任命蔣琬為尚書令、益州刺使、大將軍、封安陽亭侯。

諸葛亮去世,蜀國上下一片悲哀。當時外有強敵魏軍壓境,內有楊儀與魏延不和,朝廷籠罩著惶恐不安的氣氛,獨蔣琬與眾不同。蔣琬麵對人心惶惶的危難局麵,泰山崩如前而麵不改色,鎮靜自若,從容自如,料理一切。

他既不帶榮登台輔的喜色,也沒有讓哀戚形於麵容,言行舉止,一如平常,隻在心裏默默掂量肩上的重擔。這種氣魄和定力,漸漸消除了蜀漢人民的不安和觀望情緒,使蔣琬贏得了眾人的敬服。

蔣琬在接任諸葛亮丞相之職後,在與同僚和部屬的相處過程中,從不計個人恩怨,不以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斷是非,表現出難得的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

蔣琬曾經提拔楊戲為東曹掾,甚為看重。楊戲生性疏略,蔣琬與他談話,他經常不作回答。於是,有人別有用心地對蔣琬說:“你與楊戲說話,他卻不作回答,這樣不尊重上司,不是太過分了嗎?”

蔣琬對楊戲始終沒有一絲一毫的成見,他嚴肅地回答:“人心不同,各如其麵,當麵順從而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不為的。楊戲要稱讚我,這又不是他的本意,要反駁我,又會表明我的錯誤,所以沉默不語。這正是他為人坦誠的表現。”

更為顯著的例子是蔣琬不懷成見地對待楊敏。農官楊敏曾經直率地說:“蔣某人做事糊塗,實在不如前人。”這一大膽的言論很快被報告上去,主管官吏要求審訊楊敏,蔣琬表示反對。

蔣琬說:“我確實不如前人,這是實情,不必追究。”

主管官吏說:“就算是不去追究,那也該責問他所指的是哪些糊塗表現。”

蔣琬說:“如果去追究哪些地方不如前人,這本身就做了不合情理的事。做事不合情理,也就是糊塗了,還何必再去追問呢?”

不過,這件事還沒有了結。後來楊敏因事入獄,有人擔心蔣琬乘機報複,這樣一來楊敏必死無疑。但是胸懷磊落的蔣琬並無芥蒂,毫無個人的親疏恩怨,楊敏得以免除生命之憂。

通過這些事,同僚、部屬都十分敬重他,稱讚蔣琬豁達大度,不計私怨。因此,他的威望也越來越高。後來,有人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意思是說他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蔣琬確實具有常人所沒有的度量。他以靜治國,注意選拔人才,用人之長,兼之誌存高遠,胸襟開闊,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個人的榮辱,因此使蜀漢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後維持了穩定的政治局麵。不失為一個繼諸葛亮之後作風穩健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