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二九年,趙雲病逝。
趙子龍開營疑敵
三國時,蜀將黃忠在定軍山大敗魏軍,並斬殺了曹操的族弟夏侯淵。曹操十分悲傷,親自統領大軍進攻蜀漢。
曹操將輜重糧草都囤積在北山下,黃忠打算截獲這批糧草。於是,趙雲便將自己所部人馬,分給黃忠一部分,並同黃忠約定時間返回不料,黃忠出兵後,遇上魏軍伏兵,被困在重圍之中。
黃忠率軍左衝右突,無法殺出。趙雲在軍營中等待黃忠,不見回返,便帶了10多名騎兵去迎接黃忠,路上,正遇上曹操指揮魏軍與黃忠激戰。趙雲見狀,躍馬舞槍殺人魏軍重圍,會同黃忠殺開一條血路,突圍出去,且戰且走,一直廝殺到蜀軍的軍營。曹操指揮人馬窮追不舍,很快也來到蜀軍營前。
趙雲進了軍營,大開營門,並且堰旗息鼓。曹操見狀,疑心趙雲設下了埋伏,便下令停止進攻,猶豫半晌,不得不悻悻地引兵退去。
趙雲見魏軍撤退,下令擂響戰鼓,並命令士兵們射擊,箭矢雨點般射向魏軍,魏軍驚駭不已,亂作一團,不少士兵墮入漢水中溺死。趙雲以疑兵嚇退了曹操。次日,劉備親自到趙雲的大營中察看,十分感歎地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講情又說理,打破沙鍋問到底。
講大話不用本,做起來才知高低。
講話勿明,如同昏鏡。
講話要深思熟慮,千萬莫信口開河。
jiànɡ
匠人上了牆,小工著了忙。
匠人屋下沒凳坐,道士門前鬼唱歌。
醬蟲死在醬缸裏。將損一個,兵損一窩。
將門出虎子,寒門出英豪。
jiāo
膠多不粘,話多不甜。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驕傲是愚人的特征,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於無知。
驕傲是勝利的敵人。
驕傲畫匠,怕的多嘴看匠。
驕奢之實,禍非一致。
驕者愚,愚者驕。
驕者必敗,自大必臭。
驕兵必敗,驕子必壞。嬌養兒女無前程。
嬌女淚多,敗子不怕財多。
嬌子如殺子。
嬌子不能在業,驕妻不能治家。
嬌生慣養,沒好下場。教兒光說好,後患小不了。
教子不嚴父之過,教兒不改兒之錯。
教子防病,先要衛生。
教子孫兩路,惟讀惟耕。
教子不嚴父的過,養女不賢娘的錯。
教子不離書,種田不離豬。
教子忠和孝。
教子要有義方。
教子泅,別教子爬榕樹。
教子讀書,種地喂豬。
教的曲,不會唱。
教得好,不如學的好。
教的雀兒唱不得。
教的山歌唱不圓。
教書帶行醫,八十九重地獄。
教書先生無學堂,地理先生無屋場。
教學不離書,窮人不離豬。
教人教心,澆花澆根。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教不嚴,師之惰。
教字從小起,治家勤儉起。焦餅爛麵不傷人。澆花澆根,幫人幫心。交友必須擇友。
交一個朋友,千言萬語;絕一個朋友,三言兩語。
交一個良友,千言萬語;絕一個良友,三言兩句。
交人易,交心難。
交人交心,澆花澆根;交友交真,吃菜吃心。
交人交到鬼,打酒買到水。
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
交深莫言淺,交淺莫言深。
jiáo
嚼過的甘蔗不甜。
嚼過的饃沒味。
嚼字不療饑。
嚼蠟味難受。
jiǎo
腳根站穩,百事可做。
腳步勤,不受貧。
腳戶屁多,嬌女淚多。
腳長手短,麵善心凶。
腳勞手勞,稻根株變料。
腳癢在鞋子裏拱。
腳上的泡,自己走的;身上的瘡,自己惹的。
腳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腳底沒鞋,窮倒半截。
腳跑不過雨,嘴強不過理。
腳無大小,端正就好。
腳擂鼓,一世苦。
腳彎手彎往懷裏彎。
腳拐快,手拐快,要吃要穿有得買。
腳尖不離腳後跟。
腳踩兩船心不定。
腳踏人家地,受著人家氣。
腳踏豬尿泡不識輕,頭戴七石缸不識重。
腳踏十字穩,不怕棒槌滾。
腳腳踏生地,眼眼看生人。
腳上的泡是自己走的。
腳不打草鞋,草鞋反打腳。
腳不移,口不肥。
腳不動,口不肥;手不動,田不肥;隻有肥人,沒有肥田。
腳不動,嘴不香。
腳大不怕泥裏歪,心正不怕黃風擺。
腳大站得穩,嘴大吃飯準。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藏身的計劃周密。出自《戰國策·齊策四》。
戰國時期,齊國寒士馮諼,窮得自己連飯也吃不飽,就在齊國孟嚐君門下當門客。
孟嚐君問他:“你有什麼本領嗎?”
馮諼說:“我也沒有什麼本領。”
“你有什麼技能?”
“我沒有什麼技能。”
孟嚐君笑了笑,把他安排在第三流食客中,吃粗茶淡飯。馮諼吃罷飯,就靠在柱子上,彈著他的長劍唱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嚐君為了滿足他,把他安排到第二流食客中,每頓飯都是有魚有肉了。但他吃罷飯,又唱起歌來:“長鋏歸來乎,出無車。”於是孟嚐君就把他安排到第一流的食客中,出門坐上了馬車。
然而馮諼還不滿足,又彈劍而歌:“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他不但要孟嚐君養活他一個,還要孟嚐君養活他的全家。孟嚐君了解到馮諼家有老母,便命家奴按時送食糧柴薪到馮諼家裏,這下徹底解決了馮諼的問題。
孟嚐君在薛國有很多田莊,農民欠了孟嚐君的田租,需要派個人去收賬,馮諼自告奮勇願往。孟嚐君就把佃戶們的欠條借據,交給馮諼,為他治裝備車而往。臨行時,馮諼問孟嚐君:“我收到了賬,帶些什麼東西回來呢?”孟嚐君就說:“你看我家裏沒有的東西,就帶點回來好了。”
馮諼到了薛地,召集債戶開會,當眾宣布說:“孟嚐君說了,你們欠他的債,不用還了,你們的欠條借據全在這裏,我當著你們的麵燒掉,從此以後你們再也沒有這筆負擔了。”債戶聽到這個好消息後,都高呼萬歲,欣喜若狂地回去了。馮諼回到齊國,孟嚐君詫異地問他為什麼回來得這樣快?馮諼說:“賬都收齊了,不回來幹嘛?”
“你給我買了些什麼東西回來?”
“我給你買了仁義回來了。”
“什麼叫做買仁義呢?”
馮諼說:“我去收賬時,你讓我看家中缺什麼買什麼,我看您家裏有的是金銀財寶,珍玩美人,所缺的隻是仁義。所以我到了薛地,召集債戶,當眾把他們的欠據借條都燒了,並告訴他們說您不用他們還債了,債戶們感恩不盡,這不是給您買回仁義嗎?”
馮諼雖然沒收回賬,可是孟嚐君的名聲卻更大了。秦昭襄王沒能追上孟嚐君,本來已經很生氣了,如今聽說齊閔王又重用了他,便更加擔心。於是他就偷偷打發心腹到齊國去散布謠言,說:“孟嚐君收買人心,齊國的人光知道有孟嚐君,不知道有齊王。孟嚐君快要當上齊國的君王了。”他又打發使臣到楚國去對楚頃襄王說:“楚王死在敝國,確實是敝國上了齊國的當。秦王三番兩次要把楚王送回去,都給孟嚐君攔住了。他如今執掌著齊國的大權,聽說就要當齊王了。如果他當上齊王,一定會來打貴國和敝國,敝國情願跟貴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孟嚐君。希望大王既往不咎,重新跟敝國和好吧。”
楚頃襄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也打發人到齊國去散布謠言。齊閔王聽見這些謠言,果然起了疑心,就收回了孟嚐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樹倒猢猻散”,孟嚐君被罷了官,那些門客全都散了,孟嚐君感到非常淒涼。隻有這位收賬的馮先生還寸步不離地跟著他,替他趕車,一塊到薛城去。薛城的老百姓一聽說孟嚐君來了,男女老少都來迎接他。有的帶一隻雞,有的拿一瓶酒,有的拿著牛肉,有的提著一筐子雞蛋,獻給孟嚐君。孟嚐君看到這種情形,感動得掉下眼淚來。他對馮諼說:“這就是先生給我買來的仁義呀!”馮諼說:“這一點算得了什麼?如今您能安居的地方隻有這個薛城,俗語說:‘狡兔三窟’,您至少得有三個能安身的地方才能踏實。如果您能借給我這輛車馬,讓我到秦國去一趟,我一定能再叫齊王重用您,增加您的俸祿。那時候薛城、鹹陽、臨淄三個地方,都會歡迎您。你認為這樣怎麼樣?”孟嚐君說:“全聽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