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諼到了鹹陽,對秦昭襄王說:“如今天下有才幹的人,不是投奔秦國就是投奔齊國了。上秦國來的都想叫秦國強,齊國弱;上齊國去的都想叫齊國強,秦國弱。可見當今之世,不是秦國得天下,就是齊國得天下,這兩個大國是勢不兩立的。”秦昭襄王聽了他的話之後,跪下來說:“先生有什麼計策能叫秦國強大呢?”馮諼連忙把他扶起來,請他坐下,說:“齊國把孟嚐君革了職,大王知道了嗎?”秦王裝模作樣地說:“我是聽說了,可是卻不太清楚。”馮諼說:“齊國能夠有今天,全仗著孟嚐君。如今齊王聽了謠言,革了他的官職,收回了相印。以怨報德地對待孟嚐君,孟嚐君當然也怨恨齊王,大王趁著他怨恨齊王的時候,抓緊時間把他請來。如果他能夠給大王出力,還怕齊國不來歸附嗎?齊國一旦歸附,天下可就是秦國的了。大王如果現在打發人用車馬帶著禮物上薛城去請他,還來得及。萬一齊王反悔,再拜他為相國,齊國可就又要跟秦國打起來了。”
這時候正巧樗裏疾死了,秦王正要找人才,就聽從了馮諼的勸告,打發使臣帶了十輛車馬,一百斤黃金,用迎接丞相的儀式到薛城去迎接孟嚐君。
馮諼來不及去報告孟嚐君,就急急忙忙地一直到了臨淄,求見齊閔王。他對齊閔王說:“齊國跟秦國是勢不兩立的兩個大國,誰要是得到人才,誰就能夠號令天下。我在路上聽說秦國暗中去拉攏孟嚐君,打發使臣帶了十輛車馬,一百斤黃金,用迎接丞相的儀式上薛城去請他。要是孟嚐君真的當上了秦國的丞相去號令天下,臨淄、即墨不就危險了嗎?”齊閔王還真沒有想到這一點,焦急萬分地說:“怎麼辦呢?”馮諼說:“不能再耽誤了,趁著秦國的人還沒到,趕緊先恢複孟嚐君的官職,再加封給他一些土地,孟嚐君一定會樂意,他做了相國,難道說秦國沒得到大王的同意,就可以隨便接走別人的大臣嗎?”
齊閔王答應重新重用孟嚐君。可是他嘴裏雖然是答應了,心裏頭還有點疑惑。他暗中打發人到邊境上去打聽秦國的動靜。派去的人剛到邊界上,就看到來了一隊人馬,一問果然是來接孟嚐君的。他就連夜趕回臨淄,向齊閔王報告。齊閔王連忙吩咐馮諼帶了節杖去接孟嚐君來做相國,另外又封給他一千戶的土地。等到秦國的使臣到了薛城,孟嚐君已經官複原職了。秦國的使臣白跑了一趟,而秦昭襄王隻怪自己晚了一步。
早已散了的門客一聽說孟嚐君又當上了相國,於是爭先恐後地又都回來了。孟嚐君跟馮諼說:“哼!他們還有臉來見我?”馮諼說:“人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倒不如好好地招待他們!”孟嚐君向馮諼拜了一拜,說:“先生的話沒錯。我就收留他們。”
孟嚐君官複原職以後,秦昭襄王接連打敗了韓國和魏國,占領了好幾百裏土地,就認為秦國不應該再跟其餘的六國平起平坐。七國的諸侯都稱為“王”,怎麼能夠分別出來呢?秦昭襄王要把“王”改稱為“帝”,可是他又不敢單獨行動,於是就在公元前288年,打發使臣到齊國去,請齊閔王也稱為“帝”:秦王號令西方,稱為“西帝”;齊王號令東方,稱為“東帝”。這樣秦國和齊國就能平分天下了。齊閔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猶豫不決,就問孟嚐君。孟嚐君說:“諸侯沒有不恨秦國的,大王千萬別跟他一塊幹。”
過了一個月,秦國又打發使臣來約會齊國一塊去打趙國。可巧蘇秦的兄弟蘇代從燕國到齊國來。齊閔王問他對於改“王”為“帝”和進攻趙國的意見。蘇代說:“秦國隻請大王稱帝,本來是尊重貴國。不答應呢,得罪了秦國;答應呢,可就得罪了諸侯。我想還不如答應秦國所給的‘帝號’,可暫時不要公開稱呼。先讓秦國稱帝,如果秦國稱帝之後,諸侯不反對,大王再稱‘帝’也不晚。說到去打趙國,實在沒有理由。趙國離秦國近,離齊國遠,大王要是幫秦國去打趙國,即使打了勝仗,得到土地也是秦國,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要打還不如去打鄰近的宋國。宋王無道,宋國的人都管他叫‘暴君’。大王要打宋國,一來有征伐暴君的名目,二來有擴展土地的好處,這是一箭雙雕的事情。”齊閔王讚成蘇代的話,接受了帝號,不過沒有公開使用,準備去打宋國的暴君。後來“東帝”、“西帝”的稱號用了兩個月,就都取消了,仍然恢複了“秦王”、“齊王”的稱號。
狡猾的豺狼,逃不過獵人的眼睛。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jiào
叫化三年,懶做皇帝。
叫化三年懶做官。
叫化子手裏無棒受狗欺。
叫化子不嫌陳稀飯,餓老鴉不嫌臭泥鰍。
叫化子剛有飯吃,就苛待要飯的。
叫化子也有三日過年。
叫化子勿留隔夜飯。
叫化子沒有隔日糧。
叫化子聽碗響,螞蝗聽水響。
叫化子還要打出三碗冷粥來。
叫化子命窮,出門撞著南風。
叫化子要飯看門麵。
叫化子留不到隔夜食。
叫化子倒嫌飯餿。
叫化子討米,也要有掛袋子的地方。
叫化子撿到一句話,三年丟不下。
叫化子嘴多,抱雞婆屎多。
叫化子餓成的,有錢人榨成的。
叫化子五種懶人變。
叫啞子傳話,叫瞎子引路。
叫得歡的蟈蟈沒肉。
叫喚的鳥兒不長肉,好鬥的公雞不長毛。教場壩中出烈女,強將手下無弱兵。
教門徒弟打師父,未出山門殺和尚。
jiē
接官容易送官難,請神容易送神難。
接客雨,送客風。
接人錢財,與人消災。
接官不送官。
接交官吏多,王法管不著。
接著吃,打著還,跟著碌碡過個年。街門八字開,銅錢送上來。
街上油嘴子,離不了鄉下泥腿子。揭了山皮,餓了肚皮。
揭底就怕老鄉親。
jié
竭澤而魚,後不得魚。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比喻隻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果,或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有餘地。
出自《呂氏春秋》:“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晉文公和楚國在城濮(今山東省濮縣南)展開大戰,楚國的兵力比晉國的強厚。文公問狐偃道:“楚國兵多,而我們少,我們如何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講究禮節的人,不怕麻煩;擅長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用欺詐的方法就行了。”文公把這話告訴了季雍,季雍當然很反對,可是在當時的情勢之下,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他隻好同意了,隻是說:“把池塘裏的水抽幹了來捉魚,怎麼會捉不到呢?但第二年就沒有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木燒光了打野獸,怎麼會打不到呢?但第二年就沒有野獸可打了。現在雖然可以勉強使用欺詐的方法,可是以後就不能再用,因為這並不是長遠的計策!”
捷足先登。捷足先登
“捷足先登”說明走路或做事快的人先達到自己的目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在中國曆史上,秦朝的暴政是非常厲害的,焚書坑儒,橫征暴斂,民怨沸騰。到了秦末,各地英雄豪傑揭竿而起,爭奪天下。劉邦手下大將韓信打敗了齊王田廣,占領了臨淄,平定了齊地。這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今滎澤縣西南),為了防範韓信叛變,便派張良去立韓信為齊王。韓信有個叫蒯通的謀士勸韓信背叛劉邦,聯絡項羽,三分天下,然後統一天下,但是韓信不願意這樣做。後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他便暗中聯絡駐兵在巨鹿的陳狶妄圖推翻劉邦。劉邦帶兵去打陳狶,而韓信也因陰謀泄露,被呂後用計謀殺死。臨死之前,韓信感歎道:“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策,以致死在婦人臨死之前,韓信感歎道小子之手!”劉邦打敗了陳狶回來,得知了這件事,要煮死蒯通。蒯通大呼冤枉,並且對劉邦說:“狗總是向著不是它的主人的人狂叫。那時我隻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你,而秦朝失去帝位,天下英雄都在爭逐,唯有才能高而跑得快的人才能先勝利。天下紛亂,誰都想做你所做的事,你能把所有的人都煮死嗎?”劉邦覺得蒯通說得很有道理,便赦免了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