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有一個人叫張融,字思光,生活很儉樸,才華十分出眾,頗得齊太祖(蕭道成)器重。蕭道成在當皇帝之前,常常與張融交往、談笑,他每當見到張融時常常笑著說:“你這種人才,世上不能沒有一個,但是也不能有二個。”蕭道成即位以後,親手寫了一封詔書,賜給張融一件衣服,說:“看你穿的衣服又粗又舊,可知你向來很有胸懷和修養。然而,你與人交往時穿得如此破舊,也辜負了朝廷對你的期望。現在,我送給你一件舊衣服,是我以前穿過的。它雖然是舊衣服,但比新衣服更有意義。這套衣服雖然是我穿過的,我已叫人按你的身材進行了剪裁,你穿上一定會合適。同時,送給你一雙鞋。”
量體裁衣,量牛使車。
量米下鍋細打算,常將有時比無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良心隔肚皮。
良心放一邊,討價討上天。
良心不死於道路。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良言難勸驢性人。
良醫之門疾者多。
良醫的兒子死在病,良巫的兒子死在鬼。
良馬比君子,畜牲也是人。
良玉不琢。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書即良友,始終不可離。
良駿敗於拙禦,智士躓於暗室。
liǎnɡ
兩個人不能吃一個梨。
兩手雙肩,勝過黃天。
兩人一心,有錢買金;一人一心,無錢買針。
兩人養馬瘦,兩人養船漏。
兩頭不收禮,難為抬食盒的。
兩年食三年的糧,三年困兩年的床。
兩富夾一窮,想窮也不能窮。
兩硬必有一傷。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兩國相爭,各事其主。
兩好合一好,一世合到老。
兩起鼓做一起打。
兩臉無肉,愛財不足。
兩股子鬆,三股子緊。
兩弟兄吵了架,還是一心對外。
兩弟兄分了家,耗子都不準過界。
兩天口糧吃三天,粗米淡飯度荒年。
兩眼並不觀河水,一心隻望跳龍門。
兩耳不聽心不亂。
兩耳垂肩,貴不可言。
兩耳貫風,賣地祖宗。
兩耳兜風,惡過雷公。
兩座山難到一塊,兩個人能到一起。
兩座山難碰頭,兩個人沒有不碰頭的。
兩牛一般大,一牛兩牛價。
兩好並一好。
兩肩膀扛著一張嘴。
兩鍋費柴,一鍋費米。
兩腳踏得牢,不怕大風搖。
兩腳站實地,不怕大風起。
兩腳不會移,隻要五加皮。
兩腳忙忙走,隻為身和口。
兩腳莫踏兩隻船。
兩家合船漏,兩人合馬瘦。
兩稀一千,糠菜兩摻。
兩個錢的不和一個錢的說話。
兩把鋤頭一把鍬,不如懶牛伸下腰。
liànɡ
量大福大,心寬屋寬。
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
量入為出。
量力砍樹,量才辦事。
liáo
潦倒挨得打,沒飯忍得饑。
liào
料人料不著,料的四隻腳。
liè
劣客難看待。
劣馬不打自驚。獵人要豺狼的皮,決不是活捉來養著。
獵人家的小狗不怕虎。
烈風暴雨不終朝。
lín
鄰舍好,無價寶。
鄰居是杆秤,眾人是聖人。
鄰居合得好,猶如穿皮襖。
鄰家鄰家,除了一姓,就是一家。臨渴去挖井,神仙也不行。
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臨凶不凶,臨險不險。
臨財勿苟得,臨難勿苟免。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臨到人們燒香,佛爺掉過臉去。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臨老學吹笛,吹得眼翻白。
臨老學繡花,心巧手不巧。
臨渴掘井,屎脹挖坑。
臨渴掘井,不死發昏。
臨夜雨,落個米。
臨時打鼓臨時舞。
臨時上任馬撒屎。
臨上轎現紮耳朵眼。林中哪有不彎樹,世上哪有完美人。
林中不賣薪,湖上不賣魚。
林帶林網,賽過鐵壁銅牆。
林鳥以朝鳴,水鳥以夜咻。
林繁則匠人,珠美則蚌裂。
línɡ
淩炸別怕,狗咬別跑。靈人不要重講,響鼓何必重敲。
靈人看一眼,癡人看到晚。
靈丹妙藥,治不好該死的病。伶人一撥三轉,愚人棒打不回。零錢湊整錢,到時不作難。
零錢怕總數,總數怕零拿。
零碎花錢,成塊算賬。
lǐnɡ
領不讓分,衣不讓寸。
lìnɡ
另紮台子另唱戲。令出如山。
liū
溜牆根,背草垛,長大不是正經貨。
溜的有錢的,怕的會拳的。
liú
劉備招親,弄假成真。留點尾巴,撣撣蒼蠅。
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
留些餘地擔待人,退後一步自然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沒處下金鉤。流不盡的水,積不完的肥。
流淚眼偏逢流淚眼,斷腸人適遇斷腸人。
流水不臭,臭水不流。
流水下湍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流水無情。
落花流水
本指殘春時的景象,後多用來比喻衰敗零落的情形或哀愁無奈的情緒,打敗仗後的狼狽狀態。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
趙匡胤陳橋兵變稱帝建立北宋,幾年後滅掉南唐,唐後主李煜被俘後安置在一處冷宮裏,亡國後的李煜憂鬱消極之餘寫了一首《浪淘沙》。裏麵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後人根據此名引申出“落花流水”的成語。
後來,一般人都以“落花流水”比喻衰敗零落的情形,舊小說中更常用它來形容吃了敗仗的狼狽狀態,例如《紅樓夢》第四回:“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將馮公子打了個落花流水。”
有時,人們把“落花”和“流水”分別比作一個有意,一個無情的雙方,說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就成了另一個意思、另一句成語了。這句成語,最早見之於文字的,大概要算是宋代詞人賀鑄的《南柯子》中的兩句:“有恨花空萎,無情水自流。”在舊小說和戲曲中,引用這句成語的很多,一般都用它來比喻單相思。有時也用它來表示對不義之人的不可信賴。例如京劇《捉放曹》有這麼一段戲:曹操多疑,竟把好意款待他的呂伯奢全家殺害。當他發現錯殺了好人的時候,還要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心想:原來這是個“不義之人”,怎能信賴和跟隨他。於是他偷偷離去,臨走,唱道:
這是我陳宮作事差,悔不該與他走天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liǔ
柳枝不為雪折。
柳木城隍,用不著檀香木的小鬼。
柳樹當年不算活。
liù
六十年風水輪流轉。
六十歲成親,八十歲做壽,還有二十年好風光。
六十光雙手,七十封隻口。
六十勿借債,七十勿過夜。
六國販駱駝。
六親同命。
六旋在塘,家敗人亡。
六臘月不出門的好比活神仙。
六臘月不出門是神仙。
六臘月不行兵。
六臘月不搬家。
六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
六月勿借扇。
六月不登樓。
六月日子好吃新。
六月裏傷風嚇老公。
lónɡ
聾子不怕炮,瞎子不怕刀。
聾子配頭多,瞎子對頭多。
聾子不怕雷,瞎子不怕觸人牛。
聾子好打岔,啞巴好說話。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雞無糧天地寬。
籠內之雞,網內之魚;要吃張口,要殺開刀。
籠牢犬不入。
籠子裏的鳥叫得越好聽,主人越不給它自由。龍遊滄海虎歸山。
人文初祖與神龍的交融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我國南方的水鄉澤國有一個以龍為圖騰的百越族,他們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競渡,以祭祀龍圖騰。在祭祀過程中,人們用“五彩絲係臂”,並斷發文身,以顯示自己是龍子的身份。
百越族圖騰的龍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呢?在神話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的動物。它的長相奇特,很像各種動物的大集合。
龍的身體修長,體表像蛇一樣有麟片,它的角像鹿一樣,耳朵像牛,嘴上有兩條像蝦一樣的須,也有又大又凸的圓眼睛,還擁有長得像老鷹一樣的爪子,老虎一般的腳掌,背上有魚鰭,嘴裏含有一顆珠子。
宋代羅願作的訓詁書《爾雅翼》形容龍的外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