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不如雞。

龍行一步,百草沾恩。

龍行有雨。

龍怕揭鱗,虎怕抽筋。

龍歸晚洞雲猶濕,麝過青山草木香。

龍眼識珠,鳳眼識寶,水牛眼識稻草。

龍虎相鬥,必有一傷。

龍無雲不行,魚無水不生。

龍一條勝過蝗蚓一畚箕。

龍川不可住,羚魚不可養。

龍窩雖好,狗洞長成。

龍掛不過時,海旋不過三。

龍頭不要蛇尾。

龍行熟路。

龍口奪食,顆粒還家。

lóu

樓上受煙,樓下受水。

lòu

露臀雞有肉,單身仔有錢。

露多大的臉,丟多大的人。

露多大臉,現多大眼。

lú

爐子冒煙笤帚扇,缸裏沒水無人擔。蘆葦想當青鬆,總怨自己沒有長在山峰上。

lǔ

櫓檣雖大隨人轉,秤錘雖小壓千斤。魯班門前弄斧,孔夫子門前賣經。

魯班小傳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等。魯班生於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詳。

魯班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手工業工匠和傑出的發明家。相傳他在機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築等方麵有多項創造發明,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兩千多年以來,他一直被土木工匠們視為“祖師”,受到後人的崇敬。

魯班出生在魯國一個世代以工匠為生的家庭。家庭的影響和熏陶熏陶:長期接觸的人對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生好的影響。,使他從小就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手工工藝、土木建築等古代工匠所從事的活動。長期的生產實踐和他本人不斷地努力,使魯班逐漸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麵技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當時有名的能工巧匠。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隻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累得精疲力盡精疲力盡:形客身體非常疲乏,沒有一點力氣。,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huánɡ)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幹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作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請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隻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

魯班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發明創造了多種簡單機械裝置。如魯班曾對古代的鎖進行了重大改進。鎖在我國奴隸社會的周代就已經出現,其形狀像一條魚,構造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差;經過魯班改進後,其形狀、結構均有較大變化,鎖的機關設在裏麵,外表不露痕跡(hén jì),隻有借助配好的鑰(yào)匙才能打開,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能夠代替人的看守。魯班曾用竹子做成一隻木鳥,能夠借助風力飛上高空,長久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魯班曾製成機動的木馬車,這輛木馬車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魯班曾製作了一種稱之為“機封”的裝置,可以用機械的方法進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們對此很佩服,但由於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能得到實施。

古書記載,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石刻地圖。傳說有一次,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當他還沒有雕成時,就有人看了譏笑道,你刻的鳳凰一點都不像,腦袋不像腦袋,身體不像身體。魯班聽了非常生氣,但並沒有灰心喪氣灰心喪氣:喪失信心,情緒低落。和停止工作,他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他人的諷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經過他的不懈(xiè)努力,最後終於將鳳凰刻成。他刻出的鳳凰栩栩如生栩栩(xǔxǔ)如生:有生氣,像活的一樣。形容文學藝術形象塑造得鮮明逼真。,非常逼真,贏得了眾人的讚譽(yù),那些曾經譏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刻苦精神。他曾製作了安裝門環的底座,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傘就是由她發明的。她看到魯班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子,經常是風吹、雨淋、日曬,沒有什麼東西遮擋(zhē dǎnɡ),很是辛苦。於是她決心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經過開動腦筋,反複試驗,她終於做成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這樣不論走到那裏,也不論是刮風下雨,都不會受到風吹雨淋的襲(xí)擊了。直至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關於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和傳說很多很多,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這些傳說和故事雖然不一定全部真實,卻表達了人們對魯班的敬仰和懷念,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人們視為技藝高超的古代工匠的化身,成為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征。

魯班發明鋸

相傳在2000多年以前,有一個技藝高超的工匠,叫魯班,他會蓋房子,造石橋,會用石頭雕刻各種野獸。人們說他用木頭做的小鳥兒會扇動著靈巧的翅膀飛向空中。有一次,國君要他負責修建一座大宮殿,並且必須限期完成,否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

接受任務後,魯班抓緊準備一切用料。這個工程需要大量木材,他就召集起他的許多徒弟上山采伐。當時沒有鋸,隻能用斧子砍,一天到晚,山嶺上響著罌理鋼鑽的伐木聲。

幾天過去了,徒弟們累得腰酸胳膊痛,可是砍倒的樹卻東倒西歪的沒幾棵。

魯班心裏十分焦急。他怕到時候,木料供應不上,不能按期竣工,不僅自己要受到國君的處罰,還要連累徒弟們。

“想個什麼辦法才能加快速度呢?”魯班絞盡腦汁地想。

這天清早,他又心事重重地到山上去察看。

山路陡峭,草木茂盛。他用手攀著樹枝,雜草,吃力地向上爬。爬著爬著,腳下一滑,差點摔倒。他立即抓住身邊的茅草,不料,他的手竟被握著的茅草劃得火辣辣地痛。伸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