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龍多不下雨。
龍多不治水。
龍多四靠,不旱就澇。
龍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龍多扛過雨,崽多餓死爹。
龍多了旱,人多了亂。
龍多不喜水。
龍多擱起雨,子多擱起爺。
龍多主旱,媳婦多了晚做飯。
龍弓假鳥槍。
龍門跳,狗洞鑽。
龍門要跳,狗洞要鑽。
龍是龍,鱉是鱉,喇叭是銅鍋是鐵。
龍遊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龍爭龍,風爭鳳,王八爭的是龜公。
龍脫氣,象脫骨。
龍生龍子,虎生虎兒。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麻雀生兒鑽瓦縫。
龍生龍,虎生虎,好籽易出土。
龍生龍,鳳生鳳,賊生兒子挖壁洞。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豹子下河不如狗,鳳凰
代表和平與希望的鳳凰
鳳凰也叫做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與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總稱為鳳凰,常用來象征祥瑞。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有著一身無與倫比、光輝燦爛的羽毛。鳳凰一般在太平盛世才會出現,因此常常有帝王將是否出現鳳凰當成上天是否認為自己是聖賢之君的方式。
據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鳥》的注解,鳳凰的特征是:
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先秦重要典籍《山海經·圖讚》中說,鳳凰身上有五種像字紋一樣的圖案:
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其種類繁多,不同的種類其象征意義也不同。傳說中鳳凰共有5類,分別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鵷鶵、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
鳳凰也叫“不死鳥”。這是因為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複始,鳳凰獲得了永生。
鳳凰不僅能夠死後再生,相傳也能知天下之治亂興衰,是我國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古人曾分出5個等級,以鳳凰的5種行止標誌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曆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和“百鳥朝鳳”當成盛世的象征。
我國的“五帝”之首黃帝也期盼過鳳凰的出現。我國雜編古籍《韓詩外傳》記載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
天老是黃帝的輔臣,相傳他見多識廣,熟悉各種祥瑞之物。於是,他為黃帝描述出的鳳凰,也就成了後人對鳳凰的最初的印象:
夫鳳之象,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
天老不但描繪了鳳凰的長相,還告訴了黃帝鳳凰送來祥瑞的5種現象。黃帝馬上反省了自己:“原來是這樣!以我的所作所為,怎麼配得上鳳凰出現呢!”於是,黃帝便穿上黃袍,戴黃色冠冕,祈求鳳凰的到來。
沒多久,鳳凰便遮天蔽日飛來。黃帝叩頭再拜,說:“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凰便棲於黃帝宮殿東園的梧桐樹上,以竹為食。
其實,黃帝見到鳳凰的傳說在河圖洛書之前就有。據說有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圖放到他麵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6個字。
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裏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征兆。
與《韓詩外傳》記載相近的,亦有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3大部落,72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製定一個統一的圖騰。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這就是龍。
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的妻子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製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製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
造字的倉頡替這兩隻大鳥取名叫 “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曆。
我國文化對鳳凰的崇敬從文字演變上也可以看出來。在甲骨文中,“鳳”與“風”兩字是同一個字,其字形是一隻頭頂“辛”形符號的飛鳥。
我國古代的東夷族崇拜鳥,舜帝時期就以鳥為官名。但這個“鳥”的實質指的是與雨水有關的風,也就是鳳。盡管不一定有風就有雨,但雲雨必須依靠風來行走天下,風是輸送雲雨的自然力量,因此同樣會被渴望雨水的古人所崇拜。
由於風沒有具體形象,無從刻畫其形狀,聰明的古人便借用飛鳥的形象來描述風。自然中的“風”與鳥類的“鳳”有4點相似之處:
其一,鳥善鳴,風也善鳴,風是許多自然聲音的創造者。其二,風與鳥都會移動;其三,有些鳥為候鳥,季節性遷徙,風也有季節性。其四,鳥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方,突然飛起,轉眼消失,風也是來無蹤去無影。
所以,甲骨文“鳳”或“風”字表示這樣一個概念:其一,它供天驅使;其二,它的聲音是拂過耳旁的風聲;其三,它的形象類似於飛鳥,來去無蹤;其四,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行雲布雨。
風既有柔順的一麵,也有威猛的一麵,柔則清涼拂麵,怒則飛沙走石、毀屋折樹,而鳳凰作為百鳥之王,可以象征祥瑞,也是上天旨意的傳達者,同樣值得敬畏。
由於鳳凰是百鳥之王,因此常常也用來象征女性中的傑出人物。我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相傳在她出生之後,曾有條烏龍搖頭擺尾地向西山飛去;幾乎是同時,一隻鳳凰也伴著彩霞飛來,在東山頂上長鳴一聲,然後向北方飛去。這叫龍鳳呈祥,是出貴人的預兆。
廣元城中的鳳凰山上坐落著一座鳳凰樓,高42米,樓閣14層,與鳳凰山連成一個整體,遠看形似一隻鳳凰回首。到夜間,樓閣上彩燈通明,又恰似一隻閃閃發光的金鳳凰,被譽為“川北第一樓”、“川北明樓”。
這座鳳凰樓也與女皇武則天有關。據說,624年武則天出生時,有一隻鳳凰繞房一周,然後向東山飛去。武則天的父親當時是利州都督,馬上將東山更名為鳳凰山。
武則天在14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宮為才人,因此鳳凰樓隻修了14層,而且鳳頭回望南方,象征武則天想念家鄉。唐高宗繼位,武則天執掌朝政42年,因此這座鳳凰樓高42米。
鳳凰樓的風格既古樸典雅,又富麗華貴。它遠眺恰似鳳羽,色澤金黃光亮。樓內梯步呈方形,盤旋而上,直至樓頂。樓層分南北錯落各半,因此,從樓裏下部仰視,鳳凰樓則是25層。
從外麵看,那自上而下逐漸由北而南翹起的簷角,形成既往北飛、又回首南望的美姿,給人以靈動飄逸的感覺。象征著武則天雖北入唐宮,卻又難舍故鄉蜀地之意,是造型獨特,宏偉壯觀的天下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