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門窗關得嚴,煤氣把人纏。
門前無債主,家中無病人。
門前一枝桃,淘氣淘不了。
門前有樹好遮蔭,房後有樹好隱身。
門前有株桃,討氣討不了。
門前有樹招鴉鵲。
門前放的討飯棒,骨肉至親不上門。
門前栽樹,屋後栽桑。
門前有了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有了討飯棍,骨肉
之親不上門。
門前不栽椿,屋後不栽槐。
門前要個抓錢手,屋裏要個聚寶盆。
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官。
門裏出身,強人三分。
門裏掉不過扁擔來。
門神爺不拿鬼。
門神秦瓊和尉遲敬德
大約元代以後,秦瓊、尉遲敬德作為門神中的武門神被人供奉祭祀。事實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人卻是唐代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秦瓊就跟隨李世民先後鎮壓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路義軍,為唐太宗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曾派使者賜予金瓶以示褒獎。
之後,秦瓊又因戰功多次受到獎賞,先後拜為秦王右統軍,加授上柱國。後又封為翼國公,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秦瓊不僅在唐太宗朝創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唐太宗朝內部鬥爭的“玄武門之變”中,堅決站在李世民一邊,為李世民當太子奪皇位掃清了道路。
626年6月,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被立為太子,8月接王位,改年號貞觀,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瓊也因有功,拜為左武衛大將軍,賜給七百戶的封邑。
尉遲敬德作為唐初大將,自歸附李世民後,憑借高超的武藝,多次冒險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門事變中,尉遲敬德還救了李世民之命,令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可謂力挽狂瀾。
尉遲敬德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征那樣的大批棟梁之材。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敬德,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在性格上,尉遲敬德純樸忠厚,自歸李世民之後,從無二心,為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正因如此,後人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作為門神,畫圖流傳。
關於這兩位武將成為門神的來曆,民間也有傳說。
唐開國初期時,城中有位著名的風水師名叫袁守誠。他生得相貌稀奇,儀容秀麗,能知前後,善斷陰陽,不僅自己是神機妙算的八卦學者,還是赫赫有名的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
由於袁守誠的算卦技術非常高超,城中總有人去求他算卦,幾乎是一算一個準。袁守誠還教漁翁在何時打魚能滿載而歸,也能算準涇河中的魚蝦都在何處聚集。這樣一來,就惹惱了涇河龍王。
有一天,涇河龍王化成人形去造訪袁守誠,本想當場發作,卻被袁守誠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懾,於是收了輕視之心,準備向袁守誠問上一卦,羞辱他一番。
袁守誠看了他一眼,說:“你要來算什麼呢?”涇河龍王說:“你給我算算這兩天什麼時候下雨吧。”袁守誠回答說:“雲迷山頂,霧罩林梢。明天就要下雨啦。”涇河龍王不以為然,繼續問:“明天幾時下雨?會下多少呢?”
袁守誠不緊不慢地回答說:“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不屑地說:“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要是明天真的如你所說,我就給你奉上50兩黃金。要是明天沒下雨,或者下雨的雨量和你說的不同,我就砸了你的門麵,毀了你的招牌,你從此離開長安不要再回來算卦!”
袁守誠仍然不緊不慢地回答說:“這個就隨便你了。請回吧,明天雨後再相會。”
涇河龍王離開後,越想越好笑。他覺得自己是司雨龍神,明天會不會下雨,雨量又是多少,連自己都不知道,袁守誠區區一個凡人又怎麼可能通曉天意呢?這場賭賽,自己是贏定了。
誰知,涇河龍王剛回到涇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長安,降雨的時辰與水量居然和袁守誠所言分毫不差。龍王雖然大驚失色,但它性情極剛烈,怎也不肯輕易服輸,那爭強好勝之心讓它暈了頭,竟然決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時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龍王挨到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一個時辰,克扣了三寸八點。雨後,龍王化為人形,徑直去那袁守誠的卦攤前,一口氣將卦攤砸了個稀爛,還要袁守誠立即滾出長安城。
可袁守誠隻是安靜地看著龍王打砸,末了冷笑一聲,說道:“我小小卦攤不值錢,隻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認得你,你不是什麼白衣秀士,你是那涇河龍王,你為了賭氣居然私改降雨時辰,克扣雨量,犯了天條,小心明日在那剮龍台上挨一刀!”
涇河龍王這才慌了手腳,後悔自己一時衝動,連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誠救命。袁守誠歎道:“求我無用,明日午時三刻,你該被魏征處斬,那魏征是當朝丞相,你若能在唐太宗處討個人情,尚有生路一條。”
涇河龍王拜謝袁守誠後,匆匆趕到皇宮,直待到子時,唐太宗李世民入夢之後,它才潛入李世民夢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唐太宗吃了一驚:“你是誰啊,讓朕來救你?”
龍王急切地說:“小臣是長安城外涇河龍王,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下天條,當被陛下的賢臣魏征處斬,因此來拜求,希望陛下救我一命!”
唐太宗見涇河龍王苦苦哀求,心生惻隱,便答應了它:“既是魏征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這才放心,叩謝隱去。
唐太宗李世民從夢中醒轉,思量龍王所托,又不知該怎樣才能阻止魏征斬龍。他想來想去,決定明日將魏征留在身邊一日,不放他出宮門半步,應可救下那龍王。
於是,第二天唐太宗退朝之後,叫上魏征入便殿,先議安邦之策,再論定國之謀,拖到巳末午初時候,見魏征有些坐立不安,唐太宗又命宮人取過棋枰,與魏征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