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燈籠種類上有:字姓燈,就是在燈的一麵是姓氏,另一麵是祖先曾經擔任過的官名。如姓謝是太子少保,姓鄭是延平邵王等。吉祥燈,就是在燈的一麵是姓氏或神的名字,另一麵是八仙、福祿壽三星等吉祥圖案;一般型,和字型燈、吉祥燈一樣,一麵是姓氏、神的名字或吉祥話,另一麵是吉祥圖案;官燈,就是燈上所繪的字和圖,與一般燈相同,不過底是黑色,字是金色。到皇帝禦賜,才能懸掛這種燈籠。
燈籠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我國的燈彩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並充分利用了各個地區出產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製作而成。在我國古代製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
通常來說,元宵燈籠的繪畫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已有的畫,在燈籠骨架做好後裱糊上去;另一種是將素紙直接貼到燈籠的骨架上,再進行彩繪。後一種是很高難的技藝,並且由於是做好後再畫,圖案的清晰與舒張程度效果較好。相對而言,前一種更適宜於在方型的燈籠上適用,後一種則普遍適用於各式燈籠。
就燈籠圖案而言,元宵燈籠特別注意圖案本身的寓意。傳統的圖案有龍、鳳、虎、鬆鶴、花鳥、財神、如意童子、招財進寶等。
如果說繪畫是元宵燈籠的形象,那麼書法則是燈籠精神風骨的載體。人們將對新年的祈望最直接地寫在燈籠的上麵。人們能夠在燈籠上得到愉悅的釋放,特別是居家的人們每日讀著這些美好的祝願,就會幸福而有所追求地活著。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字,展現出我國古老、濃鬱的文化魅力。
與燈籠繪畫一樣,書法也分直接書寫和間接裱糊兩種。但與繪畫不同的是,由於圓球形或異形燈籠做成後的書寫十分困難,一般適用已有的書法比較多,而方形與圓柱形燈籠的書寫就容易多了,在上麵可隨心所欲地寫下自己對新年的絕美憧憬。
除此之外,還有剪紙的燈籠。元宵的剪紙燈籠也是豐富多彩,每類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常見的有三類內容:
一類是以圖案為主的。如剪五穀蜜蜂貼上燈籠,代表“五穀豐登”;剪喜鵲梅花裱飾燈上,稱為“喜鵲登梅”;剪五個娃娃則寓意“五子登科”。
另一類則是以文字為主的。這和燈籠上的書法文字是比較一致的。再有就是圖案與文字融為一體的,將圖案的形象思維與文字的理性思維相結合起來,自然就成為元宵佳節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了。
手工製作燈籠的材料和工序都很簡單。首先製作骨架,紙燈籠比較簡單的形狀是立方體或圓柱體,最好選用可以彎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
然後就是製作燈身。在文房四寶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
書法、繪畫、剪紙,都可以在小小的燈籠上一展風采。燈籠糊好後,還可以用窄條的仿綾紙上下鑲邊,這樣看起來就更為雅致了,很像古式的宮燈。
如果不太擅長書畫,還可以用一張薄紙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樣,再將這張薄紙和深紅色宣紙重疊在一起,用單刃刀片將字跡挖掉。拿掉薄紙,紅宣紙上就出現鏤空的字跡了。用白色宣紙做燈身,紅宣紙糊在裏麵,燭光或燈光從鏤空處映射出來,就可以得到相當不錯的效果。
燈籠的製作,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它那多彩多姿甚至光怪陸離的藝術表現,正是每一時期太平盛世中民間文化活動的真實寫照。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官府都十分重視元宵節,因此彩燈的品種和樣式又都有了新的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為了慶賀元宵節,曾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盞。
後來,燈籠不僅僅局限在節日裏使用,也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後來的燈籠材料,由原來的紙、竹子變成了布、塑膠和鐵線等,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也大不相同了,但是,它象征的意義卻始終沒有改變。
燈籠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發展長河中,它不僅象征著中華文明的燦爛,而且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富強。這種傳統的文化,滲透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底蘊,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正是由於元宵張掛彩燈這一美好習俗的存在,才使得我國古代的燈具仍得以留存於世。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許多地方的街道、建築物、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火紅的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同時綻放出了中華民族的燦爛光彩,簡直照亮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燒酒米做,人心肉做。
燒得紙多,惹得鬼多。
燒蝦子等不著彎腰。
燒蝦等不得紅。
燒香盼買主。
燒香要燒枯廟。
燒香得保佑,燒窯保上天。
燒香一輩兒,落了個光棍兒。
燒香得罪了菩薩。
燒香打倒佛。
燒香不虔心,雨點打背心。
燒香引得鬼進來。
燒香望和尚,一事兩便當。
sháo
勺子無把,兩頭挨罵。
勺子免不了碰鍋台。
shǎo
少了一根竹子,也打得成籬笆。
少了一把米,也得種稻田。
少叫一聲哥,多上十裏坡。
少打油,多買鹽,腰裏少帶零碎錢。
少油少鹽不燒(少)柴,爭米爭麵不蒸(爭)饃。
少收幾粒,多收幾年。
少所見,多所怪,見了駱駝以為馬腫背。
少飲不亂性。
少則樂,無則憂,多則累。
少做缺德事,自有好兒孫。
少管別人事。
少見多怪。
少吃有滋味,多吃傷脾胃。
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多吃一勺,半夜睡不著。
少吃多香。
少吃多餐,病好自安。
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少一刻不生,遲一刻不死。
shào
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日紅。
少年學習記得深,好比石上刻道印。
少年享福如受罪。
少年夫婦老來伴,一日不見問三遍。
少年夫妻,老鼠銜尾;中年夫妻,講情講理;老年夫妻,對
壁歎氣。
少年寡婦,兩條心腸。
少年白頭,老來衣飯不用愁。
少年發胖,土相;中年發胖,財相;老年發胖,福相。
少年食肉,老了食粥。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來做和尚。
少年不積錢,老來叫可憐。
少年不知勤苦學,老來方悔讀書遲。
少年受貧不算貧,老來受貧貧死人。
少年無醜婦,有理打太公。
少年愛妻,中年愛子,老年愛死。
少年人望前,老年人望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