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見蒜,爛一半;梨見梨,爛成泥。

蒜有百益,獨不利於眼。

suī

尿脬打人,臭名難當。

尿脬雖大無斤兩。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雖有神藥,不如少年;雖有珠玉,不如金錢。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雖畏勿畏,雖休勿休。

suí

隨機應變,因時製宜。

隨機應變,因地製宜。

隨機應變

“隨機應變”表示順應時機的變化而靈活應付。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魯肅邀請龐統人見孫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東吳大都督周瑜死後,魯肅接替都督的職務,總統兵馬。魯肅對孫權說:“我是庸碌,沒有才能。誤蒙公瑾(周瑜)重薦,其實我並不稱職。我願推薦一人協助主公(孫權)。”

孫權聽了,異常欣喜,便問這個人姓名。魯肅說:“襄陽,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孫權說:“我早就聽說了這個人。快請來見。”

魯肅邀請龐統入見孫權,雙方施禮畢。孫權看到龐統長著濃眉毛、翹鼻子,黑麵孔,短胡須,相貌古怪,心裏十分不樂意,於是問道:“先生平生所學,以什麼為主呢?”龐統回答道:“何必拘泥於某一項本領,順應時機的變化而靈活應付而已。”孫權問道:“您的才學趕得上周瑜嗎?”龐統笑道:“我的學識與周瑜大不相同。”孫權

一直都很喜歡周瑜,見龐統輕視周瑜,心裏非常不舒服,對龐統說:“先生姑且退下。等到需要先生時,再向您請教。”龐統長歎一聲,告退了。

因地製宜

“因地製宜”比喻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采用適宜的措施。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築城郭,立倉庫,因地製宜。”

春秋末年,楚國的伍子胥逃到吳國受到了吳王闔閭的器重。各路諸侯都想當霸主,闔閭也有這樣的想法。有一次,闔閭問伍子胥:“我想把國家搞得強盛一些,以便爭當霸主,不知你有什麼好辦法。”伍子胥說:“要想使國家富強,並讓遠近國家都服從大王的指揮,要腳踏實地去做。首先,要把城市的防禦工事搞好,將城牆築得高大堅實。其次,要加強戰備,把武器造得又多又好,讓武器庫的刀槍堆得滿滿的。再次,要發展農業,把糧食倉庫充實起來。”

吳王聽了伍子胥的話很高興,他對伍子胥說:“你的建議很好,修築防禦工事,加強戰備,發展農業,廣積糧草,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地去做。”

隨路賣茶隨路歇。

隨嘴方便,順口陰功。

隨錢添脾氣。

隨風兩頭倒。

隨風倒舵。

隨鄉入俗,見機而作。

隨口曲子自來腔。

隨著榔頭砸坷垃。

隨方就圓。

隨借隨還,再借不難。

隨處為家隨處歇。

suì

歲寒而後知鬆柏。

歲朝把笑,萬事皆吉。碎刀刀割的不疼。

碎麻搓成繩,能擔千金重。

sūn

孫悟空有理打太公。

孫子是奶奶的拐杖。

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

孫悟空再變也瞞不過二郎神。

sǔn

損人利己。

損人利己

損害別人以有利於自己。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陸象先傳》

陸象先是唐朝時的官吏。武則天當皇帝時,他的父親陸元方曾擔任過宰相。唐玄宗時,陸象先任益州(今四川省)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陸象先為官主張以寬仁為政,反對濫用酷刑。

有一次,司馬韋抱真勸他說:“你應當適當地使用杖罰,給自己樹立威名,否則,下麵的人辦事就會怠慢,無所懼怕。”

陸象先卻說:“當官的治理政事,依靠理就可以管理得很好了,為什麼要靠嚴酷的刑罰給自己樹立威望呢?幹那種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到好處的事,決不是仁義、寬恕之道啊!”

損人不利己。

損友敬而遠,益友敬而親。

suǒ

鎖得君子,鎖不住小人。

鎖隻防君子。

鎖子不開是鑰匙不對。

鎖口紋,餓死人;眉過眼,使金碗。所交在賢德,豈論富與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