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5

螳臂當車

臂:螳螂的前腿;當:阻擋。比喻勢力單薄,不自量力。出自戰國·莊周《莊子·人間世》。

魯國的名士顏闔來到衛國遊曆,衛靈公聽說他很有才學,便打算聘請他當自己長子蒯瞆的老師。

顏闔聽說蒯瞆非常凶暴,任意殺人,衛國的人對他十分懼怕。對這樣的人是否可以教導,跟他在一起是否會有危險,他吃不太準,因此去請教衛國的賢人遽伯玉。

顏闔把自己對蒯瞆的了解告訴了蘧伯玉,然後問道:“如今大王要我當他的老師,要是我同意了,會很難辦的:如果放任他而不引導他走正路,他一定會繼續殘害國人,給國家帶來危害;如果對他嚴加管束,製止他胡作非為,他就會先來害我。我該怎麼辦呢?”

遽伯玉回答說:“你想用自己的才能去教育蒯瞆,是很困難的。如真的當他老師,應該處處謹慎,不能輕易地去觸犯他,否則會惹來殺身之禍。就像有個人太愛自己的馬了,見有蟲咬馬,便趕緊猛力拍打。結果驚了馬,自己也被馬踢死。所以可以表麵須從而暗地疏乎他。”

遽伯玉見顏闔不住地點頭,便又舉了一個例子:“你知道螳螂嗎?一次我乘馬車外出,看到路上有隻螳螂,不顧車輪正在朝它滾去,卻奮力舉起兩條前腿走來,想擋住車輪行進。它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能勝此重任,結果當然被車輪輾得粉身碎骨。螳螂所以被輾死,是因為它不自量力。如果你也不自量力,想去觸犯蒯瞆,恐怕也要落得個與螳臂擋車一樣的下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撤,不知其不勝任也。)

顏闔聽了,決定不去惹蒯瞆,盡快離開了衛國。後來,蒯瞆因鬧事而被人殺死。

魯班門前耍大斧——別不識趣。

魯班門前問斧子——討學問。

魯班手裏調大斧——得心應手。

得心應手

心裏怎麼想,手裏就怎麼做,形容技藝純熟,運用自如。出自春秋·莊周《莊子·天遣》。

一天,春秋時齊國的齊桓公正在堂上讀書,書聲傳到了堂下正在製作車輪的工匠輪扁耳裏,他聽得不耐煩,就停下來問桓公:“請問您讀的是什麼書?”桓公見他冒冒失失的樣子,心裏感到不大痛快,但還是回答他說:“我讀的都是聖賢書。”

“那聖人還在嗎?”

“當然早已死了。”

“哦,人已經死了,那麼您所讀的,都是古人遺留下來的糟粕羅!”

桓公聽他這樣唐突自己,不由勃然變了臉色,說:“寡人在這裏讀書,你一個工匠有什麼資格隨便議論?我問你:為什麼主人遺留下來的話都是糟粕?今天你講得出道理便罷了,要是講不出道理,我就立即把你處死!”

輪扁則不慌不忙地說道:“大王息怒。臣想根據自己製作車輪的手藝談一點粗淺的想法。譬如用斧子削木做榫頭,削得小了一點,放進卯眼就會鬆滑而不牢固;削得大了一點,就會滯澀而裝不進去。必須不大不小,不寬不緊,才能互相吻合,牢不可動。這種技術,得心應手,口裏說不出來,但自有奧妙存在其間。我不能用話語傳授給兒子,兒子也無法繼承我,所以臣到了七十歲還在靠製作車輪混口飯吃。古代聖人的學問中那些精妙獨到的東西是無法用話語來傳授給別人的,必然隨著他們的死去而消失,那麼您現在所讀的,不是古人無用的糟粕又是什麼呢?”

桓公聽後,無言以對,遂原諒了他的唐突。

魯班皺眉頭——別有匠心。

魯達出家——花和尚。

魯達當和尚——半路出家。

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

魯肅獻計——餿主意。

魯提轄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魯智深出家——一無牽掛。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好大的勁。

魯智深買肉——挑肥揀瘦。

lù

陸相——地貌。轆轤把勒狗——垂死掙紮。路邊打草鞋——有的說長,有的說短。

路邊的長蟲——地頭蛇。

路邊含羞草——見人就低頭。

路燈照明——公道。

路人以目——敢怒不敢言。

路上再見——分道揚鑣。 鷺鷥的脖子——空架一張嘴。

鷺鷥的腳杆——細長。

鷺鷥飛過養魚池——眼飽肚中饑。露水夫妻——不長久。

露水見太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