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tú

圖裏藏匕首——先禮後兵。

先禮後兵

先以禮相待,如不能解決問題,再用武力處理。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魏武帝曹操帶兵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謙立即派人請求劉備出兵解圍。劉備便率領關羽、張飛和趙子龍等一班人馬,衝入曹軍,殺出了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陶謙將劉備請入府衙,取出徐州太守官印讓給劉備,說:“當前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室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甘願將徐州相讓……”

二人推來推去,沒有結果。府吏們相勸說:“今日兵臨城下,還是先商議退兵之計為好,讓位之事可容日後再商量。”

劉備答應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如果他不答應退兵,咱們再和他交戰也不遲,這叫做先禮後兵。”

曹操看完信,罵劉備說:“劉備算什麼東西?膽敢來教訓我!將送信的人給我斬首,全軍上下馬上攻城。”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諫說:“最好別這樣做,劉備遠來救援,先禮而後兵,這是很合乎禮節的,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撫他,鬆懈他們的鬥誌,然後再攻城,徐州城就可以順利地拿下了。”

曹操於是盛情款待信使,又給劉備寫回信。這時,忽然有流星探馬報告說呂布的軍隊已經攻破兗州,正進攻濮陽。曹操頓時大驚道:“兗州有失,我們就無家可歸了,馬上撤出徐州!”

郭嘉又對曹操說:“我們何不就此給劉備賣個人情,就說看在他的麵上我們退軍了!”曹操點頭,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圖窮匕首見——暴露無餘。

圖書館搬家——淨是輸(書)。塗了生漆——不得脫。徒手得劣馬——不嫌。

徒手爬牆——巴(扒)結不上。屠夫當了劊子手——順著血跡往上爬。

屠夫念經——假仁慈。

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屠夫煺豬——眉毛胡子一把抓。

屠戶的心肝——千刀萬痕。

屠戶的賬本——血債累累。

屠家念經——不相稱。

屠龍的技術——派不上用場。

tǔ

土蠶鑽進花生殼——假充好人(仁)。

土搭房子——言(簷)淺。

土地公公——會吃不會動。

土地公公杵銅棍——錢可通神。

土地公公打算盤——神算。

土地公公的兒子——是個神娃。

土地公公掉進井裏——勞(撈)不起神。

土地公公跑到河裏——不守本分。

土地公公遭蛇咬——自身都難保。

土地公死仔——絕妙(廟)。

土地公談戀愛——爽神。

土地喊城隍——神乎(呼)其神。

土地接城隍——慌了神。

土地佬吃窩窩頭兒——當不起大供獻。

土地佬窮素——白跑(袍)。

土地佬打嗬欠——神氣兒。

土地佬的姑娘嫁玉皇大帝——一步登天。

玉皇大帝統禦十方三界

那是在很久以前的上古時期,人們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發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認為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

當時的人們還認為,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政治民的,因此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假如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不祥之兆與災害懲罰。

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地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因此,在商周時期,曆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 祭祀上天。

當道教興起以後,就把天加以人神化,當成有思想有感情的神來拜,並且將之稱為“玉皇大帝”。所以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玉皇大帝的傳說。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個神秘的國家叫光嚴妙樂,管理這個國家的是淨德國王,皇後名叫寶月光。他們都已年過花甲,兩鬢蒼蒼,但膝下無子,因此經常為王位沒有人繼承而憂心忡忡,以至整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在一個月圓星朗的夜裏,皇後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老人慈祥地把一個嬰兒送到了她懷裏。皇後一見嬰兒,欣喜萬分,從夢中猛地驚醒。果然不久,皇後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一個男孩。

王子長大以後,仁慈善良,常為百姓做善事,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國王去世以後,王子繼位。可是過了不久,他就不再熱衷王位了,而是想出外尋仙求道,做一個修道成仙的“真人”。

於是他找來大臣商議,想要把王位讓給大臣中賢明的人,自己去深山中修行。大臣們一再挽留,但他執意要走。大臣們很無奈,但是隻能尊重他的選擇。他一個人來到香岩山中,潛心學道,放棄人世間一切享受,一心用苦行來獲得靈魂的超脫。

他不僅自己求道,還四外去布道傳法,為眾生大開方便之門。有一年,鬧瘟疫。多數人因無藥救治在痛苦的掙紮死去,人們麵臨著巨大的災難,幸存的人幹脆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外出躲避。一時間,哭聲遍野,人們流離失所,人心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