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4

朱元璋火燒敵船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軍進攻盤據在江州的陳友諒。兩軍在鄱陽湖匕展開了水上大戰。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將幾百艘戰船連在一起。因為朱元璋的戰船小,在陳友諒的大船麵前的確處於劣勢。朱元璋手下的將領郭興看見敵船相連,不由地聯想到從前周瑜火燒曹操的戰艦的典故來,於是他提出了火攻的建議,朱元漳聽罷拍手稱妙,當即下令作好準備。

郭興命令士兵紮束很多草人,手持武器,安置在七條船上,並在船上裝滿了火藥。七條“火船”乘東北風順風疾行,飛快地向陳友諒的戰艦駛去,即將進逼敵船時,郭興下令將船中的草人、火藥點燃。七條船頓時變成了火龍,並很快燒著了敵船。

陳友諒的數百艘戰船因為緊緊地連在一起,所以無法逃脫大火的蔓延,很快便被大火吞噬。陳友諒軍燒死、淹死的將士人數過半,朱元璋大獲全勝。

珠穆朗螞峰——獨高天下。

珠穆朗瑪峰上插旗杆——高到頂了。

珠走玉盤——出不了圈兒。蛛線網撈雞蛋——玄乎。

蛛絲網上的蜻蜓——自投羅網。諸葛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諸葛亮助劉備傳為神人

諸葛亮於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8歲喪父,他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當時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來,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諸葛玄就投奔荊州牧的劉表了。

諸葛亮少年時代,曾經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他,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

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

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於是,諸葛亮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好久,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鳴叫?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報告了司馬先生。

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人聽了諸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

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蒙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

司馬夫人反複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年紀小,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

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

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隻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曆曆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從16歲開始念《梁父吟》,後來,他常以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戰國後期傑出軍事家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等名士相信他的才幹。

劉備依附於劉表時,屯兵於新野,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與劉備會麵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隻有臥龍、鳳雛。”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當時的另一個名士龐統。

後來,諸葛亮被徐庶推薦到劉備那裏,劉備希望徐庶引諸葛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幾經周折,最後終於見到諸葛亮,向諸葛亮請教天下大勢。諸葛亮陳說三分天下之計,令劉備聽後大讚,便力邀諸葛亮相助。從此,諸葛亮開始了他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諸葛亮作為蜀國的丞相,盡忠效力。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使得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的確可以與管仲和“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相媲美。

諸葛亮在漢中期間,利用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製宜地采取了一係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保障了劉備北伐軍的物資供應。漢中當地人們生活好了,也招來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了發展,逐步達到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居樂業。

諸葛亮在四川地區深得民心,關於他的故事一直是民間茶餘飯後相傳的首選。在那裏就有很多地方的居民保留著頭戴白布的習慣,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而形成的,後來曆經1000多年之久。

諸葛亮作為著名軍事家,得到了曆代兵家的認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布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三國西晉時期著名史學家陳壽在斷代史《三國誌》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唐太宗李世民與隋末唐初著名將領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唐時也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秦末漢初謀士、大臣張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韓信,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等九位曆代兵家尊享同等地位。

諸葛亮也寫了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我國軍事理論具有一定貢獻。除此之外,他在技術發明上也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過連弩等。

在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中,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西南少數民族首領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隻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就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