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武丁重振商朝

商朝在成湯之後又延續了400多年,由於後幾代國王的昏庸貪婪,使國家承受了超負荷的壓力,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而奴隸的境遇就更加淒慘。有一個叫傅說的奴隸,他才華出眾足智多謀,對國家大事十分關心。但是他平時隻是默默地勞作,從不隨便說話。後來,他認識了一個叫武丁的雜役,二人極投緣。武丁常常在他麵前談起對現實的不滿及世道的黑暗,傅說往往就此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一天,武丁對傅說說:“假如有一天我能做國王,一定讓你作我的近臣。”傅說不以為然地說,“像我們這些人,連自由都不敢妄想,哪裏還談得上當國王呢,你不是癡人說夢吧。”武丁不再說話。

又過了一段日子,忽然傳來國王駕崩的消息,不久,武丁不見了。傅說不明白武丁為什麼不告而別,也不知道他的消失是吉是凶。傅說繼續默默地勞作,在喝斥打罵中過了三年。一天,前呼後擁地來了一群達官顯貴,見到傅說後倒身便拜,就連奴隸主也連連叩首不敢抬頭。傅說恍若夢中,被這一幕驚呆了。接著這些人七手八腳地給他去掉枷鎖,換上了一套華麗的官服,然後將他扶到車中。

傅說在車中顛簸了幾天,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旁邊的人對他說,這座巍峨的宮殿就是王宮,國王正在裏麵等你呢。傅說簡直傻了,他感覺自己路都不會走了。進了王宮,傅說見國王威嚴地坐在王位上,慌忙跪倒在地。這時國王和藹地說:“傅說,抬起頭來。”傅說抬頭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這不是三年前與我朝夕相處的雜役武丁嗎?難道他真的是國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三年前在位的國王小乙是武丁的父親,他耳朵軟,遇事沒有主意,隻聽一班謅媚小人的讒言,對一些忠臣的耿直之言卻不屑一顧。久而久之,身邊圍了一群小人,而那些忠臣則貶職的貶職,放逐的放逐,就連他的兒子武丁也在被放逐之列。小乙當了28年的國王,因病而死,將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交給了武丁。

武丁剛剛即位,根基還不算穩固,但他不甘心讓國家就此衰敗下去,也不情願讓有識之士傅說無用武之地。

一天,武丁設宴,邀請滿朝文武大臣。席間,眾臣暢所欲言,氣氛很活躍。正在大家推杯換盞時,武丁突然栽倒在地。眾臣愕然,忙上前攙扶,並召醫官前來診治。武丁終於醒了,可是目光呆滯,口不能言。一時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議論紛紛。經過醫官的精心治療,武丁雖然還不能說話,但可以上朝接受大臣的參拜。但由於他沒有能力處理事務,不能親口發布詔令,眾臣的請示及彙報便成了一種形式。個別大臣也樂得輕鬆自在,每天應付完武丁就自尋開心去了,有的大臣甚至一連幾天也不見武丁一次麵。

武丁就這樣作了三年木偶國王,大臣們也習慣了沒有約束的生活。有一天,武丁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他昏迷了三天三夜,茶飯不進。醫官忙得滿身大汗也不見好轉。眾大臣站立兩旁,雖然麵露焦急之色,但各懷心事。有的擔心武丁死掉,逍遙的日子一去不返;有的擔心武丁繼續隻在其位不謀其政,使國勢日漸衰竭。就在大家各懷自己的心事時,武丁哼了一聲,蘇醒過來。接著抬手道:“快扶我起來!”眾臣大喜過望:“國王能說話了!國王能說話了!”頓時,整個王宮歡聲一片。

武丁坐起來後,對大臣位說:“我在太華山接受天帝教誨共有三年,在此其間,天帝告訴我要盡心國事,近賢人,遠小人,廢除舊的不利於國家發展的法度。同時還告訴我,在傅岩有一個聖人叫傅說,天帝為了磨煉他的意誌,把他貶為奴隸,此人能助我興國。你們速去把他請回。”然後,武丁命人按照他描述的樣子畫了傅說的畫像,又講述了他所在的地方,限期尋找傅說。

大臣們原本對此事感到奇怪,如今又聽說是奉天帝之命,所以各個誠惶誠恐,對武丁唯命是聽,不久便將傅說接到武丁麵前。武丁當即任命傅說為左相,幫助他處理國家政事。

夜晚,武丁將傅說請到自己寢宮,向他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與自己的打算,希望他在出謀劃策的同時,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以便興國富民。傅說聽了武丁一席話,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表示一生願為武丁效犬馬之勞。同時也提出許多治國興邦的建議,尤其強調禁止屠殺奴隸,武丁一一應允。

第二天早朝,武丁重新任命各級官員,將三年來盡忠職守的大臣提拔重用,將擅離職守的大臣貶職放逐,然後公布新的法製。消息傳開,舉國歡慶。

傅說與武丁的另一賢臣甘盤合作,共同輔佐武丁,推行仁德政治。他施展治國才幹,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農牧業產量大力提高。他加強統治,嚴明法律,使國家一切都井然有序,商王朝人口得到增加,國力逐漸增強,自此,商王朝再次興盛起來。文王識薑尚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能夠赤手空拳同野獸格鬥,曾倒拽九牛,以手托梁換柱而麵不改色。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但是長期的戰爭消耗巨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增添了人民的痛苦。

紂和夏桀一樣,隻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麵;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钜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加重了平民奴隸的負擔,人們抱怨連天,一些諸候國也奮起反抗紂王的沉重剝削。紂王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候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就是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蚮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蚮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日漸強大的周部落,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麵前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湯陰(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聞訊,趕往朝歌求見紂王,卻被入獄扣押。後來殘忍的紂王又將他殺死,將肉做成肉脯,賜給姬昌吃。為救姬昌,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費仲。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又聽費仲說姬昌被囚禁期間並無一句怨言,便很快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隻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薑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我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薑尚一起回宮。老人也未再推辭,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姬昌把薑尚接回去,尊他為師,稱為“師尚父”,又因為薑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薑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麵提倡生產,一麵訓練兵馬,周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就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崇國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裏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