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驅外侮仗義救燕
齊桓公的仁義和度量,使得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山戎部族依舊我行我素,往往南下到燕國北部搶糧搶物,使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燕國當時的勢力較弱,幾次發兵還擊均被山戎兵打敗。被逼無奈,燕國國君燕莊公想到了霸主齊桓公,於是派使臣去齊國請求救援。齊桓公接見了燕國使臣,聽明來意後,同管仲商量,決定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才知山戎早就帶著搶到的人口和財物跑了。管鍾說:“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還會來騷擾。我們不如一追到底,向北追擊山戎。燕國的君主燕莊公又對齊桓公說:“附近有個無終國(今河省玉田縣),與我們素有往來,他們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請他們給我們帶路,一同攻打山戎?”齊桓公立刻派人帶著禮物去無終國求助。無終國也派了一支軍隊前來參戰。
山戎的首領叫密盧,他聽說齊、燕、無終三國聯合討伐,知道打不過,就帶著一些親信和金銀財寶向北方逃跑了。來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齊桓公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傳令不許傷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寬待,很感激齊桓公,他們告訴齊桓公密盧去孤竹國借兵去了。齊桓公決定跟蹤追擊,捉拿密盧,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動亂的隱患。
密盧逃到孤竹國,向國君答裏嗬求救。答裏嗬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前去迎戰齊軍,不料,黃花一出陣就被齊軍打得大敗。黃花逃回去對答裏嗬說:“齊侯率軍前來,不過是要捉拿密盧,與我國毫無關係。不如殺了密盧,與齊侯講和,方能保全我們自己。”另一位大臣則獻計說:“北方有個地方叫‘旱海’,又稱‘迷穀’,那裏茫茫沙漠無邊,路途難辨。如果能把齊軍引入‘迷穀’,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齊侯人馬全軍覆沒。”
黃花聽到這裏動了心眼。於是去殺了密盧,割下了首級,直到齊侯軍中,獻上密盧首級,並稱答裏嗬已經率軍逃跑,自己願歸順齊侯,為齊軍引路,追擊答裏嗬。齊侯見黃花獻上密盧首級,便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著黃花向北追擊。
黃花在前麵帶路,齊侯人馬隨後緊跟。進了沙漠,才拐了幾個彎就找不到路了。茫茫無垠的黃沙,好似靜靜的大海,既分不清東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後左右。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一問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哪裏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奸計。這時太陽已經下山,夜幕籠罩著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風一個勁地刮,凍得士兵直發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怎麼也走不出這個迷穀。這時,管仲猛然想起老馬大多認識歸途,便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穀,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大家死裏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
齊軍走出迷穀,打敗了孤竹國,答裏嗬和黃花被亂兵殺死,孤竹國也就被滅了。勝利之後,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孤竹一帶的土地足有1000裏之多,全送給您吧。”燕莊公急忙說;“那可不敢當。靠您的幫助,我們才保全了國土,現在已經是感激萬分了,哪裏還敢收您的土地呢?”齊桓公說:“您不要客氣了,北部邊疆十分重要,你把它治理好,勿使邊民來犯,向天王納貢,這是我們大家的光彩。再說齊國離這裏這麼遠,鞭長莫及,也管不了啊!”這麼一說,燕莊公就不好再推辭了。
齊桓公班師回國之日,燕莊公親自送行。一路上兩人邊聊邊走,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出了燕國邊界50裏。直到他們分手的時候,齊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禮的規矩,就說:“古往今來,諸侯送諸侯不得送出邊界,我們怎麼能違反規矩呢?”說著就要把這50裏土地割讓給燕國。燕莊公已經得了500裏土地,說什麼也不肯再要齊國的50裏地了,可齊桓公一心要別人承認他是霸主,說話做事既講信用,又守規矩,所以非要燕莊公收下不可。就這樣燕國又得到50裏好地。
諸侯們見齊桓公千裏迢迢親自率軍援救燕國,打了勝仗還不貪土地,沒有一個不從心眼裏服他的。從那以後,齊桓公這個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齊桓公——這位中原霸主的出現在當時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不但減少了紛爭,百姓也得到了安定的生活,為整個中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石碏大義滅親
石碏是衛國的大夫,足智多謀,剛正不阿,很受衛莊公的賞識。兩家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交情不錯。
衛莊公有3個兒子,其中小兒州籲是愛妾所生,莊公溺愛他,對於他的胡作非為從不管教。石碏看不下去,就勸說莊公,莊公卻充耳不聞,時間久了,對石碏產生了反感。
石碏的兒子石厚從小就跟州籲混在一起為所欲為。石碏知道石厚做了壞事,就打他一頓,有時礙於衛莊公的情麵不便深管,因此,石厚跟州籲一起越變越壞。
有一次,州籲指使石厚欺壓百姓,被石碏知道了,於是將石厚捆起來抽了50鞭子,又將他鎖進屋子裏不許出去。晚上石厚跳窗逃了出去,從此住在州籲府中,不再回家。
衛莊公去世,將君位傳給長子公子完。這就是衛桓公。衛桓公生性懦弱,對弟弟的事也從來不管。此時石碏告老還家,不管國事。州籲也毫無顧忌,日夜琢磨殺兄奪位。
一天,衛桓公要到洛邑去,石厚忙對州籲獻計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衛桓公。州籲非常高興,叫石厚領兵埋伏,自己擺酒為桓公餞行。桓公對弟弟的舉動很感激,也斟酒回敬弟弟。不料州籲乘他不注意,抽出短劍刺中他的後心,桓公當時就死了。有石厚的士兵包圍,桓公的人敢怒不敢言。
州籲順利地當了國君,拜石厚為上大夫,州籲的另一個哥哥公子晉逃到了邢國。
雖然州籲對外稱桓公是暴病身亡,畢竟紙包不住火。州籲很怕國內百姓不服,又怕鄰國不齒,隻好找石厚商量。石厚又獻一計,他說如果對鄰國用兵,可以在鄰國樹立威信也可以彈壓國內不滿情緒。至於進攻的國家隻有鄭國最合適,因為其他國家和衛國沒有仇隙,州籲忙問進攻鄭國的理由。石厚說,當年鄭莊公將他的弟弟逼得自殺,他的侄兒公孫滑為報父仇曾向衛國借兵,鄭莊公因此責備過衛國,以此為由攻打鄭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