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管鮑生死之交
鮑叔牙是春秋初年齊國著名大臣。他年輕時與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管仲結為好友。他見管仲氣宇軒昂,相貌魁偉,博學多才,少有大誌,就料定他是治國濟世的人才,所以對他特別敬佩和照顧。
兩人少年時曾合夥做過生意。鮑叔牙見管仲家窮,在分紅的時候就讓他多得一點。同夥有人罵管仲貪財,鮑叔牙就解釋說:“他怎麼會貪圖這點錢?是我見他家窮,故意讓他多分一點。”
管仲曾帶兵打仗,臨陣對敵,常躲在後麵。撤退時又跑在前麵。有人認為管仲懦夫怕死,連他手下的士兵都瞧不起他。鮑叔牙辯解說:“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贍養。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他決不會怕死。”鮑叔牙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愛惜管仲是個人才。管仲見他多方維護自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啊!”
後來,兩人相約去齊國謀生,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沒有兒子,但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叫糾,一個叫小白。按照當時封建世襲製慣例,國王無子,王位可由兄弟繼承。管仲對鮑叔牙說:“齊國將來繼位的國君,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們兩人各輔佐一個,等他們當上國君,我們相互舉薦。”鮑叔牙欣然同意。兩人果然達到了目的,鮑叔牙當了小白的老師,管仲成了糾的老師。
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常常找事責罵大臣。管鮑早料到他不會有好結果,為了避禍,管仲隨公子糾去魯國暫住,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到一個叫莒(今山東莒縣)的小國棲身。周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襄公在宮廷變亂中被殺,齊一時沒了國君。公子糾和小白便爭相返國,兄弟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爭奪王位的殘酷鬥爭。
鮑叔牙得到齊國發生變亂的消息以後,立即請求莒國派兵車百乘護送小白返國。他知道,在齊國王位未定的情況下,兩個公子誰先返國,誰就可以捷足先登當君主。鮑叔牙高瞻遠矚,當初要小白選擇離齊國較近的莒國棲身時,就料到會有這一天。鮑叔牙穩操勝券,率領兵車一路護送小白,日夜兼程,快馬加鞭,直奔臨淄而去。
管仲足智多謀,自然知道搶奪王位的關鍵。但是眼下糾在魯國,齊魯相隔遙遠,要走幾天才能到達臨淄,如果不設法阻止小白返齊,他肯定會先回齊國搶去王位。馬上請求魯國撥給他30輛兵車和駿馬,由他親自率馬先行去攔截小白。魯莊公則親率300輛兵車,隨後護送公子糾回國。
管仲乘著駿馬兵車,猛追快趕,晝夜不停,累得精疲力盡,好不容易才在離齊國不遠的邊境追上了護送公子小白的衛隊。士兵們正在樹林邊休息,埋鍋做飯,小白端坐在一乘兵車上,鮑叔牙緊隨他身旁。管仲見了,連忙跑上去,朝著小白先施一禮,然後問道:“請問公子,你上哪兒去啊?”小白告訴他,要回齊國辦理喪事。管仲說:“公子糾比您的年齡大,有他去辦喪事就行了,您何必急急忙忙趕路呢?!”鮑叔牙深知管仲的用心,很不耐煩地對他說:“管仲,你快回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不必多管。”管仲便偽裝答應,退了下去。但沒走幾步,突然回過身來,彎弓搭箭,瞄準小白就射。小白大喊一聲不好,口吐鮮血,倒在車上。護送人員一齊圍上來保護他,有人甚至哭喊起來。
管仲瞧見這種情景,認定小白一定被他射死了,便放心驅車而去。魯莊公聽說小白死了,立即設宴慶賀,然後帶著公子糾,悠然自得地向齊國慢慢進發。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管仲盡管多謀善斷,這一次對公子小白的生死卻估計錯了。管仲的箭隻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他怕管仲再射第二箭,急中生智,咬破舌頭,偽裝吐血身亡。大家在忙亂中信以為真。管仲在遠處就更看不清了,誤以為他中箭而死。管仲走遠以後,他才睜眼坐起來。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走,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他們便走近路飛快地回到了齊國。
齊國有一些擁護公子糾當國君的人對鮑叔牙說:“您要立公子小白為國君,公子糾回來了怎麼辦呢?”
鮑叔牙說:“齊國不幸,內亂不斷,要有像公子小白這樣賢明的人來當國君,才能穩住社稷。如果魯莊公送公子糾回來當了國君,魯國肯定要勒索財物,齊國本來很窮,如何經受得了?”一番話說得他們啞口無言,連忙點頭稱是,同意擁立小白即位。他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魯莊公率領的大軍,過了好幾天才到達齊國邊境,他聽說小白未死,當上了國君,頓時大怒,命令軍隊向齊國發動進攻。但被齊桓公的軍隊在乾時(今山東淄博市西麵)殺得大敗而歸。
亂後思治,齊桓公打敗了魯軍,初步鞏固了王位,便來考慮如何治理齊國的問題。他問鮑叔牙:“齊國內亂多年不斷,現在才初步安定,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呢?請你多幫寡人策劃。”
鮑叔牙見齊桓公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立即想到了管仲。他們兩人過去曾約定,誰輔佐的公子當了國君,就互相舉薦。他對齊桓公說:“現在確實需要找到一個有才智的賢人來幫陛下治國。”
齊桓公覺得他答非所問,便說:“難道還有比你更能幹的賢人嗎?”鮑叔牙果斷地說:“有,此人就是管仲。”齊桓公一聽說管仲,立即火冒三丈,咬牙切齒地說:“管仲射我一箭之仇還未報,我正想殺他解恨,您卻要我重用他!”
鮑叔牙笑道:“管仲當時正輔佐公子糾,當然要為他爭奪王位著想。您如果重用他,他準會為陛下效忠盡力,管仲的才能,勝我十倍,若能請來輔佐陛下治國,他將為您取來整個天下。”
齊桓公一心要治好齊國,思賢若渴。他見鮑叔牙極力舉薦管仲,沉思了好一會兒,表示同意。於是齊桓公派隰朋當使者去見魯莊公談議和條件:一、要殺死公子糾,二要把管仲交齊國懲處。魯國剛打了敗仗,不敢再戰,隻好全盤接受。魯莊公立即逼公子糾自殺,把管仲囚禁起來,準備送回齊國。
魯國有個謀士叫施伯,聽說要將管仲送回齊國,連忙來見魯莊公說:“管仲是當今的奇才。齊國若用他,準會富國強兵,成為魯國的威脅,不如將他留在魯國為我們所用。”魯莊公說:“那怎麼行,我們不能重用齊桓公的仇人。否則,齊桓公決不會饒過我們的。”施伯勸魯莊公說:“如不用他,就幹脆殺掉,免得齊國重用他,對魯國不利。”隰朋聽說魯莊公要殺管仲,連忙跑去對他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入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你們把他交給我們去處理吧!”魯莊公隻好將公子糾的頭和管仲一起,交隰朋帶回齊國。
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裏了。他一見管仲,如獲至寶,馬上讓人將囚車打開,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並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住下,隨後就帶他去見齊桓公。管仲一見到他,立即跪下請罪。齊桓公連忙扶起來,並虛心向他請教富國強兵之道。兩人談得很投機。齊桓公很快就任命管仲為齊國宰相,甚至稱他為“仲父”(相當於叔父的稱呼)。
管仲在齊國受到重用以後,實行了一係列重大的改革:減輕百姓負擔,整頓政權和軍隊,大力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破格提拔人才。僅用幾年時間,就把齊國變成一個強國,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時代第一個赫赫有名的霸主。
管仲能在齊國施展治國才能,要歸功於鮑叔牙讓賢薦能的高尚美德。他不但在自己受重用的時候,能夠舉薦管仲擔任高於自己的要職,而且在管仲功成名高的時候,急流勇退,不貪戀爵祿和榮譽。有一次,鮑叔牙聽人議論,說管仲的職位不應高過鮑叔牙,便向齊桓公提出辭官申請。第二天,鮑叔牙就悄悄地走了。為了齊國的強盛,他不考慮個人的榮辱毀譽。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成了後世人們交朋友的範例。所謂“鮑管之交”和“管鮑遺風”千古留傳,至今成為美談。齊桓公中原稱霸
國家的強盛與否與一國之主是否英明有直接關係。齊桓公自從作了國君之後,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一心一意為國奉公,將齊國百姓從水深火熱中一點點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