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國人大暴動
周朝傳到第十代國王厲王的時候,國勢已經非常薄弱了。又正逢外族入侵、諸侯國內亂,貢賦減少,王朝的國庫變得很空虛。偏偏新登基的周厲王又奢侈荒淫,揮金如土,使周王室的財政很快出現了危機。
周厲王為了繼續過那種花天酒地的生活,決定增加賦稅。可立什麼名目來征稅呢?這時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給厲王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對一些重要物產實行“專利”。即不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市民百姓,隻要他們采山上的藥,砍山上的柴,捕撈河湖裏的魚蝦,射獵山林的鳥獸,都必須依法納稅。還有喝水、走路也得繳納錢物。這是一種巧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的辦法,不僅遭到老百姓的反對,就是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也覺得很不妥當。很多大臣也紛紛向厲王進忠言,其中有個叫芮良夫的大夫勸告厲王不要實行“專利”。他說,“專利”會觸犯大多數人的利益,引起大多數人的反對。可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一味寵信榮夷公,讓他來負責實行“專利”。
實行專利後,頓時怨聲四起,無法度日。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在當時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碩鼠碩鼠,
無食我黍。
三歲貫汝,
莫我肯顧。
逝將去汝,
適彼樂土。
意思是說,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糧食)。多年來我縱慣著你,而你卻對我們毫不理睬。我們要離開你了,到那充滿自由的樂土去。這表明百姓們對周厲王的強烈不滿情緒。
老百姓們怨恨周厲王,都紛紛咒罵他。大臣召伯虎看到形勢嚴重,就跑到周厲王麵前懇求說:“王上,百姓們實在難以忍受了,‘專利’法再不廢除,就要出大亂子啦!”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派了很多密探去監視老百姓,如果發現有人議論“專利”,咒罵厲王,就抓來殺頭。從此,人們的滿腹牢騷隻好往肚子裏咽,誰也不敢再說出來了。厲王卻以為自己的殘暴統治產生了效果,反而變本加厲地實行殘暴的統治。
厲王搞了三年專利,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都城裏的小貴族、小商人、手工業者聯合起來,衝向王宮,去找厲王算賬。起初厲王還想用王師來鎮壓,可王師中全是些平民百姓。他們見國人造反,很多人也加入進去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周厲王隻好帶了一些隨從,偷偷溜出了王宮。臨走前把太子靖托付給了召伯虎。然後就逃奔到了蠡地(今山西霍縣)。
憤怒的起義群眾找不到厲王,決定找太子去抵罪。他們得知太子被藏在大臣召伯虎家裏,於是就包圍了召公的家,勒令召公交出太子。召公心想:“過去天子不聽我的規勸,才落到這般地步。現在我把太子交出,會不會有人說我是對天子的不忠、伺機報複呢?當初我曾向天子滿口答應保護太子,如若交出,豈不是天大的不義?可是我不交出太子,人們一定不肯答應,怎麼辦呢?”他考慮再三,決定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交給了起義群眾,這才使太子躲過這場災難。因為參加這次暴動的都是居住在國都內外的群眾,故稱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的第二天,周朝的一個諸侯國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率領部隊開到鎬京城。這衛武公又叫共伯和。共伯和率軍到鎬京,本來是前來平叛的,可是當他來到王都,起義群眾已經散去,於是他就率領部隊,駐到了王宮裏。
厲王外逃,不敢回來,太子雖活著,但因為年幼,不能主事,再說他是找了替身才逃了命的,現在暴動剛平,還不能暴露真相。於是召公提議,國事暫由共伯和代理,其他大臣一致同意,共伯和雖然是代理,但實際上行的是天子之職,所以這一年被稱作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我國曆史開始有了準確的年代可以查考。
共伯和執政以後,采納了召伯虎的建議,廢除了厲王時的“專利”法,減少了名目繁多的賦稅,人民得以安生,社會又趨於穩定。
共伯和執政的時期,曆史上稱為共伯和時期。轉眼14年過去了,逃亡在外的周厲王死了,太子靖也已經在召公家裏長大成人了。召伯虎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一天上朝後,他就對共伯和及眾大臣講了真相,大家見太子還活著,一致同意立他為天子,共伯和知道自己不是周室正宗,而且眾怒難犯,也就順水推舟,親自到召伯虎家把太子靖接進王宮,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不久,他就又回到原來的封地,當他的諸侯王去了。新即位的天子,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在位46年,他鑒於其父“專利”失敗的教訓,減輕賦稅,整頓政紀,周王朝一度呈現穩定局麵,史稱“宣王中興”。但在公元前789年,周朝在千畝一戰敗給薑戎,使周宣王的統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周宣王為了補充兵員,清查戶口,嚴格控製逃亡人口,結果引起奴隸和平民的反抗。西周王朝已失去了對社會的控製能力。春秋 中華上下五千年 春秋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周太子平即位,將國都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東周的曆史,史學界習慣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前770年至前476年(周敬王44年),這段時間大體相當魯國編年史《春秋》的紀年,故稱為春秋時期。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諸侯國實力加強,全國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最強諸侯國君主成為霸主,挾持了周天子號令各諸侯國,完全代替了周王室的權利,先後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另一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越王勾踐)五個霸主相繼爭霸的局麵。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進行激烈的兼並戰爭,至春秋末年,春秋初年的120多個大小諸侯國隻剩下原來的1/3了。
春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製向封建製轉變的時期,也是經濟、文化顯著發展的重要時期,產生了管仲、子產等著名的政治人物,出現了孫武等傑出的軍事家以及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等偉大的思想家。
春秋末期,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長期兼並戰爭也改變了大國爭霸的形勢。驪山烽火戲諸侯
周宣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姬宮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對國家大事從來不聞不問,一味吃喝玩樂,派人到處找美女。大臣褒谻(音xiànɡ)勸諫幽王別忘了治理國家,周幽王根本聽不進去,竟命人把褒谻下了監獄。
褒谻在監獄裏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谻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谻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谻家人,叫褒姒。
幽王有了褒姒,見她這兒俊俏,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谻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與她住在瓊台,終日飲酒作樂。可是褒姒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據傳說,褒姒是周室一個宮女的私生女,生下以後,不敢留家撫養,被丟棄在郊野荒地上。幸好有對善良的農村夫婦發現了她,把她養大成人。褒姒長大以後,雖然是個很美麗的姑娘,但自感出身微賤,受世人非議和卑視,心中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平時不苟言笑,形成了一種極端孤僻厭世的冷漠性格。
周幽王為了使她高興,曾用莫須有的罪名,廢掉了他所封的申後和太子,改封她為王後,另立她親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幽王滿以為這會使她感到榮幸和快樂,但出乎他意料之外,褒姒仍是滿臉冰霜,毫無歡快表情,從不開顏一笑。
百般無奈的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大臣叫虢石父,特愛拍馬屁,他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裏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接著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候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太好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隻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