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德為至寶一生用不盡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餘
待足幾時足,知足自足
求閑何日閑,偷閑便閑
浮躁一分到處便招憂悔
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莫對失意人而談得意事
從來有名士不取無名錢
話雖未到口邊三思更好
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克去私心當如斬釘截鐵
養成靜性要似止水澄波
立公心甘做公仆德乃大
去私念不謀私利品自高
立德立言乃是立功之本
群有群享須從群治得來
汲水澆花亦思於物有濟
掃窗設幾要在予心以安
嘔心瀝血育肥校園沃土
耕雲播雨綻開祖國鮮花
竹本無心皮外多生枝節
藕自有竅腹內滿藏情絲
開卷有益知識就是力量
自強不息光陰貴於黃金
學貴有恒切莫半途而廢
才須積累休忘一簣之功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讀萬卷書還須行萬裏路
享百年壽何如作百世師
見落花飛絮莫愁春老色褪
仰翠竹蒼鬆當效節亮風高
丹心一顆千金哪比人格寬
清風兩袖萬貫不移品行貞
讀古人書須處地設身一想
論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聰明人糊塗人少心人易處
文雅話粗野話無情話難聽
心上有天,可以焚香告夜
心中無我,自然與物同春
考古證今致用要關天下事
先憂後樂存心須學古時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憂得其所
後天下之樂而樂樂在其中
一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
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手若浮雲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愛學生應為學生良師益友
尊師長當做師長俊徒佳生
子孫雖愚,書文不可不讀
同誌雖遠,處事不可不誠
同窗共室做學生良師益友
啟蒙開塞為後代排愚淘沙
辭舊歲不忘教育千秋大業
迎新春更想四化宏偉藍圖
掛角囊螢百尺竿頭更進步
懸梁刺股九天雲路競登先
勤為小徑攀書峰必自有路
苦作大舸伐浮海豈怕無邊
富不讀書縱有銀錢身何貴
貧而好學雖無功名誌氣高
學業在專精階梯統由層累
新知經培養功修日久深沉
螻蟻之穴能毀掉千裏長堤
針尖之窟可透過鬥大之風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小疑必問大事必聞才算學生
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便宜
凡是皆緣忙裏錯,且更從容
知事晚事不多事,太平無事
忍人讓人不欺人,方可為人
且靜坐撫良心今日所為何事
莫亂行從正道前途自遇好人
作紅燭為後代點燃智慧之火
化甘霖育桃李澆開理想之花
半點模糊,已耗民財於暗地
一毫偏頗,即推赤子入危途
為人莫戀歡娛,歡娛即是煩惱
處事休辭勞苦,勞苦乃得安康
損人有過,輕人失禮,助人高尚
敗業可恥,守業無能,創業光榮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氣忌躁,言忌浮,才忌滿,學忌淺
膽欲大,心欲細,智欲圓,行欲方
教小子如養芝蘭,此日栽培須務本
願先生毋棄樗櫟,他年長大盡成才
無貪心,無私心,心存清白真快樂
不尋事,不怕事,事留餘地自逍遙
物力艱難,須知吃飯穿衣談何容易
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多
畫虎類犬刻鵠成鶩取法不慎則有悔
教羊牧兔使魚逮鼠任用非人必無功
什麼是做好官,能免士民咒罵,足矣
有何稱為善政,隻求訟獄公平,難哉
視曰民視,聽曰民聽,頭上青天可畏
溺猶己溺,饑猶己饑,眼前赤子如傷
罔違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無怍
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勉力為之,正人心,厚風俗,實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訓迪,勿懈功夫
無事莫生事,有事莫畏事,此之謂解事
有官勿曠官,去官勿戀官,乃可以服官
清廉使算七分人,公生明,要到十分地步
練達能申三尺法,寬濟猛,毋欺五尺兒童
智不求隱,辨不求給,不求名難,行不求異
進莫若讓,勇莫若義,貴莫若仁,富莫若廉
聽訟吾猶人,縱到此平凡,已苦下情遲上達
舉頭天不遠,願大家猛醒,莫將私意入公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時事孔艱,要救得叔世人心,為國家力持根本
嫌疑不避,但勉完粗官職分,與僚屬共勵公忠
遠必自邇,高自自卑,為學在進行,不為中道所阻
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讀書皆有用,要憑全力以求
立品如岩上鬆,必曆千百載風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廈
檢身若璞中玉,經磨數個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寶廟廊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
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幹
妙聯趣事(下)
海寧州幸是青天
浙江海寧袁花鎮上,有一座廟宇叫天仙府,其隔壁有一個尼庵叫菩提庵,多少年來相安無事。
一天,鎮上的兩個舉人忽然異想天開,假托天仙顯靈,某夜夢中告訴他二人:天仙府旁還有一片荒址,不能馬上恢複,是由相鄰的菩提庵中的大檀樹高高聳立,占去了“形勢”。於是,二舉人以此為借口,勒令庵中的尼姑們遷走,要將其房屋及檀樹賣掉,用來在荒址上擴充天仙府。
尼姑們當然不同意這荒唐的意見,一直拖延著。那兩個舉人竟然讓地保到庵中強行驅逐。眾鄉民看不過去,聚集起來打抱不平,專門與舉人作對。
如此相持不下,最終鬧到了官府。
海寧州的州官對此事一清二楚,但他經過草率傳訊,並未深究,糊裏糊塗結了案。
有人為此寫了副對聯:
兩個聰明舉子,托說天仙,把數株檀樹橫胸,菩提庵險成白地
四周愚笨鄉民,率同地保,免一頓筍幹夾肉,海寧州幸是青天
不但以俚語鄉諺(當地人稱挨竹板打為“筍夾肉”)入聯,而且以“天仙”對“地保”、以“橫胸”“夾肉”、以“白地”對“青天”等,無不奇妙,頗見心裁。“菩提庵險成白地”倒是真情,而“海寧州幸是青天”則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了。
官品愈下,文集日多
清代,有個河南鎮平人叫黃釗,字香鐵,以大挑(清乾隆年間定製,四科——嘉慶年間改為三科——考試不中的舉人,由吏部據其形貌應對挑選,一等任知縣,二等任教職。六年一次,使舉人有較寬的出路)任知縣,後又降為潮州教諭(學官,在縣學掌文廟祭祀、所屬生員的教育),著有《讀白華草堂》初集、二集、三集。
當時,有人為他撰寫一副對聯:
七品八品九品,品愈趨而愈下
一集二集三集,集日積而日多
巧用數字,既是寫實,又饒有風趣。
官品愈下、文集日多,未嚐不是好事。
“比翼鳥”與“後庭花”
清代時候,有個叫李芋仙的,性情滑稽,七歲時就善於屬對,尤其有倚馬可待之才。
有一次,他到河南遊曆。當時,有個叫周翼庭的知府住在開封,聽人說李芋仙寫了不少贈伶人(戲曲演員)的嵌字聯,很有些看不起他。李到開封,他問道:“像我的名字,是不是有佳對?”
李芋仙答:這有何難:
在天願作比翼鳥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句子:“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其中嵌“翼”字。
但說完這一句後,李芋仙很久不再開口了。這時,他們身邊已站了不少賓客。在人們的再三催促下,他卻誦起了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到這裏,又陡然而止,站起來走到周翼庭身邊,用手指著他的背後。這時,眾人大笑,都佩服其絕妙,周翼庭本人也笑得捧著肚子彎了腰。
原來,李芋仙的下聯是:
隔江猶唱後庭花
其中嵌“庭”字。眾人笑的是:“後庭”除指後宮、後園外,又指肛門。故李芋仙往周翼庭的背後指。
老婆不怕,歲考何妨
清代某知縣在大堂上威風凜凜,以七品大老爺自居,似猛虎一般;但一回到內宅便成了溫順的羔羊,原來他一貫懼內。
有一天,他與一位生員一起飲酒。酒壯人膽,此話一點兒不假。醉醺醺之際,他出了個句子讓生員來對: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也不怕
句中已透露出老婆比“天”“地”更可怕的情形,不過借此自我解嘲罷了。
生員也有自己的懼怕處,對道:
殺何妨,剮何妨,即便歲考又何妨
在生員看來,歲考是比殺、比剮更難對付的事。
二人都把內心所懼怕之處,借酒力宣泄出來,內不足而外示有餘,難言之隱,一吐為快,也算是一對兒“知己”了。倒是二人的聯對讀來頗有趣味。
彼此同樂,上下皆鬆
清朝時候,直隸樂亭(今屬河北)有兩個大戶人家,一家姓宋,一家姓劉。他們的子弟,雖讀書但也多是一知半解。科舉考試時,則或買通考官,或雇傭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