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回
“陛下。劉將軍已經到了轅門之外,是否讓他覲見陛下?”秦嚴忐忑不安的望了上首的李無庸一眼,小心翼翼的說道。
“刀斧手何在?將劉啟拉至轅門之外,斬首示眾。”李無庸忽然冷冷的說道。
“陛下!”李岩等人大吃一驚,見李無庸連麵都不想見上一麵,就要斬了劉啟,趕緊勸阻。
“不必再勸了,為將者有十戒,當初朕進兵巴蜀時也曾立下軍令狀,今日劉啟不聽軍令,朕又為何斬不得,若今日不殺了劉啟,朕又如何統帥三軍,直搗成都,朕今天要是不殺了劉啟,日後我大唐軍何來軍紀可言,你們又用什麼東西來治軍。”李無庸指著眾人冷冷說道。“你們誰來告訴朕,你們將會靠什麼來治軍?是金錢還是官位。”
“陛下,劉啟將軍是不聽軍令,但是臣以為劉啟將軍還是功大於過。”馬玉忽然說道:“且不說劉啟將軍最後殺了劉秀,單說此次作戰,我軍是有傷亡,但是卻殲滅了劉秀主力,也就是說一夜之間,我軍就破了張獻忠兩座大營,漢防線也就是名不符其實了,從此通往成都的大門為我軍所有,陛下也是領軍之人當知道戰場之上戰機稍縱即失,劉啟將軍正是根據戰場上的形勢變化,果斷的下令了合圍劉秀的決定,也同樣有了今天的成果,所以臣以為劉啟將軍並無過錯。”
“按照你的意思是說他劉啟不但無過,還是有功之臣。朕要是不賞他,恐怕是不合適了?”李無庸如今雙眼通紅,言語間已經越來越嚴厲,仿佛要吃人一樣,大帳人吃了一驚,紛紛祈禱著馬玉千萬不要惹惱了李無庸,君王一怒。可是要赤地千裏地。
“最起碼不能殺一個有功之臣。”馬玉毫不畏懼的盯著李無庸道:“臣在很小的時候,就曾聽祖母說過在宋朝的時候。。每次大將出征皇帝都會授予陣圖,讓這些大將按照這些陣圖來擺陣,然後每次敵人進攻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防守,皇帝什麼時候說進攻就什麼時候進攻;更為可笑的是那些陣圖不過是皇帝自己弄出來地而已,若是將領不按照這個陣圖,就算是勝了。也是有罪之人。臣以為今日劉啟將軍的情況就是那宋朝有些相似,難道陛下想做宋朝地那些皇帝嗎?”
“放肆。”這下李岩忽然大怒道:“吾皇英明神武,豈是宋朝的那些皇帝所能比擬的。陛下也不是不知道戰機的重要性,隻是劉啟將軍不聽軍令行事而已,劉啟將軍固然有功,但是同樣也有過,豈能用功來論過,要是這樣的話。大帳的每個將軍都可以不聽從命令,自己上陣殺敵,我大唐的軍隊不就是成了一盤散沙嗎?哪裏還有什麼戰鬥力可嚴。”
“好了。別吵了。”李無庸忽然冷冷道:“看你們倆一唱一和地,就象演戲一樣,說來說去,還不是告訴朕。劉啟這次雖然有小過,卻是有大功嗎?都把朕當傻。李岩,這戲是你導演的吧!那你且說說如何處置劉啟啊?”
李岩尷尬一笑,拱手道:“臣知道臣的一點小聰明瞞不過陛下,臣以為劉啟將軍違反軍令該斬,但是卻因為劉啟將軍的到來,一下就圍困了劉秀,最後使劉秀全軍覆沒,劉啟將軍更是親自斬了劉秀。所以臣以為功過相互比較,不如罰劉將軍一年俸祿。然後杖責三十。陛下。您以為如何?”
“既然各位將軍都認為劉啟有功,李岩將軍又為他說情。朕就暫且放他一馬。來呀!壓劉啟下去,杖責三十,不可少了一杖。”李無庸揮了揮手冷冷的說道。不一會就聽見陣陣木棍與**相互碰撞的聲音。
“李岩。”
“臣在。”
“三天後朕要回京了,如今這漢防線已經攻破,張獻忠手下的四員大將,一個被我軍殺了,一個被朕擒了,漢防線幾乎是被摧毀了,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今夜或者明日,艾能奇就要退兵了,漢也是我大唐手之物了,朕已經命楊展等將軍三麵進攻了,朕料定漢地戰報一到成都,張獻忠大概就坐不住了,曾英的大軍這個時候應該出了重慶了,張獻忠想由白帝城而入湖北的計劃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殺回漢,然後奪路西走,入甘或者**等等,但是都要經過漢,他不親自統兵前來與我軍決戰!張獻忠乃是一介草莽,不配與朕做對手。昨日看大西政權的裝備可以看地出來,此人輕視火器,你等可以在這方麵下工夫。希望將軍莫要讓朕失望了。”李無庸飛快的說道。
“臣遵旨。”
“不要讓朕再來一次巴蜀,要真是那樣,朕恐怕也護不了你。”李無庸歎了口氣。道:“朕再授你臨機專斷之權,這次西征的將領,你都有權調用,違令者你可以做出你的懲罰。”李無庸想了想又說道:“朕這次隻帶一萬禦林軍上路,其餘的都留給你了,望將軍早奏捷報,朕必然會在得勝門下等侯將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