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陽台上的罪惡1(1 / 2)

一、目擊者

白雲生像以往一樣準時醒了過來,他洗漱完畢,看了一眼鍾,9點50分。他走上陽台,把望遠鏡舉起來,野鴿子還沒飛過來,不過應該很快了。鳥類的行為是很有規律的,而作為一個鳥類學家,白雲生的生活同樣有規律。

河對麵陽台上的男人也在,這個時間,他一般都會在陽台上曬太陽。男人戴著鴨舌帽,看姿勢像是躺在一張椅子上,陽台是兩麵高中間低的V字形,他的臉朝著側麵,似乎在和誰說話。由於角度問題,白雲生看不到男人右邊的位置,他微笑著想:這年頭生活有規律的人太少了,能碰上一個也算榮幸。

野鴿子飛過來了,在那幢樓前飛來飛去,不時停留在某一戶人家的陽台上,然後又飛起來繼續盤旋。白雲生的望遠鏡鏡頭跟著鴿子晃來晃去,突然,他發現對麵的陽台有些異樣。

平時老老實實地坐著曬太陽的男人,不知怎麼變高了,白雲生以為他是站起來了,但隨即發現,那男人的姿勢十分古怪:上身向前傾,一隻手向後揮打著,另一隻手則死命地抵著陽台的牆。因為陽台是半封閉的,白雲生無法看到下麵,但他能感覺到有人從下麵在推那男人。

男人的上半身越過了陽台,他掙紮得更加激烈了。白雲生的心怦怦亂跳,可離得這麼遠,他趕不過去,報警恐怕也來不及了。就在他猶豫的時候,男人張大嘴似乎喊了句什麼,整個身體不情願地越過了陽台,墜落下去。

白雲生驚叫一聲,用望遠鏡向下看。其實他也知道,自己的樓層是12樓,對方的樓層也差不多,摔下去絕無生還的希望。於是,他顫抖著手撥打了報警電話。

報警的不僅有白雲生,還有一個過路人和住對麵那幢樓10樓的人。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三個目擊者提供的資料也不相同。

警官陸濤仔細地看著這三份記錄:

過路人說,他聽到空中有人喊叫,沒等抬頭,那人已經摔在了地上,血肉橫飛。至於喊叫什麼,和死者摔下來之前的狀態,他一無所知。

住10樓的是個女孩,她在陽台上晾曬衣服,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她確定是樓上傳來的聲音,抬頭向上看,沒想到“呼”的一聲,上麵飛下一個人來。

白雲生目睹了死者墜樓的全過程,但是離得遠,他沒有聽到對麵的聲音。根據白雲生看到的情況,陸濤覺得不像是一起自殺案或意外,盡管從現場看非常像。

現場的陽台上有一張輪椅,輪椅上有一本書和一支筆。看來,死者臨死前在看書。書和筆上都沒有其他人的指紋,檢測後已經封存起來。死者的手指縫裏有一根頭發,當然,這也可能是死者自己的。陸濤小心地將頭發裝進小瓶裏,帶了回去。

死者叫梁清,是個作家,和妻子王月玲居住在1201室。王月玲是國企的會計,案發當天是周三,她在單位上班,梁清一個人在家。地麵的瓷磚清潔過,沒有鞋印。因此,警方傾向於認為梁清是自殺,在得知他的身體狀況後就更加肯定了。

梁清在一個月前癱瘓了。半年前,他得了脊髓炎,雖然經過治療有所控製,但一個月前病情突然加重,雙腿癱瘓。一個癱瘓的人想自殺很正常,而且,脊髓炎這種病,最後可能會導致失明。

二、癱瘓者

陸濤總覺得不對勁:根據白雲生和10樓女孩的證詞,死者墜樓前曾拚命掙紮,而且,想自殺的人又怎麼會喊救命呢?

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是自殺,對陸濤提出的兩個疑點,大家也認為容易解釋:首先,雙腿癱瘓的人爬牆,動作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樣。離那麼遠的距離,白雲生在望遠鏡裏看到的情景,有可能誤認為梁清是在掙紮。其次,10樓女孩聽到的“救命”聲,從心理學角度講,也很容易解釋。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在遇到強烈刺激的情況下,往往會臆想出一些情節來,讓事情變得合理。比如一個溺水被救的人,腿上有傷口,他堅持說是一條鯊魚攻擊了他,甚至連鯊魚的顏色都說得一清二楚。事實上,那片水域從來沒有鯊魚,他的腿不過是被水下的石頭割傷了。在此案中,女孩很可能先看到人摔下來,潛意識裏覺得那人應該會喊“救命”,從而在內心堅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