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蜃樓和海市蜃樓(1 / 1)

沙海蜃樓和海市蜃樓

沙海蜃樓景觀

1991年8月18日有一輛長途客車在青海省察爾汗的“萬丈鹽橋”的公路上行駛。9時55分,當汽車距格爾木市70千米的時候,旅客們驚奇地發現在西北無垠荒漠的盡頭,突然出現一片水澤,隨著汽車的行進不斷變幻位置。

10時14分,淡藍色的水澤從西北轉向正西方,並奇跡般地從 水澤中幻化出一座座白色的大樓,錯落別致,時隱時現。大約過了37分鍾,樓宇逐漸減少,隻留下一片水帶,把遠處的沙丘環環托起,恰似大海中一座座小島。10時35分車到流沙坪,這一奇觀慢慢隱去,遠處留下一片霧靄。

下午17時05分,客車到達敦橋公路348千米處。在客車左邊約6000米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一片蔚藍色的湖泊,湖畔伴有一片金色的麥田。這一奇觀尾隨客車行走了105千米,當客車行駛到海拔3822米的金山口時,景觀消失。

這一壯麗的沙海蜃樓景觀,自然在旅客們的攝影機裏留下了許多奇妙的鏡頭。但沙海蜃樓是大氣光學現象的一種,並非什麼妖魔鬼怪顯靈。

另一種海上奇景

1988年春夏之交,由於氣象海況異常,蓬萊閣對麵的廟島群島一帶海域,曾多次出現了海上奇觀。一些報紙電台、電視台先後報道了海市蜃樓奇觀。後經科學家詳細的對比分析,鑒別出這一年中出現的種種奇觀,都不是真正的海市蜃樓,而是另一種海上景物奇觀——海滋。

1989年10月6日到8日下午,廟島塘連續出現海滋。以南長山島的海濱路和老碼頭為觀望點,西北向的寶塔門、珍珠門水道上的島礁、船隻,態勢非常。犁具把如牛拉犁,躬身耕耘,大有在暮色蒼茫中揚鞭催蹄之狀。原來的犁具把上端橫出一塊把握柄,下端增生出一塊底座,好像犁下翻出的泥浪。

螳螂島東側的香爐礁變成了群體礁,星散在水麵上,宛如雨中行人撐傘過街。珍珠門水道進出、停泊的船隻都飄飄如仙,好似脫離了海平麵,形同天外來舟。燒餅島周圍養殖區的舢板都在懸空作業,水麵縱橫阡陌的塑料浮子,均“漂”起來了,比眼前的浮子升高一級。縱觀全景,給人以遊離感、戲變感。

2003年7月30日上午,不少大連市民都看見大連港附近海麵上有一個較大的山體輪廓,右側則是連綿起伏的小山體輪廓,大約有10多個小山頭,一個小山頭上還隱約可見煙囪的影子。

附近一辦公樓上的市民說,10時左右,他在17樓的辦公室裏溜達,突然發現平常一望無際的海麵出現了山,虛無縹緲,撲朔迷離,非常美。他連忙招呼同事來看奇觀,一位同事還用數碼攝像機將這些景觀錄了下來。“難道是海市蜃樓?”大家一臉疑問。該市民說,這些山體一直在變化,有時大山體清晰些,有時小山體清晰些,好像還在不斷移位。

13時,海麵上的山體比上午見到的縮小了一圈,輪廓也有些 模糊。17時左右,海麵上的山體已經模糊不清了。這是海市蜃樓嗎?不,這不是海市蜃樓,而是海滋現象。

海市蜃樓和海滋的區別

海市蜃樓和海滋的區別在於一遠一近,一虛一實。在沙漠上空或東海海麵上空出現萬裏以外的倫敦城的景色,就是海市蜃樓。而在海島上麵重現本島之景,則是海滋。

海市蜃樓與海滋兩種景觀,其形成原理在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當異地景物被陽光折射到空氣稀薄的高空後,恰好造成適宜的角度,又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的傳遞折射回低空,平靜的海麵即成海市蜃樓的地麵接收站。

所以,海市蜃樓均是一幅來自異地的虛像。而海滋的景物取自當地海麵上的實體,當水溫與氣溫存在較大差異並且海麵上 空氣層產生強逆溫時,低空海麵生成密度較大的“水晶體空氣層”,再由陽光折射就形成了海滋。

海市蜃樓趣聞

1798年,拿破侖率領3萬法軍進攻埃及。有一天,一支侵略埃及的法軍在進行途中,突然看到前麵有一片模糊的湖山景色,景物倒懸在空中,不一會兒,湖泊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隨之他們又看到草葉變成棕櫚樹叢。這種變幻莫測的影像使法軍十分驚慌,不知所措。士兵們個個被嚇得跪地禱告,祈求蒼天保佑他們平安無事。

原來,這變幻莫測的影像,是當今人們已經很熟悉的海市蜃樓現象。而在古代是無法解釋的氣象現象,讓當時的法國軍隊以為災難降臨,是上帝在懲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