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積雪太深太重,長期產生的雪的壓力,加上積雪內部通氣不良,透光性不好,會使作物發生雪黴病,葉子莖稈腐爛。
雪黴病一般發生在積雪後期。這時候的積雪表麵開始融化,融化的雪水沿著雪粒間的孔隙滲漏到積雪下部,使雪層持水,這時土壤裏的病菌會傳播到作物上。此時的作物已經經過一個冬天的養分消耗,顯得十分衰弱,經受不起真菌的進攻,往往在數天之內,會全都爛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積雪天數不應超過100天。如果超過100天,那對越冬作物是不利的。在積雪天數和積雪深度都比較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栽種越冬作物。
春雪對森林和果樹也會帶來嚴重危害。因為春雪比較潮濕,濕漉漉的雪花落到樹木上,很容易黏連在樹枝和樹冠上,互相黏成一片。在雪的載荷下,許多樹枝被壓斷,這種現象稱作“雪折”。雪折是果農最害怕的災難之一,果樹因雪折而大量減產。雪折也能使大片森林死亡。積雪太深對草原上的動物,也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大雪覆蓋草場,牛、羊、馬等牲畜就失掉了食物來源,時間一久,它們就會因缺乏草料而死亡。
在北極地區有一種動物叫北極鹿,它一年四季都吃苔蘚,到了冬季,北極鹿用它寬大的腳掌把積雪扒開,從積雪下尋找苔蘚吃。但在有的年份,積雪太深,或者積雪裏形成了堅硬的冰殼,北極鹿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常常由於找不到食物,大批大批地死去,狀況慘不忍睹。
降雪怎樣測定
對降雪的觀測是氣象觀測的常規項目,包括降雪量、積雪深度和雪壓。降雪量,實際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發生降雪時,必須將雨量器的承雨器換成承雪口,取走儲水器。觀測時將接收的固體降水取回室內,待融化後量取,或用稱重法測量。
當氣象站四周視野地麵被雪覆蓋超過一半時,要觀測雪深,觀測地段一般選擇在觀測場附近平坦、開闊的地方,或較有代表性的比較平坦的雪麵。
測量取間隔10米以上的三個測點求取平均值,積雪深度以厘米為單位。在規定的觀測日當雪深達到或超過5厘米時需要測定雪壓,雪壓以克/平方厘米為單位。
雪量越大積雪越深嗎?不一定,受到氣溫和地溫的影響,降雪量大的地方積雪不一定最深。如果地溫較高,前期降雪容易融化,積雪深度將比地溫低的地區小。
鬆軟雪花危害大
雪是結晶形狀的白色固體降水,是冰晶在雲中不斷凝聚升華增大而形成的。雪花疏鬆多孔,5000朵至10000朵雪花僅重1克,潔白的積雪很能博得人們的青睞,打雪仗、堆雪人更是人們特別是孩子喜愛的遊戲。
但是,積雪在氣溫影響下或擠壓、摩擦下產生表麵融化,這個薄薄的水層猶如潤滑劑,將使路麵變得極其濕滑,給車輛和行人帶來極大的不便。當積雪達到一定的厚度,或發生擠壓,其疏鬆多孔的冰晶結構就會遭到破壞,從而密度增大,可變成重結晶冰,逐步成為密度極大的密實雪。
密實雪具有極強的硬度,可使雪的表麵像水泥一樣堅硬,就像雪崩發生後的情況一樣。擠壓後的雪地和結冰後的路麵,都會給交通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同樣,不起眼的雪壓也會造成災害。以積雪厚度10厘米計算,每平方米屋頂上的積雪重量是20千克,1000平方米的屋頂上就壓了20噸積雪!一般房頂承受這樣的重壓不成問題,那些簡易工棚、年久失修的房子就可能被壓塌,這種情況人們應高度警惕。
為啥下雪不冷化雪冷
在冬天下雪的日子裏,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大雪紛飛的時候沒有覺出天氣有多冷,但等到雪後初霽時,才覺得凍手凍腳,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介紹,下雪前或下雪的時候,一般是暖濕空氣活躍,高空吹西南風,天氣有些轉暖,而水汽凝華為雪花也要釋放出一定的熱量,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時天氣並不很冷。而降雪結束,天氣轉晴,一般都伴隨著冷空氣南下,高空轉為偏北風,地麵受冷氣團控製,氣溫顯然要下降。同時積雪融化,本身就要吸收大量熱量,所以天氣反而比下雪時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