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懷沙河一路蜿蜒而上的穀地中有一處舊城,傳說當年為內附靺鞨人的居地,這裏四麵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他們便在此建城,其後曆史變遷,城池被敵攻破,居民逃散,成為廢城。
不知多少年後,渤海國被隋所滅,有逃亡而來的渤海人見這裏草木繁盛,便在此落腳定居,修建起一座土城。因這部分人原籍屬渤海國,又因戰亂流離失所,不免對故土產生思念之感,為抒發這種思鄉之情,他們稱自己為渤海人,稱駐地為“渤海城”。
到了蒙古人南下滅金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戰亂中土城再次被攻破,人員逃散成為廢城。入元後,這裏成為通往遼東驛道及西輦道的必經之地。蒙元又在此設立館舍,派衛軍駐守,改稱渤海所,成為控扼出京的一處要地。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璿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榪欓噷涓嬭澆.mimiread.澶у鍘誨揩鍙互璿曡瘯鍚с€傘€?/p>
因為地處進出京師的要塞之地,這裏曾經是人來車往十分熱鬧,商貿也十分發達。而今因為宋元之戰爆發,已將是人去城空,駐守的衛軍也早就被驅逐,為宋軍控製。而昨日這裏的平靜又被打破,重新成為兩軍爭奪的戰場。
“都統,一旅告急,請調援兵!”土城曾經的衛所此時成為大宋遠征軍的軍部駐地,司馬李振稟告道。
“將工兵一營派上去,告訴黃凡一定要守住隘口,不準再退一步!”正在察看地圖的羅大同抬頭道。
“都統,不能再這麼打下去了,油終有添盡的時候,我們手裏不能沒有預備隊,而大營的兵力也極為吃緊!”李振拿起桌上的水壺喝了氣水,抹抹嘴道。
“那怎麼辦?派出的信使皆沒有回音,與行營的消息斷絕,援兵不知何時才能到!”羅大同歎口氣道,他也很是無奈。
皇帝與朝廷‘分家’,迫於壓力縮編禦前護軍,將編餘的兵員組建了遠征軍用於保護海上貿易,開通新的貿易點。於是將禦前水軍大部兵力,並以禦前護軍四旅和五旅為骨幹建軍,以劉文俊為都統,羅大同為副,原二旅都統李振為司馬。
成軍後的遠征軍由水陸兩部組成,水軍下轄戰船及輔助艦船二百餘艘,皆是新式戰艦,共有兵員萬餘。步軍下轄兩旅六團,又有軍部直屬警衛團、騎兵團、工程團、輜重團、炮兵團及補充團等六個團,兵力兩萬餘。
遠征軍由於擔負保護海外利益的責任,需要長期飄在海上,夏去東歸十分艱苦。但也因此時刻保持戰備,可以不需動員隨時可以參戰的部隊。他們的性質也決定他們可以依托自給,而不需支援長期作戰,所以這次才將深入敵後斷敵退路的任務交給他們。
戰役的初期遠征軍打的十分順利,未經過什麼激烈的戰鬥便完成占領檀州的任務,而後便轉入防禦作戰,邊休整邊等待下一步命令。都統劉文俊出身水軍,不擅陸戰,登陸後留守盧龍主持永平府軍政事務,由羅大同主持前線軍務。
在這期間他們這方麵也十分平靜,戰鬥多限於偵察作戰,並沒有大的戰事發生。但是就在昨夜蒙元突然對檀州發起大規模作戰,而事先先兆,這讓羅大同感到莫名其妙的同時,也讓他們陷入被動。
遠征軍的任務是切斷蒙元退往遼東和塞外的通路,由於戰區多山地,穀道眾多,為防止敵軍向後方迂回穿插,羅大同在布置兵力的時候不得不多點布防,如此也導致了兵力分散。而敵軍秘密調集兵力,利用夜暗和山中茂盛的植被做掩護,在戰鬥爆發前就已經潛伏在他們陣地前,說是在眼皮底下也不為過。
戰鬥爆發前,蒙元的斥候成功清理掉了宋軍陣地前的警戒哨,用弓弩射殺了崗哨。若非他們踩到了地雷暴露了行蹤,就直接衝進宋軍前沿陣地。隨即雙方爆發激戰,但宋軍各級指揮所接報後隻是以為敵軍的襲擾作戰,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蒙元有計劃發動的大規模作戰。
一處戰鬥的觸發,就像點燃的鞭炮一般,引爆了整個戰線上的戰鬥。戰鬥爆發後,元軍便毫不猶豫的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一波波的向陣地不斷衝擊。好在遠征軍因為長期在陌生地域作戰,十分注重防守。
所以宋軍各處陣地皆構築了完善的防禦工事,囤積了數個基數的彈藥,盡管敵軍攻勢猛烈,但他們占據了有利地形,又有工事可以依托,憑借兵器上的優勢,在天明前保住了大部分主陣地,防線還算基本保持完整,不過這個階段仍屬於各自為戰。